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浅析刘备不顾文臣武将反对举兵

赵云说“蜀国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孙权,讨伐曹操,报的是国家的仇,而讨伐东吴报的是兄弟的仇,是私仇,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分清公与私,那个轻,哪个重”刘备说“如果我不为我的兄弟报仇,就算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蜀汉政权掌门人,大扛把子刘备为给其二弟关云长报仇,调集兵马打算讨伐东吴前与进谏的五虎上将之一赵云的一段对话。话说公元年10月,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刘备的结义兄弟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精疲力尽之时被东吴潘章擒获并杀害。消息传到成都,关云长的兄长、蜀国的首领刘备悲痛欲绝。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于是调集各路人马准备讨伐东吴,为关云长报仇雪恨。但是,按照当时刘备与诸葛亮确立的“北拒曹操,东联孙吴”的战略方针,蜀汉当下的首要任务是北伐曹操,等搞定了曹操,东吴自然就宾服蜀汉政权了。但是,此时的刘备因结义兄弟被东吴所害而气晕了头脑,失去了一个帝王应有的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备举蜀国之兵讨伐东吴,落得兵败彝陵,客死他乡,到底犯了哪些错误呢?蜀汉昭列大帝刘备首先,刘备举兵伐吴,严重破坏了孙刘联盟的战略基础公元年冬日的一天,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经与东吴君臣唇枪舌剑,几番斗智斗勇,终于与孙权、周瑜等定下破曹之计,正式结成战略联盟,为打败窃取汉室权的曹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赤壁大战的圆满胜利更为这种战略联盟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事实依据。而刘备为报私仇,全然不顾蜀国刚建立的基本国情,更不顾孙刘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视孙刘战略联盟如草芥,可有可无,于是发动伐吴战争。秦末汉初,江苏淮阴谋士韩信被萧何推荐给刘邦并得到到重用,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刘邦坐天下后,怎么看韩信都不顺眼,于是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后来又降职,再后来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了。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出处。建立孙刘联盟的是刘备,而破坏孙刘联盟的也是刘备。刘备的作法与此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处。蜀汉丞相诸葛亮其次,刘备将兄弟个人利凌驾于蜀汉国家利益之上,是一种自私和心胸狭隘的表现刘备做为自命不凡的汉室帝王,君临天下,应当心胸宽阔,当容他人难容、不容之事。但是,刘备却为了一个结义兄弟之死大动肝火,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悍然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当然,在此我们不能不说兄弟之情不重要,但是,刘备就没有认真、仔细的掂量一下,是兄弟情宜重要还是国家重要?哪头轻哪头重,相信一般凡夫谷子也能分辨的很清楚,何况堂堂昭烈大帝。说小了,刘备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他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复兴。说重要了,刘备这是心胸狭隘的表现,他只重个人情感,不念蜀国苍生。古人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东吴害死了关云长不假,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必须看看是什么时间。蜀汉初立,许多工作千头万绪,北方的曹魏政权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蜀汉政权的头上,如虎狼般随时都有侵吞蜀国之可能。等理顺了国计民生,充实壮大了自身,或等摆平了北方的威胁,再报仇不行吗?真正到了那时候,自私报仇还不是你刘备说了算吗?但是,自诩为昭烈大帝的刘备此时完全没有了帝王的风范,不管明天可能蜀汉大厦就要被掀翻了,也不管明天可能还有更多预想不到的状况将要发生的可能,于是,可爱的如同邻家大哥一样,撸起被子就要为弟弟关云长报仇。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赵云再次,刘备不顾文臣武将的反对,失去理智,冲动至极,必然要付出代价刘向的《战国策》之《唐雎不辱使命》里说,秦王想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安陵君不同意交换,秦王很生气,对安陵君的使者说,你们太不给寡人面子了,莫非你们不知道天子发怒的情景吗?使者说,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吗?秦王说,老百姓发怒,大不了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使者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原文是: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刘备要给二弟关云长报仇,反对刘备伐吴的人主要有三个。第一个首先出来劝谏的是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赵云说“蜀国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孙权,讨伐曹操,报的是国家的仇,而讨伐东吴报的是兄弟的仇,是私仇,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分清公与私,那个轻,哪个重”赵云何许人也?赵云乃当年大战当阳长板坡时,百万军中手持一柄“青釭”宝剑冲杀如无人之境,终于救得幼主刘阿斗,后来又护送刘备东吴相亲,随后又一人张剑截江夺阿斗,可以说为刘备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刘备听不进赵云的谏言。第二个出来劝谏的是刚被刘备任命为丞相的诸葛亮,诸葛亮说现在陛下初登大位,如果北伐汉贼曹操,可以为天下伸张正义,才可以御驾亲征。今天伐东吴,只须派一上将就可以了,何必要亲自去呢?第三个出来劝谏的是大学士秦宓。秦宓说,陛下舍弃万乘之尊的身躯,而遵循小义,这是古人也不做的,希望陛下听大家的谏言,取消代吴。如果你不听我的说,新创建的基业也有可能失掉。刘备听秦宓说了这样不吉利的话,非常生气,让手下将秦宓推出斩首。诸葛亮听说刘备要斩秦宓,赶紧上表劝刘备不要杀秦宓,刘备此时哪里还听得进手下人的谏?直接决定将诸葛亮的呈文摔在地上,说:我主意已经定了,谁也不要再劝我了。关于诸葛亮,再无须我解释,关于学士秦宓,我也不想说过多。劝谏的这三个人都是蜀汉朝中重臣,他们代表了三个阶层和三种身份:重臣群体、武将群体、一般文臣(是否可视做普通群体?)。但是,无论是重臣、武将还是文臣,此时的刘备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谏,看看吧,此时的刘备发怒,大概也已经到了秦王所说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程度了吧。天作孽,尤可赎,人作孽,不可活。冲动是魔鬼,冲动是要被惩罚的,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刘备不管不顾,不听劝阻,冲动到了极点。他出兵伐吴,战略上就大错特错,战术上驻兵山林,也犯了兵家大忌,所以才导致了兵败彝陵,遗恨终身,弄得自己也无颜返回成都,无颜面对满朝文武和成都的百姓,后来,只落得客死白帝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