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了三皇,这一期我们来聊聊五帝。
五帝传说,在史料中多有记载,据收集的史料有:
孔子家语·五帝》中:“季康子问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生为明王者,死而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尚书中侯敕省图》引郑玄注:“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拾遗记》则是以少昊、颛顼、高辛、唐尧和虞舜为五帝。
《道藏·洞神部·谱录类·昆元圣记》引梁武帝说:黄帝、少昊、帝喾、帝挚、帝尧为五帝。
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便是《五帝本纪》,他认为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风俗通义》说:《易传》、《礼记》、《春秋》、《国语》以及《太史公记》都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这也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
1、黄帝
黄帝为五帝之首,其余四帝都是皇帝的后裔。从历史传说和文献记载看,黄帝的战争主要是和蚩尤的涿鹿之战及同炎帝的阪泉之战。当炎帝、黄帝两族联合打败了蚩尤九黎族以后,他们彼此也因利害冲突,又在阪泉打了起来,前后经过三次大战,炎帝族被打败。一部分被迫南下,大部分东退和黄帝族并在一起,在黄河下游的“东夷之域”长期生活下来,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综合各种文献记载:
《风俗通义》:“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礼文法度,兴事创业。黄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四季,与地同功,以先黄以别之也。
《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索隐》按: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又按:“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世本》云:黄帝作旃冕;嫘祖养蚕为丝,胡曹作冕;伯余作衣裳;于则作扉履;共鼓、货狄作舟;挥作弓,牟夷作矢;大挠作甲子;容成作历;隶首作数。
《易》、《尚书》、《周礼》、《逸周书》、《国语》、《左传》、《世本》、《战国策》、《管子》、《庄子》、等都有黄帝事迹的记载,他制礼仪,施教化、创立典章为治世准绳;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大挠造干支,容成造历法,以顺天地之纪,命后土为专管土地种植之官等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五帝之首。
2、颛顼
《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传说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形成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颛顼对中国区域建设进行明确规划,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传说在轩辕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绝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3、帝喾
《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喾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也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传说帝喾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德行高尚,聪明能干,传说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一要博爱于人,二要让民获利,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到了现代,仍有积极意义。
4、唐尧
《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尧,被后世人尊为中华圣王,姓伊祁,号放勋。是帝喾之子。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
5、虞舜
《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
图片收集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处理。
下期预告:十二祖巫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