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以古雅、平正见称,其行文往往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宋史本传》称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曾巩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曾巩自幼接受儒家经典的教育,认同儒家的思想原则,他的文章也多有体现,因此人们大多称他为“醇儒”。
曾巩出生于耕读之家,年幼时就已经展示出过人的才华,二十三岁即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但由于家庭原因,他过早地负担起维持家庭生计的重担,一定程度影响了他读书,以致于到三十八岁才进士及第,是唐宋八大家中进士及第最晚的。
进士及第后,得到欧阳修的举荐,曾巩在京城当了近十年的官,后来王安石变法,曾巩自求补外,任越州通判,做了十二年的地方官,后来又被召回京城,母亲逝世后罢职,年病逝,终年65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安石曾作《同学一首别子固》来称赞曾巩的文章:巩文学议论,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可见,王安石对曾巩的文章评价很高。
早期,曾巩的文章内容多样,有记叙文、书信等。如《寄欧阳舍人书》,是曾巩致谢欧阳修的书信,但通篇却不含一个“谢”字,语言看似平淡,却字字意深,环环相扣。文章以“铭”和“史”之对比作为开篇,直指现世作铭著志之乱状。再引出“立言人”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还不够,“立言人”还需要“兼胜于文章”,写出好铭文,才能让已故人传于天下。最后再推出欧阳修,盛誉他为“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并深致谢意。文章由古至今,迂回曲折,层次相生不绝,抽丝剥茧,结构严谨,言简而意深,逻辑清晰明了,内容行云流水,真是一篇典范之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巩后期的文章多为应用文,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在文中极力倡导“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排斥战国时的游士之言,抵触当时盛行的反间权谋思想。虽然文中两个观点针锋相对,但作者在驳斥时并非剑拨弩张,而是温文而雅,从容和缓,藏锋不露。更为难得的是,文章并非平铺直叙,温和平淡,力避平衍板滞,而是变幻无穷,先扬后抑,一气贯通,紧密无罅,层层掘进,跌宕生姿,在论辩时气势磅礴,不容置疑,又通过事实来晓之以理。明代归有光赞之“无一奇语,无一怪字,读之乃太羹元酒,不觉至味存焉,真大手笔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巩的记叙文亦很有名,如《墨池记》。《墨池记》的特点是由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作者紧扣“墨池”题意,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表现了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文章夹叙夹议,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文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泄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
曾巩的文章中多有体现他的儒家思想,如在《上蔡学士书》中,表现了他儒家思想的政治蓝图,也隐含了对宋代皇权膨胀的批评;在《赠黎安二生序》中,“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表现了他儒家的迂阔。而现实中,他确实也有“迂阔”的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后人对曾巩文章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他的文章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才被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