《唐雎不辱使命》
课后题:
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土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礼有节。
改编后:[山西中考6题]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说说“士”的含义。(3分)
答案示例: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山西中考15(2)题)]班级阅读课“美文推荐”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本文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有特色,请自选一个人物描写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10分)。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字。试题解析:选唐雎,选一处他的语言分析“士”的形象;选秦王,选一处他的语言加以分析;选唐雎,分析“士”的形象,选他的语言描写;选秦王,选他的情绪变化加以分析。答案示例1:课后示例即可。
答案示例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本以为自己的易地计划会得到安陵君的同意,然而,安陵君不同意交换土地,他很生气,便威胁唐雎,说出了自己发怒的后果,“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现了他的强悍残暴,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顾百姓安危,也低估了唐雎的胆识、才能。
答案示例3:唐雎是一位有胆识、有才能的使臣。他临危受命,出使强大的秦国,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他不卑不亢,以恰当的言词对答。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他,他以“士之怒”应对,并且说出了自己发怒的后果,“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使秦王“色挠”,并“长跪谢之”。
答案示例4:秦王的情绪在与唐雎对话交锋中由自信变得“不悦”,而后“怫然怒”,最后“色挠”,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个高高在上、胜券在握、强悍霸道的大国君王被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得体的应对拉下了神坛,他屈尊纡贵,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题:
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改编后:[山西中考15(2)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请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10分)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字。试题解析:可以用课后题一、二提供的角度作答。答案示例1:本文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思考、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遭受蒙蔽的原因;邹忌讽谏齐威王的三类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赐,令初下、数月后、期年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和“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答案示例2:邹忌是一个关心国家,有责任,有担当,善于思考、分析、劝谏的臣子。他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比美”深入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心理,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主动劝谏,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最终说服齐王采取措施,使政事清明,“战胜于朝廷”。
答案示例3:邹忌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成功劝谏齐王。他以“闺房小语”为切入口,向齐威王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说了自己的“三思”结果,进而类比讽谏,让齐王明白“王之蔽甚矣”,齐王接纳了他的劝谏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成就。这种讽谏,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让人接受。
答案示例4:本文语言虽朴实,但很生动。针对邹忌的提问,妻、妾、客的回答分别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们的意思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妻偏爱他,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有点儿怕他,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客有求于他,说话较谨慎,既让邹忌高兴,又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
《陈涉世家》
课后题: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并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改编后:[山西中考15(2)题)]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并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本文在材料组织、人物塑造、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分)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字。答案示例1:选材有详有略,材料的组织清晰而紧凑。从全篇看,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清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部分里,重点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相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
答案示例2:本文语言生动简练,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只用“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等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就表现了陈胜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不甘于现状的反抗精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形象鲜明的展现了陈胜的雄心壮志。对话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否”连用四个死字,不但不使人感到罗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他们的斗争决心。
答案示例3:作者对陈胜形象塑造鲜明突出,他是一个蔑视权贵、有雄心壮志、有才干的领导者。从“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可看出他有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及雄心壮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否”连用四个死字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斗争决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展示了他蔑视权贵思想,又能很好地鼓舞人心。他善于请教、周密谋划、果断行动、建立政权,他是一名卓越领导者。
设计意图:据我了解,语文老师在带学生学习九年级下册非必考内容时很纠结,既要比较快地结课,又要带学生比较扎实地学习,我认为把这些内容当作中考复习素材,或自己编题,或改编课后题,以练促学,以学促练,这个一箭双雕的做法可以说是上上策。
段金燕,太原市杏花岭区北环学校语文教师、教研主任,太原市胡月英名师工作室成员;太原市敬业杯比赛二等奖,杏花岭区技能比武一等奖;参加山西省广播电台《建党百年,带你重读课文里的红色篇章》节目录制;酷爱读书,喜欢写作,在语文报、水先生的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