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必背篇目季氏将伐颛臾精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18890.html

《季氏将伐颛臾》

一分钟概述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主要讲述了鲁国的“重要陪臣”季氏家族把持朝政,由于力图壮大自身实力,而企图武力夺取鲁国属国—颛臾的土地。而当时作为季康子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明哲保身没有劝阻季氏,孔子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季氏所为终将祸起“萧墙之内”,并教诲自己的学生“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阐述了自己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背景知识

孔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变革之际,他所在的鲁国,公室势力日渐衰弱,鲁桓公的后代分化出——季孙、孟孙和叔孙三大家族,三家共同把持鲁国的朝政,其中以季孙氏的实力最强,我们课文中出现的孔子弟子:冉有和季路,就是辅佐季孙氏的家臣。这一年,季孙氏要讨伐颛臾,原因有两个:扩张自己的土地范围、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孔子的学生参与了这次军事活动前的筹划工作,并把消息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孔子,引发了一段师生之间的对话。

赏析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疑问句

(1)求!无乃而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是谁之过与

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既来之,则安之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选择题判断题考点

1、《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初年。

2、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ou)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主张“仁”政;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5、孔子的文化学术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论语》及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言近而旨远,词约而义丰。

7、本文的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材料:”且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也“。

8、论证方法:类比论证。”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9、论证方法的特色:驳中有立,驳立结合,由立论来反驳对方观点。

10、《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是一篇对话形式的驳论文。

11、“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事件发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

词语解释题考点

1.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3.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4.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先王:指已故的国君。

邦域之中:国境之内。

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以何,凭什么。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施展。

就:担任。

列:职位。

止:不去。

6.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

持:护持。

颠:跌倒。

相:这里指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7.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独角犀牛。

柙:关猛兽的笼子。

龟:龟版,用来占卜。

玉:用于祭祀的宝玉。

椟:匣子。

8.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指城墙坚固。

费(古读bì):季式的领地,今山东费县西南。

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厌恶。

夫:代词,那种。

舍:舍弃,回避。

辞:找托辞,找借口。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患:忧虑,担心。

寡:少。

1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夫如是:要是这样做。如是:像这样。

修:讲究,完善。

文德:文教德化。

来:使……归顺。

12.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安居乐业。

13.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

守:守国,保全国家。

干戈:指军事。

1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之内:宫廷之内。

真题

1.论语的体例?(A)

A.语录体B.编年体

C.纪传体D.国别体

2.下列著作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是(C)。

A.《庄子》B.《墨子》《战国策》

C.《论语》D.《孟子》

3.《季氏将伐颛臾》的文体是:(A)。

A.议论文B.记叙文

C.说明文D.小说

4.下列著作中代表儒家思想的是(B)。

A.《墨子》B.《论语》

C.《庄子》D.《韩非子》

5.下列各句中的“者”字,同前面的词语组成“者”字词组用作宾语的一项是(C)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季氏将伐颟臾》)

B.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C.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侯方域《马伶传》)

6.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A)

A.斯天下之民至焉。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C.焉是此人知是且非邪?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7.在下列句子中,“则”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的是(C)

A.既来之,则安之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D.兵强则士勇

8.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C)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D.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