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曹操形象一生哭过十四次,聊聊有血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828/4947170.html

时事造就英雄,在群雄并起、尔虞我诈的东汉末年,如此复杂的局势必然会造就处于当时时期的人物鲜明的形象。曹操作为起到推动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终将逃不过历史的烙印造就其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史料中记述曹操的十四次哭泣行为的独特角度,探究曹操的真实人物形象。

一、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曹操

复杂的时局造就了曹操善恶并存、忠奸参半、好坏并存的矛盾的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他一生的终极概括,但这样的形象并不能充分展现曹操有血有肉有性情的真实人物形象。而通过分析曹操十四次的哭泣,在这十四次哭泣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性情的曹操,通过分析其真情的流露从而探析曹操的真实的鲜明形象。

1、恩怨分明、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形象

《三国志·典韦传》载:张绣降而后复反,典韦为保护曹操脱逃,英勇战死。曹操“闻(典)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猛将,贴身侍卫,尽心尽力的保护曹操的安全。

当张绣降后又反时,曹操腹背受敌,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在此危难之中,典韦众将士以一当十,誓死掩护曹操逃离重围,当曹操逃出敌人的重围后,得知典韦在为了保护自己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心中感恩之情与昔日典韦恪尽职守的保卫自己的场景在脑海浮现,因而当闻之典韦战死之后感慨流涕,亲临哭丧,可见其重情重义性格。

典韦

其后在吊唁“淯水之难”中阵亡的将士时,再次落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曰:曹操“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感恸”。此次落泪既有对“淯水之难”中牺牲众将士和亲人的悲痛之情,也包含着对自己因忘乎所以贪图享乐导致此次灾难的深深自责之情对别人的恩情牢记在心,为自己的过失产生羞愧,并引以为戒可见其恩怨分明。

《三国志·庞德传》曰:庞德被俘,立而不跪,大骂刘备,为关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曹操这次为宁死不屈的庞德而哭,此次哭泣中既有对庞德忠心耿耿的感动也有对同在樊城大战中战败投降的于禁的不解和郁闷之情。“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两者对比之下感慨万千,不禁悲伤落泪。

荀攸和曹操

在荀攸随从大军征伐孙权途中死亡后,曹操再次流涕不止。荀攸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在曹操南征北战中贡献了许多良计,运筹帷幄之中,为曹操大军提供克敌制胜的计策。当得知自己的得力助手和贤臣良士死亡时,曹操内心难免悲痛难过,放声痛哭。此时痛哭是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对贤才谋士的求贤若渴的真情表达。

还有在攻占邺城打败袁绍后,袁绍气愤而亡,曹操到袁绍墓前临悼时的哭泣,袁绍与曹操幼年就为好友,后因志向不同,拔刀相向、相互为敌,当想到昔日愉快的玩耍与此时因相互争斗造成的生离死别,内心必然感慨万千,因而为此落泪。从这五次哭泣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曹操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2、知忠孝感廉耻的仕子形象

曹操的父亲途径徐州的路上被杀害,曹操为替父报仇,举兵攻打徐州。而由于徐州兵草充足,城池坚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拿下的。即使如此,在面临杀父的不共戴天之仇,曹操愤然率兵前往,徐州一战,战斗十分惨烈,血流成河、流血漂橹。

战争的惨状历历在目,当替父报仇的使命完成之后,返还后遇到友人,不免回想往事辛酸从而涕泣横流。如《三国志·张邈传》载:“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通过此次落泪可以看出曹操为报杀父之仇的辛酸经历,间接的显示其忠孝之心。

还有一次为毕谌的忠孝流泪,如《三国志·武帝纪》载:“(张)邈劫(毕)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至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曹操十分钦佩具有忠孝礼义的名士,当看到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大忠大孝的行为时,内心深受感触,并因此为之动容落泪。

陈宫

还有当俘获陈宫后,陈宫前期曾辅佐曹操,并在曹操最艰难的时候给与其很大的帮助,而后因看不惯曹操作风,遂投奔吕布门下,成为吕布的谋士。当曹操击败吕布后,陈宫被曹操所俘,曹操念在昔日之恩本想不杀他,而陈宫展现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大无畏精神正步前往法场的决心让曹操感触万分、内心波澜,因而哭泣落泪,心中充满了对慷慨就义、正义凛然的人深深的敬佩。

还有当手下谋士袁涣死后,曹操也为之流泪。《三国志·袁涣传》载:袁涣“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一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之家’,一教‘以垣下谷千斛与耀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仓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亲旧也。袁涣是一名遵守仁义刚正勇敢的士子,行为清高,遵守道义,给曹操提的建议都是从仁义的角度出发,曹操对此赏识有加、甚是钦佩。

曹操曾感怀先贤乐毅、蒙恬,并为之怆然流涕。此两位先贤名士都是以忠义著称,曹操每每想到这两位名士的遭遇与自身所处遭遇有如此相像之际,都面临着内心忠义的坚守与外界指责与不解相矛盾时,那种得不到理解的忠义只能通过思先贤来缅怀,不免为此怆然落泪,可见曹操对忠义廉耻思想的高度评价。从这五次哭泣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在衡量人品时经常从忠孝仁义方面进行考量,并且在为人做事时也受到忠孝廉耻思想观念的影响。从中可以品味出曹操知忠孝感廉耻的仕子形象。

3、心怀感恩,知恩图报的仁者形象

《三国志·武帝纪》载:“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鲍)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此次记载曹操对自己有恩的鲍信痛哭,在平反黄巾起义时,鲍信对曹操倾力自助率领部下投奔当时名气很弱的曹操,与陈宫一起迎曹操领兖州牧,为后来奠定曹操雄厚的军事实力打下坚定基础。

可以说鲍信在其最艰难时候给与曹操莫大的信任和支持。当在于黄巾军战斗中,鲍信为了保护曹操与黄巾军力战最后身亡,曹操得知消息后,曹操痛哭不止。曹操深知鲍信的知遇之恩和冒死相救的生死之交,当得知自己的知己死后,内心悲恸,感慨艰难发迹经历不由放声痛哭。

曹操为任峻之死也曾哭泣,《三国志·任峻传》载:“(任)峻宽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任峻同鲍信一样都是在曹操艰难时期时给予其重大帮助的人,并且在曹操讨伐其他势力时,为其提供充足的粮草支持。因当听到任峻的死亡消息时,曹操久久落泪不止。这两次哭泣可以品味出曹操心怀感恩,知恩图报的仁者形象。

4、有情有义,重亲情亲骨肉的慈者形象

曹操一共有二十多个子女,其中对曹冲最为宠爱,本想将王位让曹冲来继承,然而天遂人愿,爱子曹冲在十三岁时因病去世。在曹操为了治愈曹冲的疾病期间,他遍访天下名医,甚至向上天请命,来治疗曹冲的疾病,可以看出曹操对骨肉的亲情,及对爱子浓浓的喜爱之情。当爱子因病而亡的消息传来时,内心十分悲痛,故因而泪流满面。

还有在曹操临终时,将最年幼的女儿和儿子托付给四个已经成年的哥哥,语气十分客气委婉,说完之后不禁涕泣泪下。这托付年幼子女的哭泣,让人看到的是曹操临死前作为一个慈祥父亲的回归,表现出的是常人的情感,常人的脆弱;同时也让人看到他对儿女们平安成长,兄弟和睦相处的深深期许。从这两次哭泣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曹操情有义,重亲情亲骨肉的慈者形象。

二、总结

东汉末年时事纷乱,造就了曹操复杂多变的形象,这些形象或真或假、或好或坏、毁誉参半。一千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中也有一千个曹操,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而要想探究一个人的真性情的形象时,就必须从动深情处的地方进行品味和揣摩,通过分析曹操这一生当中的十四次流泪动深情处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的品味一个充满人情味有血有肉的曹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