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一年三辅地区遇到了严重的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赤眉军在三辅游荡良久,都未能找到粮食,只得带着二十多万的部众着急东进,试图返回中原以图后效。
冯异出兵后,在华阴遭遇了正往回走的赤眉军。两军相持六十余天,交锋数十次,互有胜负。但由于缺乏粮草和士气低落,赤眉士兵大量投降汉军,前后不下五千人。
正当冯异按照刘秀的布置逐渐扭转战局的时候,“猪队友”出现了。这位“猪队友”不是别人,就是邓禹。
崤底之战
其实,刘秀对此早有预料。他在派出冯异的同时,也向邓禹下了一道诏令,要求他停止进军,返回洛阳。他预计到邓禹对此必定抱有想法,特地嘱咐他不要与穷寇相争,而要采取守势,以逸待劳。末了,还用很严厉的语气下令:“无得复妄进兵!”
邓禹拿到这封诏令的时候,五味杂陈。他追随刘秀本就是为了有机会能建立一番功业,如今好不容易能独率大军平定三辅,不想却屡遭挫败,让他很难接受。眼看冯异带领大军进入关中,与赤眉针锋相对,他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即便刘秀三令五申不让他继续主动出击,但为了自己的梦想,邓禹决心违抗刘秀的命令,孤注一掷。
为了能够一战歼灭赤眉的主力,一雪前耻,邓禹主动联系了冯异,想劝说他与自己联手进攻赤眉。但冯异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说,就他的观察,赤眉虽然军心不稳,但人马还有很多,因此,应当通过各种心理战术瓦解动摇他们,而非以武力强行对攻。
心理战,最大的缺点就是费时间,立功心切的邓禹实在是等不起了。于是,他带领大军再次与赤眉主力决战,却遭到了全军覆没的下场,仅仅带着二十四骑逃出战场。
冯异受到邓禹这个“猪队友”的拖累,为了顾全大局,也被迫参与了这场战斗,最终也被击败,不得不抛弃自己的战马奔回营寨,十分狼狈。幸好,主力尚在,稍事整顿后又重新整军待发。
这么一折腾,踌躇满志的邓禹彻底断送了自己平定三辅、建立不世之功勋的愿望,夹着尾巴回到洛阳,向刘秀呈交了自己大司徒和梁侯的印章和绶带。刘秀并没有过多责怪于他,让他受封梁侯如故,并改任右将军。
剿灭赤眉的任务落到了冯异手里。
缺乏粮草的赤眉自然急于求战,但刚吃了一次败仗冯异却并不着急,他知道,时间是站在汉军这一边的。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休整和精心准备后,建武三年(AD27)闰正月,冯异决定再次约战赤眉。
战斗开始于一大早,赤眉首先派出一万精兵挑战冯异军的前部。冯异故意示弱,佯装抵挡不住显露败相,同时又只派出小股部队前往救援,以迷惑赤眉。樊崇等赤眉指挥官求胜心切,看见汉军兵势不盛,以为冯异元气未复,便下令出动主力部队,以求一举将其击溃。
这正是冯异所想要的局面,他毫不犹豫下令本方军队正面迎战。双方鏖战良久,互有损伤,战事从日出时分一直进行到下午,并未决出胜负。
正当双方士兵精疲力尽,等待各自鸣金收兵的时候,一队身着赤眉军服的士兵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赤眉军的后方,并杀向赤眉军队。这是冯异早先安排的汉军伏兵。由于双方穿着同样的军服,赤眉军无法再分辨敌我双方,阵脚立刻大乱,士兵纷纷因惊恐而四下溃散。
这大好的机会,冯异自然不会错过。在他的指挥下,汉军大举追击,并在崤底这个地方完成了对赤眉败军的包围,一阵激战过后成功俘获了赤眉军男女共计8万余人,史称崤底之战。
此战重创赤眉军,对刘秀意义重大。如果说昆阳大捷是汉军争夺天下的“问鼎”之战的话,那么崤底之战就堪称是刘秀夺取天下的“定鼎”之战。听闻捷报的刘秀立刻下诏嘉奖冯异,丝毫不吝溢美之词。其中那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成了著名的典故。
赤眉的下场
对于赤眉军的残余部队,刘秀早在崤底之战前就做好了应对计划,预先在赤眉军移动方向上安置了数支大军,使得这些残兵败将落入他的包围网。刚刚在崤底被冯异杀破胆的赤眉残部队,又怎是这几十万大军的对手?在无奈之中,只得选择与刘秀谈判投降。
赤眉派出的使者是刘盆子的哥哥刘恭。刘恭、刘盆子兄弟二人本就坚信赤眉会失败,因此只求能苟活性命;反倒是那些赤眉高级将领对投降待遇有所期待。但占尽优势的刘秀没有给予对手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与当时给王郎开出的条件一样,刘秀只允诺放他们一条生路,多余的一样没有。
选择活命,还是选择被屠杀?这似乎是道不需要动脑筋的选择题。两天后,以刘盆子为首的赤眉政权主要人物肉袒投降。史载,被缴械下来的兵器堆积在宜阳城西,与不远处巍峨的熊耳山一样高。刘秀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并没有马上杀死这些降者。
但是,是否能够活下来,还得取决于能否通过最后的测试。
赤眉投降次日,刘秀在洛水之滨陈列大军,邀请赤眉众将领阅兵。
席间,刘秀问刘盆子,自知当死不?刘盆子是孩子,很老实地应答说,知罪,当死,幸亏天子怜惜赦免我们。刘秀很满意,说,小子很聪明,老刘家没有笨人。
刘秀又转头问樊崇等人,后悔投降吗?后悔的话,朕今天就送你们回营,咱们真刀真枪再干一场。
樊崇没有答话。反倒是丞相徐宣赶紧跪下磕头,说咱们早就听闻天子陛下的大名,意欲归降,如今得蒙圣眷,就好比从虎口中逃出来回到了慈母怀抱之中,好不欢喜——阿谀之态尽显,无以复加。
无论出于真心也好,出于假意也好,徐宣的这番回答很入刘秀的耳。至此,刘秀的测试算是完成了,他点点头,半是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也算是乱世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了。接着,他又面对赤眉君臣,严肃地说了这么一番话:
你们干了很多坏事,所过之处,滥杀无辜,玷污社稷,民不聊生。不过,好歹还有三件事做得还不错。第一件,虽然走遍天下,但依然维持着原有的家室,没有改易,有廉耻;第二件,立宗室成员为天子,顺应刘汉天下,有觉悟;第三件,投降的时候能将盆子全身完好地交给我,而非像其他匪寇那样杀了自己的主子,还算忠诚。
算是说了几句软话,让这些战战兢兢的投降者安心吧!
最终,这些曾经驰骋中原数年的义军领导人被下令安置在洛阳这个皇城根下——以便实时监视动向。赤眉君臣的命运后来各不相同,樊崇等人,在投降当年的夏天便以谋反之罪受到了诛杀,是否真的谋反并不重要,主要还是在这次阅兵时未能通过最终的测试。徐宣等人在监视居住一段时间后回到了老家,死在自己家炕上,算是善终了。而建世天子刘盆子则受到了格外的优待,先是做了赵王的郎中,后来失了明,刘秀又将荥阳均属官的地赏赐于他,作为他的生活来源,直到他死去。
不知怎的,让我想起了《水浒传》。
河北异动
击败赤眉后,冯异进入关中腹地,击败了更始政权的叛将延岑,收伏了关中地区各小股势力,将这些小军阀送到洛阳监视居住,把他们手下的军队就地遣散,复归本业,最终平定了关中地区。
河北、中原、关中等地相继平定,看上去刘秀的天子之路一帆风顺啊。是吗?
不是。其实刘秀的烦恼一直都没断过,那些早期归附、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从来就不曾消停过。
最先谋反的是当年平定王郎的重要功臣,真定王刘杨。按理说,刘秀娶了人家外甥女郭圣通,两家本是同宗如今又是姻亲,亲上加亲的关系,不会再有矛盾吧?但偏偏就事与愿违。建武二年(AD26)正月,刘秀当天子刚刚半年,这位“国丈”就表露出不轨的企图。
当时真定这个地方流传一道奇怪的谶文:“赤九之后,癭杨为主。”其中,“赤九”自然意指刘秀。所谓“癭”者,就是颈部长的大瘤子。刘杨脖子上正好长着一颗大瘤子,“癭杨”之意让人不对号入座都难。
不管这道谶文是不是刘杨派人发布的,刘秀都不可能对此置之不理。他采取了先礼后兵的方式,先是派出了两位将军去请刘杨来洛阳面谈。如果他敢来,将其控制在眼皮底下,也就没事,没必要“大义灭亲”;如果他不敢来,那只能除掉他。结果,面对天子使者,刘杨不仅不受召,还紧闭城门不让他们入城——显然是心虚的表现。于是,刘秀密令耿纯前往真定解决掉刘杨这个麻烦。
耿纯以慰劳幽冀地区的王侯之名进入真定城后,住在驿站,邀请刘杨来见。由于耿纯的母亲是刘杨的本家,是亲戚,再加上耿纯入城时神情安详、不露声色,并未引起刘杨的怀疑。在刘杨等人进入耿纯住处后,一场屠杀就开始了。刘杨和他的兄弟们在这次行动中全部被杀死,其惨烈程度让整个真定都陷入了极度恐怖之中。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曾评价光武帝刘秀“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赞赏他对功臣相对缓和的处理态度。在后台君看来,这番评价并非全中。刘秀之所以能“保全功臣”,除了“推赤心”,还需要“杀人诛心”——刘秀在前期就埋好了伏笔,以残暴的方式诛杀了刘杨等人,做出了示例,威胁了功臣。用博弈论来讲,就是在一个长期重复博弈的环境下,事先亮明了各个选择的代价(payoff),引导那些臣子主动趋利避害,为军权的平稳过渡打下基础。所以,“推赤心”并非对于所有人,刘杨等人就成了这个“杀人诛心”思路下的牺牲品。
不管怎么说,刘杨的谋反是被扼杀在襁褓之中了。但河北依然不安宁,刘杨遭到诛杀后不久,渔阳太守彭宠谋乱。
彭宠之乱
彭宠造反的起因跟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辞职的原因一样,很简单:钱给少了,心里委屈。刘秀从0到1的过程——剿灭王郎——中,彭宠不仅派出精锐突骑,并且转运粮草、确保后勤无虞,立下了大功。凭借于此,彭宠一直对“战后分赃”抱有很大的期望。之后刘秀平定河北诸割据势力,尔后又进一步称帝,从前那些地位不如彭宠的人——比如王梁、吴汉,都曾是彭宠的手下——都爬到了三公的高位,反而彭宠依然在鸟不拉屎的渔阳当个太守,原地踏步,让他心怀忿忿。
而刘秀派来的幽州牧朱浮则让彭宠心中的不满进一步放大。朱浮年轻有才华,很想有所作为。想做事,得有人才。因此,朱浮花费了大量的钱粮招揽当地的人才。但彭宠却认为天下未定,理应军事优先,就公然抗命。二者就产生了矛盾。朱浮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写信给刘秀污蔑彭宠有造反的企图。刘秀这时不知怎么想的,将这封信抄送给了彭宠,想以此告诫彭宠不要乱来,并征召彭宠去洛阳面圣。
彭宠毕竟也是乱世枭雄。到了这个地步,他采取了主动试探的方式,回答刘秀,说,去洛阳,可以,但有个条件,要跟朱浮一起去,当面把事情说清楚。但这个条件被刘秀拒绝。彭宠因此非常疑心,刚好他的妻子也是个急脾气,觉得刘秀这么搞就是给彭宠扣一屎盆子,怎么能接受?不如反了算了!这个建议得到了彭宠手下的亲信官员的一致认同。于是,建武二年(AD26)二月,彭宠正式反叛。
彭宠作乱对刘秀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一来彭宠所处地方偏北,位于刘秀的战略大后方,进可以扰乱刘秀的全盘计划,退可以割据自保;二来彭宠在渔阳经营良久,拥有突骑这样的精兵,而且有钱有粮,颇具实力;三来许多大臣战将都曾是彭宠底下的部将,这些人会不会趁机打起小算盘,也是很难讲的。
反叛后,彭宠数次在对阵汉军的行动中取得胜利。次年三月,涿郡太守张丰也跟着彭宠反了,并两相勾结,互为犄角。在没有军事援助的情况下,朱浮所在的蓟城弹尽粮绝,朱浮只得在耿况的掩护下脱逃。于是,彭宠自称燕王,扩大自己的版图,北连匈奴,南结匪兵,北边的形势愈发严峻起来。
刘秀不是不想对付彭宠,而是实在抽不出手。既没有合适的将领,也缺少军队和钱粮。何况当时刘秀的战略重心一直都放在关中和南边,因此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刘秀都集结不起大军来剿灭彭宠。
这一拖就拖到了建武四年(AD28)的五月,彭宠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了。于是,就派出几位大将讨伐张丰和彭宠。
张丰没对汉军造成特别大的威胁,很快就兵败被擒了。不过,这个人倒很有点意思——他很迷信。之前有道士给哥们看相,说他会做皇帝,还用一块大花布包了块石头系在哥们的胳膊上,并说这里头有皇帝玉玺。哥们相信了——这也是他不自量力选择叛变的重要原因。等到被擒要砍头的时候,他还心心念念地想着那块石头,说里头有玉玺。旁人特地为他打碎了石头,他才明白过来。于是,放弃了所有不切实的幻想,仰天长叹:“当死无恨!”
正当汉军要进逼渔阳,剿灭彭宠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刘秀派遣的汉军大将中有一位是耿弇,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这个安排比较敏感,因为耿弇在刘秀身边虽然是得宠的红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人质”的角色,一则以亲、一则以惧。须知,彭宠起兵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络耿况一起反叛,但遭到了耿况的拒绝。耿弇这枚“人质”对耿况的决策多多少少会产生点影响。
如今,派出耿弇出去剿灭彭宠,会不会是肉包子打狗呢?耿弇自己对此很顾忌,主动要求回洛阳。刘秀却说,将军一直忠心耿耿,为什么要回洛阳呢?言下之意就是表达了对他和他家族的百分百信任。
刘秀的举动安了耿况一家的心。原本,耿况的处境很尴尬,怕刘秀怀疑他们,多少有点“观望自守”的态度。如今看到刘秀对他们信用不疑,便放下心来,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刘秀一边,率兵打败了匈奴军队,剿除了彭宠一个重要盟友。
正当汉军与彭宠对峙的时候,彭宠家里也出了问题。他家中的三个奴仆,为首的叫子密,贪图富贵,就想抓住彭宠献给汉军以图封赏。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虽然令人不齿,但他们的谋划能力却相当得强,办了一件在当时数一数二的绑架案。
首先,这几人趁着彭宠睡着的时候,将他绑在床上,并以“大王斋戒”的说法给外面的官员放了假。同时,打着彭宠的旗号,将家中的其他奴仆全部囚禁起来,迅速控制住了内外局势。随后,又骗来彭宠的夫人,一顿打骂之后,成功拿到了家中所藏的珠宝。
人是已经控制住了,但怎么把他们交到汉军手里呢?总不可能光天化日之下押着彭宠夫妇从大路上走过去吧?子密等人早有准备,特地让彭宠的夫人缝制了两个口袋。到晚上的时候,让彭宠写一封通行许可。写完之后,手起刀落,砍下彭宠夫妇的人头,装进口袋里扎好。而后,这三人骑着马,拿着俩口袋和彭宠亲笔的通行令,大摇大摆地出了城门,投奔汉军领赏去了。
真可谓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质的残余价值啊!
彭宠一死,渔阳城里登时乱作一团。他的儿子彭午短暂地接任了燕王,但也在不久后遭遇下属叛变,被砍下了人头交到汉军手里——落得跟其父一样的下场。渔阳之乱就此结束。
刘秀也挺有幽默感的,给子密封了个“不义侯”——叛主杀君,不义也。或许在刘秀看来,不义归不义,但怎么说也是为汉室立了功了,既然站对了边,该赏还是要赏。而对于子密这样的奴仆来说,原本也没有什么“忠义”的概念,能封侯就算是遂了愿了,夫复何求?
彭宠死后,刘秀下诏命耿况离开上谷来到洛阳,表面上的理由是边疆生活条件太艰苦,不如洛阳舒适惬意,实质自然还是怕这位老将步彭宠的后尘。
有了彭宠这个血淋淋的先例,耿况没有迟疑,率领全家老小进京定居。如此识时务,东汉天子们当然也对耿家颇为优待。耿氏一门在东汉时期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史称“与汉兴衰”。
河伯读资治通鉴系列第一部《寡人很孤独·周纪》已经出版,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