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高枕无忧”这个成语来比喻事情都已经处理好了,可以把枕头垫高,安然入睡了。代表着已经无忧无忧了,平安无事了。那么“高枕”指的是多高呢?
为啥说“高枕”就能“无忧”?
“高枕无忧”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其中有一段说:“为大王计,莫如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该书中还记录了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孟尝君的,孟尝君是春秋时期齐国人,非常好客,家里养了三千食客。
不过孟尝君把这些食客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客人每天大鱼大肉,坐车出行,中等客人可以吃到鱼和菜,下等客人只能吃蔬菜了。其中有一位叫冯谖的下等客人,觉得大家都看不起他,于是就打算离开孟尝君,被孟尝君知道后,就把他提升为上等客人。
之后这个冯谖为孟尝君出了不少好主意,其中“狡兔三窟”就是他为孟尝君所设计的退路,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你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而“高枕而卧”一词就是来源于此。
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人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敢枕着枕头睡,要趴在地下,把耳朵贴在地上睡觉。在夜深人静之后,一旦外面有敌人靠近,由于耳朵贴在地上就容易提早听见动静,有利于防患于未然。
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连睡觉都不踏实,只有等到太平时期,人们才可以枕着枕头睡,于是就把枕着枕头睡觉叫作“高枕无忧”,代表着一切平安,可以放心睡觉了。
老话说:“三寸长寿,四寸无忧”,指的就是枕头的高度,一寸约为三点三厘米,三寸也就是十厘米,四寸就是十三点三厘米,这也是以前人枕头的高度。也就是说平常的枕头为十厘米,高一点的为十三点三厘米,而十三点三厘米就为“高枕”了。
以前的枕头与现在的枕头还是有区别的,现在人们大多用软枕头,花样也比较多,比如有硅胶的,有装着荞麦的枕头,还有装着米壳的枕头等。而以前的枕头大多是比较坚硬的,有的用竹子做成,有的用陶瓷做成,还有用玉石雕刻而成的,当然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玉枕”的。
相传“枕头”这个词语还是曹操发明的,说曹操勤于政务,经常把竹简放于床头,有一次太困了就枕在竹简上睡着了,发现睡得很舒服,于是就做了一种可以垫着头睡觉的物件,取名为“枕头”,后来枕头就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其实古人的枕头不仅仅是用来睡觉的,还可以起到闹铃的作用。比如司马迁就有一个圆木枕,头枕在上面稍微一动就会从枕头上滑下来,人也就没有睡意了,清醒之后就可以继续读书,因此他就把这种枕头取名为“警枕”,用来警示自己不能睡得太久,要珍惜时间。
如今人们也发现,睡硬枕头对颈椎也是有好处的,而且枕头的高度为十厘米左右时,脑电波就更加平稳,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那么睡眠质量好,身体也就会更健康,所以就有了“三寸长寿”的说法。
如果枕头的高度为四寸,也就是十三点三厘米,那就是“高枕”了。三寸的枕头更容易入睡,而四寸的枕头则更舒服一点,因此“高枕无忧”中的“高枕”指的是四寸,也就是十三点三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