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做领导如何坚持和把握原则?
深谋远虑,做下属怎样防范老板的猜忌?
话说战国时代,思想开放、博弈激烈、人才流动自由,俨然就是当今群雄纷争的职场缩影。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将《战国策》中的套路转换为现代的方法、职场的思路,便可让你攻破人心,左右逢源。
我们经常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秦国强盛时期最重要的君主之一秦武王就曾经受过这样的试炼,秦国攻打韩国,甘茂为大将,可甘茂并非秦国人,背后有很多大臣说甘茂的坏话,作为领导人,如何在充分了解和信任为前提下,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一起来听今天的故事......
01战国策原文
(可直接看后续白话文解释)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02白话解读
今天要讲的这则叫“秦武王谓甘茂”,是秦武王和甘茂之间发生的一段往事。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在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继承了秦国国君的位子。当时甘茂是秦国的一位重臣,著名的统兵的将领。
他对甘茂说:“我想向东出兵,进攻三川一带,再进一步进入周王室,消灭周室,取而代之,你能不能为我实现这个愿望?如果你能够为我实现这个夙愿,我将至死不忘你的功劳与恩德”。
甘茂说:“我们要打韩国,但是先去魏国,跟魏国约好,我们两家一起攻打韩国,打下来的地方大家一起分,这样就更有把握”。
于是秦武王就同意了,请甘茂做正使,派向寿做甘茂的副使,两个人一起出使魏国。到了魏国以后,甘茂跟向寿说:“你回去跟大王禀报,魏王已经同意我的约定,跟秦国一起攻打韩国,但是现在还不是时机,请大王先不要进攻。这个很重要,你回去一定要跟大王这样说。如果进攻韩国这件事能够成的话,那你就是这件事的首功”。
向寿回去就跟武王说了这件事情,武王就很纳闷:“明明说好跟魏国一起进攻韩国,魏国也答应了,为什么让我先不要进攻韩国?”他想把甘茂叫回来,问问是为什么。
武王心很急,等不急甘茂回来,就自己先跑去找甘茂。甘茂往西回,他往东走,这样就可以快点见到甘茂。到了息壤这个地方等甘茂,甘茂到了息壤以后,武王就问他:“魏国都同意跟我们一起来进攻韩国,你为什么让我先不要进攻?要我按兵不动呢?理由是什么?”
甘茂这样说:“我们要进兵三川,首先要经过宜阳这个地方,宜阳是韩国的一个非常大的县,长期以来,因为它是一个要道,聚集了韩国很多力量,人力、物力、财力,很多的力量都聚集在宜阳。它名义上是一个县,但其实是个很大的地方,地盘也好,实力也好,相当于一个郡”。
甘茂继续说“现在我们秦国的军队要克服重重困难,千里长途跋涉,攻克宜阳这么大的一个县,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比较困难。我担心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还有另外一层担心”。甘茂就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了,他说,“秦国先王在世的时候,曾经拓展了很多土地。当时有个重臣叫张仪,他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人们都不会称颂张仪,而是赞叹先王的贤明,先王的功劳,并不会觉得张仪有多大能耐。”
甘茂还举一个例子,就是魏国的开国之君魏文侯。魏文侯也是一代贤君,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