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乐府辞石留曲,本文具专业性

中华书局年点校本《宋书》卷二十二《乐志》四中,录有乐府古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其中之一即《石留曲》。究竟是因为原文传抄讹误,还是因为同音假借之字较多,抑或其它原因,总之是这首《石留曲》句读难断,不知所云何意。故而长期以来,尽管也有少数学者试图破译,但是,始终未能如愿。笔者经反复思索、考证,似有所悟,不揣浅陋,公之于众,以求教于方家。

刊载《石留曲》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是由王仲荦先生执笔点校,傅璇琮先生编辑整理。所用底本,乃是宋元明递修本、明之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乾隆武英殿本等。所有这些底本的《石留曲》原文,都没有句读标点,而且一时又弄不清其真实含义,因而王、傅二位先生,对此十八首曲,标点断句一十七篇,唯独《石留》一曲,采取了严肃认真、稳妥无误的办法,亦即原文照排:

石留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河为香向始破千古之谜—乐府古辞《石留曲》解读-论文网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杨心邪怀蓝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其实仅有寥寥45个字,却是颇为费解。而之所以如此,沈约认为:“今鼓吹铙歌,人文历史论文虽有章曲,乐人传习,口相师祖,所务者声,不先训以义。今乐府铙歌,校汉魏旧曲,曲名时同,文字永异,寻求文义,无一可了。”(《宋书》卷十一《志序》)意谓乐人向弟子传授乐曲,是以口耳授受的方式,师傅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徒弟即使听清了声音,也会唱了,也未必能以领会乐曲的含意。因为师傅没有首先讲解文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铙歌,与汉魏时期的乐府铙歌,有的曲名相同,但是文字差别很大。

再要去寻求乐曲原意,照这种传唱方式就没有办法了解文义。这种说法,确实很有见地。因为古代的乐人,地位卑贱,一般是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力,即使能认识文断字,恐怕也是水平有限。虽然跟着师傅学会唱了,也未必能以领会演唱的内容,原文究竟是哪些字,也未必清楚。直至明清时期,甚至解放以后,这种情况,也并非罕见。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就曾经指出,此类优伶,“有终日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闲情偶寄》卷之五《演习部.授曲第一.解明曲意》),所以,他特别强调首先要解明曲义。其实,即使伶人之师亦即“教率”,亦往往“弟子不明师傅拙”,或者仅是记录此曲以备自用,抑或以之传授弟子,即使不懂造字六书,不明音韵究属何纽,却也能以以简代繁、同音假借,或者贪图省事,每遇不识难写之字,便以白字别字权且替代。

即使此曲,并非艺人记录传讹,而是原诗本来出自文人之手,世代相沿,也会以讹传讹。而原诗作者,倘是一知半解,属于乡野陋儒、冬烘先生,也会出现错字、别字。这两种可能性中,前者较大。大半由于传者、抄者拘于水平所限,寥寥45字之中,数处同音假借,或者别字白字,滥竽其中,弄得后人难以破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今我们的研究,自是应当根据原文内容,联系语境文意,为之校正正误。循此思路,笔者特作如下校考。所举某词、某字的含义,均从魏晋南北朝或者在其之前的文献中寻求佐证。

(1)石留:即“石溜”。《战国策》卷二十六《韩》一:“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寡人无所用之。’段规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王曰:‘善。’果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大。”(《战国策》,汉刘向集录、高诱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排印本)宋鲍彪注曰:“溜,言其无积润。”元吴师道补注曰:论文“溜,言甚无积润。补曰:溜,言多山石,水所溜也。”可知,石溜,是指被流水冲洗浸蚀的山石硗薄贫瘠之地。即使如此,也是地利,故段规认为也不可忽视,韩王正是从其建议,夺取了石溜之地成皋,才由此扩大而取得郑地。所以,后世以此典故,说明即使贫瘠硗薄之地,也要占有而不能丢失。“石留凉”,即“石溜凉”,指石溜之地荒凉。

(2)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阳凉石”,指水的北岸都是寒冷冰凉的山石。

⑶锡:音yiang《毛传》:“镂,有金镂其也。郑笺:眉上曰,刻金饰之,今当卢也。孔疏:扬者,人面眉上之名。马镂,施镂于扬之上,若今之当卢,当马额卢,在眉眼之上,刻金为之饰也。”“水流为沙锡”,意谓水流成了装饰沙石的金边。

⑷以微河为香:因为水流微细,河水透出清香。

⑸向始:起初。

⑹石留:《字汇补》:“石溜,音未详。”或说当是“稣”字之误。因为此字是由“鱼”和“禾”二字组成。古之“鱼”字,与“奚”字形似。“稣”,《广雅.释言》:“稣,害也。”稣冷,亦即害冷,怕冷。乃北方方言。“向始稣冷”,亦即从小就害怕寒冷。由“石溜凉”自然联系到害怕寒冷之事。,《古乐府》作“”字,亦即“溪”字,亦能讲通。

⑺北逝肯:是否愿意向北方流去。

⑻杨:古国名。姬姓,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成为羊舌的彩邑。“与于杨”,与其一同到古杨国。

⑼心邪:心啊。

⑽蓝:蓝草,可为染料。《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⑾志金:指意志坚强似金。

⑿安:怎能。

⒀薄:逼近,进入。

⒁开溜:化开石溜。梁庾信《奉和太子纳凉梧下应令》:“北园凉气早,辇暂逍遥。避日交长扇,迎风列短箫。山带弹琴曲,桐横栖凤条。悬门开溜水,锦石镇浮桥。米生菰叶,青花出稻苗。无因学仙藻,云气徒飘。”(《御定佩斋咏物诗选》卷二十三)

(15)离兰:离,“缡”之假借字。离蓝,佩戴兰草。《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王逸注:“兰,香草也。”

倘若将以上同音假借字换为正确之字,则原文应是:

石溜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河为香向始稣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杨心邪怀蓝志安薄北方开溜缡兰

如果加上标点,则会成为一首乐府诗:

石溜凉,阳凉石。水流为沙,以微河为香。向始稣冷将风阳,

北逝肯,无敢与于杨?心邪,怀蓝志金,安薄北方,开溜缡兰。

倘若译为现代诗歌,大意则是:

流水从山石上溜过啊好冷好凉,

流水北岸的山石啊好冷好凉。

水流为泥沙镶上了金边,

微细的流水使小河散发清香。

假设风儿能将冷水吹暖啊,

我愿意跟随流水北征到杨?

我的心啊,

青出于蓝,比蓝还青,

意志似金不彷徨,

想的是:

怎样才能逼进北方,

将石溜化开,

佩戴上兰草芬芳!

沈约《宋书》之《乐志》既言此曲乃“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此诗当是《石溜曲》的歌词。众所周知,今存汉魏六朝乐府歌辞中,俗乐方面,重要者,当数相和歌词与鼓吹曲辞。远在秦代,鼓吹乐曲,已经颇具规模。及至汉代,又有发展。作为军乐,称为铙歌。因为以铙伴奏。铙者,“如铃而无舌,有柄而执之”(《初学记》卷十六)。属于金类乐器。演奏此类乐曲,旨在激励士气,宴飨有功之臣。而且,汉代日渐强盛,或抵抗外侵,或扩边掠土,征战尤为频仍。尤其向北,更是连年用兵。征战前后,将士有时歌唱乐府诗歌,或自慰,或激发他人,或描写所见所闻。《石溜曲》所写,当是其中之一。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上厮杀,而是歌颂其向北进军的坚强意志。语言质朴,感情悲壮,演唱起来,自然能以激励将士斗志。置入汉魏乐府的边塞诗中,毫不逊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