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几乎找不到秦始皇的一句好话——这也难怪,如果司马迁敢说秦始皇的好话,那就不仅仅是少个零件(宫刑)那么简单了,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抱不平的话,受了宫刑;写了篇《报任安书》(大家可能在课本上学过片段),又被抓进监狱,第二天就搞死了。所以说秦始皇好话的《史记》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幸而汉代是不禁止除了司马迁之外的其他人写史书的,比如还有个叫刘向的史学家,写了《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还编订了《楚辞》和《山海经》。这个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异母弟弟,看来刘太公并不穷)的四世孙,生活在汉宣帝、成帝时期,这两个皇帝没有汉武帝那么霸道,所以史学家都比较敢说话,于是刘向在《说苑》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居然不想当皇帝了,想学着尧舜禹搞禅让。为了读者诸君看着有趣并且不用自行翻译,笔者在这里就用自己的话来讲述那段故事,如果古文功底深厚,可以到网上找找原文,就在《说苑》第十四章,篇名叫《至公》。话说当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什么统一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设立郡县这些事情都忙完了,就想起政权交接的事情来了。于是秦始皇把他的七十个博士都找来开会——没叫大臣,因为他知道大臣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会反对自己的构想。秦始皇先是跟大家请教并商量:“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帝,都是搞了禅让的,而从夏(禹)开始,商(汤)、周(武)三个朝代(三王),都是家天下代代传。诸位老学究说说看,哪种传位方式更好,咱们就采用哪种方式。”秦始皇此话一出,博士们并不吃惊,因为他们从秦始皇废分封“子弟为黔首(老百姓)”,设郡县由国家选派官员这一点上,就已经似乎看到了秦始皇不搞“家天下”,而想“天下为公”的苗头了。但是博士们明知道禅让制很民主很英明,但是没有人敢表示支持,因为这样要得罪一大批在统一战争中得到高官厚禄的既得利益阶层。于是七十个博士变成了六十九个没嘴葫芦,只有一个叫鲍白令之的博士肯做出头鸟唱反调:“如果是以天下为公,就会禅位给贤能的人;如果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那就在家族内代代相传。五帝是天下为公的,所以人家禅让;而夏商周三朝之王是要搞家天下的。”秦始皇叹了一口气:“你们还不了解我的意思吗?我不想学三王,想学五帝那样的德行,让天下人共管天下,你们认为谁能接替我呢?”脑袋里缺弦儿的鲍白令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毫不客气地嘲笑秦始皇:“你别说德行比不上五帝,连夏禹商汤周武都比不上,倒是跟夏桀商纣差不多,还想学着五帝搞禅让,可拉倒吧,这不是你能做的事情!”这下可把秦始皇气坏了:“鲍白令之你上我跟前来说话,我保证不打死你!但是今天你要把话说明白,你凭啥说我是夏桀商纣?你的道理要是能说得通也就罢了,要是说不通,你自己掂量着还能活得成吗!”这鲍白令之一点也不害怕:“陛下你大兴土木建设陵寝宫苑,后宫养了数百美女数千演员(倡优),就为了自己的享受,耗尽了天下民力,而且偏急自私不能推己及人(这估计说的是不肯分封子孙)。就像您这样的帝王,能保住江山(自营仅存之主)别被别人抢去就偷笑吧,那还有机会学人家五帝跟别人共管天下?别到时候死都不知道咋死的!”您别说,这鲍白令之的口才还真是不错,明明是想让秦始皇自私地搞家天下,但道理却说得冠冕堂皇,明着是怒斥秦始皇,实际上是为秦始皇个人和子孙后代谋福利——马屁神功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秦始皇被鲍白令之一番话噎得直翻白眼儿,半天才缓过气来:“你说的也有道理,原来在你们眼里,我的形象是如此丑陋。算了算了,咱往后不提禅让的事情了。”每到这时候,笔者都恨不得把那个鲍白令之从书里揪出来扇一顿耳刮子:要不是你胡搅蛮缠,哪有赵高胡亥乱政,也就更没有两千年黑暗的封建社会了,每次都是选出贤能来治国,也许早就统一地球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