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一定记得梁启超这个人,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之一,同时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自身博学多才,文化底蕴深厚,且培养出来的儿子个个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例如梁思成,梁思礼等.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人,对于那时的中国人读什么书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当他列了一份书单时,最后竟然写上了一句: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当时清华周刊的记者就向当时著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请教当代人如何掌握入门国学,因此也就有了这篇著名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可是不世出的科举天才,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就中了举人,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他并不像许许多多其他的科举考生一样,在官场浮沉中熬了许久才熬出头,他在之后遇到了康有为并且拜康有为为师,凭借着维新运动的影响一时间就站在了中国政治的高处,也当了一回时代的弄潮儿
当时记者向其询问时,梁启超刚好在翠微山中,也没有带一本书,面对记者的催促,梁启超花费了三天时间仅仅凭借记忆就列出了许多部经典,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分别列举了推荐的理由以及读法,甚至还推荐了作者认为最适合初读国学者的译本,这里就列举其中推荐《论语》与《孟子》的一部分: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地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然而虽然梁启超从漫长的历史中罗列了一部分书,可是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也实在是太多了,于是就有人向梁启超反应,梁启超觉得现在学生既要学习西方的文化,确实花不了太多时间在国学上,于是把他那浩瀚的书目删减到了25本,并称这是真正的最低限度的书单,这里奉上原文:
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而当他例完最低限度书单时,还加上了一句话: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当时第一次看到梁启超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反驳的冲动,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愧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时常以中国的渊博历史和璀璨文化而骄傲,可是时常审问自己的内心,以上梁启超先生列举的书单我只粗浅的看过几本,甚至多数还是在初高中时期语文课上读到的节选,作为一名历史的爱好者,常常也会因此汗颜.作为前辈对于后辈的教导,这些话应该被我们深深地记住,因为文化的传承靠的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中华文化今天的博大精深.
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慢慢升温,我们社会对于国学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上升,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好好的读读国学经典,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国学也会在如今快节奏和科技进步飞快的社会中给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下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