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百四十二贤臣小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前出师表》

东汉的末代皇帝是汉献帝刘协。但刘协是个纯粹的傀儡,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因此汉朝灭亡的锅怎么也轮不到他来背。而他之前的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往往受到士族知识分子们的严厉批评,认为就是这两位皇帝的昏庸无能最终导致了东汉政权的分崩离析。

不过,从刘志对付梁冀的举动来看,小伙子还是展现出了某些明君潜质的。他能够在权臣手下隐藏自己、积蓄力量,表明他有出色的隐忍能力;之后又能依靠身边宦官的力量将权臣及其党羽一举打倒,也说明此人多少有些政治手腕。这么看上去,刘志小哥儿颇有汉宣帝刘询当年的风采啊。

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

有这么一个情况。

剿灭梁冀后不久,尚书令陈蕃向桓帝上书,推荐五位素有贤能之名的处士——徐稚、姜肱、袁闳、韦著、李昙——建议天子下诏延请他们出来做官。刘志很重视延聘人才,派出使者备足礼数,去征召他们。但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五人都不肯应聘。

刘志倒也不气馁,毕竟人各有志,有些人更愿意修身自好,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久,他又听闻安阳魏桓的名声,再次派出使者去征召他。

听说天子使者前来征召,魏桓的家人乡亲们都觉得这是无上的荣耀,纷纷劝他应邀去朝廷做官,心里想着自己也都能随着魏桓一起“鸡犬升天”。但是,魏桓却对他们说,做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却是做不到的。他提了三个问题:后宫美女数以千计,能减少吗?御厩骏马存栏万匹,能降低吗?皇帝身边贵胄柄权,能赶跑吗?

周围的人这么一听,纷纷摇头,回答说不能。魏桓慨然长叹一声道:“我现在出去做官容易,但等我死在朝廷上被送回来,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言下之意像他这样正直之人若是在当时为官必定会不得好死。于是终身隐居不出。

这便是当时大多数有才能之人对于朝廷政局以及天子刘志的判断。

小人

为什么刘志带给天下士人这样的印象?不用看别的,就看他用人。诛灭梁冀以后,刘志提拔了大量跟他关系密切的人员,主要是以下三类。

第一类人,当然是在诛灭梁冀行动中立下大功的宦官们,其中尤以歃血为盟的五位宦官为重。仿照前朝成例,他们自然都封了侯,并称“五侯”。这本也无可厚非,毕竟“侯”只是个爵位,并不具有实权,赏赐给有功之人没有问题。然而,刘志却进而将朝政大权也交到了这些宦官的手里。这在后来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第二类人,是外戚,主要都是皇后邓氏的宗族成员。邓氏确实也为诛灭梁冀出了力,理应受到封赏。但问题在于,赏赐的力度大大高于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按理说,梁冀的事情应该给刘志长个心眼,让他明白不限制“外戚”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刘志的行动却完全是悖其道而行之。这样的愚蠢作为自然让许多天下有识之士寒了心。

第三类人,则是与刘志比较谈得来的故旧、朋友。比如,刘志成为天子前有位小兄弟名叫邓万世,跟他关系不错,经常在一起玩耍娱乐,经常玩博戏,到兴浓处,两人投入得连君臣礼仪都不顾。邓万世没什么才能,却凭着这层关系,受到刘志的格外宠幸,官至河南尹。升了官以后他更加殷勤地伺候刘志的娱乐活动,荒废自己的工作,受到朝臣们的鄙夷。

在这三类人中,最得势的还是宦官。前朝大臣们好不容易看到刘志天威一震干掉了跋扈将军,以为施展抱负的时机来到了,转头一看,宦官们又爬到自己头上去了,好不愤怒。不少大臣借此事大做文章,上书给刘志,对他进行劝诫。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白马县令李云。他以“露布上书”的方式——上书不缄封,相当于公开发表——严厉地批评了奸人当道、宦官专权的现状,甚至还连带指责了刘志,说官员任命的诏书,他自己看都不看一眼,是“帝欲不谛”的行为——毫不拐弯抹角地指出刘志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书奏,朝野哗然。刘志被气得一愣一愣的,立刻下诏逮捕李云,严加拷问。

李云的上书得到了许多官员的赞赏。听闻李云下狱,一位名叫杜众的官员主动上书申请和李云同日受死。大鸿胪陈蕃、太常杨秉等一众高官也纷纷上书为李云求情。但是,刘志对李云的仇恨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任谁求情都不肯,为李云说话的所有朝臣都被免的免、降的降。李云和杜众最终死在狱中。

李云死谏的精神令人钦佩,但选择的方法却很愚蠢。他自己得了个直臣的称号,却让本就处于脆弱地位的整个东汉士族再度陷入深渊。这件事导致了朝臣中正直的士族大臣们纷纷落马,好不容易形成的一点正面风气损失殆尽,而且还将本就对前朝大臣持怀疑态度的天子刘志愈加推向了宦官一方。此事之后,刘志身边的宦官和亲信,更加骄纵横行,大臣们更加不是对手了。

有趣的是,刘志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自认是个天纵英才的皇帝。一次,他问侍中爰延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心里当然是想听到拍马屁的话,夸自己是圣君明君云云。但是爰延却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的下马威,他说,在汉代那么多君主中,陛下属于中等。

爰延这是故意给刘志下套呢。说他是中等,隐含的意思是往上走也有空间,往下走也有空间,关键看老板你怎么走了。

果然,刘志一听就上钩了,怎么才是中等?内心很不满,但碍于天子威仪,耐住性子接着问,为什么这么说。

爰延就坡下驴,说:“尚书令陈蕃管事时,国家得到治理,中常侍黄门参与政事时,国家混乱。所以说,有贤臣辅佐,陛下您就可以为善(获得更高的评价);若是小人辅佐,您就会作下恶事(获得更差的评价)。”

这番对话比李云的犯颜直谏有用多了。刘志立刻着了道,开始向“更高的评价”去努力了。爰延也得到了提拔,一直升迁到了大鸿胪。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志亲贤臣、远小人的行为并没能坚持多久,还是回到了重用宦官、亲旧的老路上。爰延见劝诫无用,也称病回了老家。

专权

刘志为何如此重用宦官?不同于之前毫无政治智慧的汉安帝刘祜,刘志并不傻,他有自己的理由。

回想刘志十五岁登基,却在梁冀手里做了十三年的傀儡,现在好不容易把大权收回到了自己的手里,还能轻易假手于人吗?

当然,执掌天下毕竟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必须得找帮手。传统的帮手自然是大臣们。但是在刘志眼里,大臣们是靠不住的。一来,他们在剿平梁冀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只会靠嘴巴唧唧歪歪、指指点点;二来,他们还主动阿附梁冀,以至于在后来整肃梁冀乱党的时候,整个朝廷都被清空了。除此之外,他们还动不动拿出天理、圣道来威胁天子,要天子按他们的意思去行事,这是刘志所无法容忍的。

而相比于士族大臣们,宦官有两大优点。第一,他们都是苦出身,他们的权势全部仰赖于天子的任用和赐予,一旦被剥夺,他们只能束手就犯,毫无其他办法。而朝臣们则不然,许多朝臣在当大官之前就有很高的名声,若是要处置其中一人,往往会遭到许多人的阻止和谏阻。第二,他们听话。不像士族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动不动搬出圣人语录来压天子,宦官们文化基础薄弱,进宫受到的教育主要就是要忠于皇帝,自然唯天子马首是瞻。两相比较,刘志发现,重用宦官才是将大权牢牢握在手里的最好方式。

因此,汉桓帝时代,表面上是宦官专权,实质上是刘志想要达到一人专权目的所做的刻意安排。

延熹三年(AD),五侯之首、骠骑将军单超去世,得到超高规格的丧葬待遇。宦官乱政的局面丝毫没有因单超之死受到影响,剩下的四侯继续他们翻云覆雨的手段,愈加横行无忌,有民谣称:“左(悺)回天,具(瑷)独坐,徐(璜)卧虎,唐(衡)雨堕。”宦官的权势达到顶峰,天下也因之民不聊生。士族官员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凡官员有得罪宦官的情况,往往都会落得很惨的下场,要想不被定罪诛杀,就得隐姓埋名、背井离乡。

不过,宦官专权也会造成问题。宦官有亲戚、有家族,而且自汉顺帝以来,宦官还可以收养子嗣,继承自己的爵位。这意味着,宦官的政治影响力在空间上可以通过他的亲属伸展到高高的宫墙之外,在时间上则能通过养子继承下去。这对皇权同样是个巨大的威胁。

时间一长,刘志对此也有所察觉。延熹六年(AD),刚刚升任司空的周景与太尉杨秉一起上言,说现在宦官任用子弟、宾客充任各地官员,导致上下忿恨,四方荼毒。他们建议天子引用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针对这种现象予以打击。

这番话说到了刘志的心坎里。他不怕宦官没文化,也不怕他们贪,就怕他们结党坐大,威胁到自己的权势。于是,他同意了周、杨的建议,诛杀、免职了五十多个与宦官有密切关系的官员。

这给了许多士族官员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将宦官置于死地的时机来到了。于是,官员们前赴后继,向刘志表达抑制宦官的意思。尚书朱穆就提出仿照西汉制度,建议刘志罢用宦官,任用儒生担任常侍。但是,他的建议却被刘志所拒绝。

没了宦官,每天换成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儒生在朕耳边叨逼叨圣人教诲,朕还怎么掌控天下大权?

奋争

然而士族终归没有明白刘志的心态。他们误以为,刘志不采纳朱穆的谏言,或许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继续不断地给刘志上书,要求禁绝宦官干政的现象,并且不遗余力地寻找机会打击宦官。

宦官里头有许多不知节制、狐假虎威的人,黑材料抓起来自然是一把一把的。延熹八年(AD),士族抓住宦官们的把柄,对他们展开了一波凶猛的打击。最先落马的是中常侍侯览的哥哥侯参,此人当时正在益州刺史任上,贪赃枉法,受到太尉杨秉弹劾,由于证据确凿,侯参自知罪恶滔天,干脆在被押解回京的路上自杀而死。

这只是个引子。侯参死后,杨秉就这件事大做文章,将侯参的狂悖不法归咎到侯览头上——也确实是事实——要求刘志将侯览免职问罪。刘志知道侯览贪赃枉法,但这个人却是他权力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棋子,他并不想将他免职。于是,他通过尚书召来太尉府的官员,责问他们,说,三公各有各的管辖范围,主要负责对外政务,而对内监察官吏的工作应由御史承担。如今,你们超越本职工作范围,来弹劾皇帝身边的官员,有什么经书、典籍可以依据?

经书、典籍,这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的强项,因此,太尉府官员毫无怯色,回答说,《春秋左传》有言“除君之恶,唯力是视”,帮助天子铲除奸邪之人,是所有大臣的分内之事,而且,按照汉朝的传统惯例,三公的职责,无所不统——很漂亮地就把责问应对过去了。

事态到了这个地步,刘志也无法挽回了。他迫不得已将侯览免了职。大臣们再接再厉,顺势弹劾另一位权势熏天的大宦官左悺和他的哥哥左称,逼得左氏兄弟畏罪自杀而死。下一个受到弹劾的是中常侍具瑷的哥哥具恭,具瑷见形势对己方不利,主动跑去廷尉认罪,最终以爵位被贬的代价保下一条小命。五侯中的其他三侯此时已经死了,不过,他们的继承人和家族子弟也都受到降爵或免巨爵的惩罚,其他宦官也都受到打击。

这一仗,宦官集团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士族大臣大获全胜。然而,打击宦官、抬高士族地位,并非刘志所愿。刘志从心底里还是更加信任宦官的。之所以为此,一来是迫于前朝大臣的压力,无奈之举;二来,也是趁机给那些得意忘形的宦官们一个教训,让他们不要忘了谁才是老大。所以,此事过后没多久,侯览就官复原职了。

另一方面,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后,士族大臣们更加来劲了。他们的目标是肃清宦官的政治影响,如今只是对他们有所打击,远远没有达到目标呢,怎么能罢手呢?于是,他们摩拳擦掌,准备继续奋战,痛打落水狗,务求将宦官们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

于是,就引出了东汉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

-END-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

ck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

ckreview.cn

河伯,历史修补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