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廉颇,王翦,李牧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国四大名将。这其中,却有两位曾经由另一个人统帅去伐齐,但这个人本身却没有被列入四大名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乐毅。
乐毅是个情商很高的将军,这一点被后来的诸葛亮推崇备至,并以管仲乐毅自比,可见乐毅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乐毅不是普通的布衣出身,他的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乐羊子,乐羊子曾经在魏文侯的时候,带兵功灭了中山国,被魏王封在中山国。后来中山国复国了,但是又被赵国灭掉,所以,乐毅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赵国人。
乐毅自幼聪明好学,熟知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当时正是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作为赵国人,乐毅的第一志愿当然就是效命于自己的国家了。然后不巧的,“沙丘之变”发生了,赵武灵王居然被活活饿死,本该大展身手的乐毅耻于与一班乱臣贼子为伍,就毅然离开了赵国前往魏国。
魏国毕竟是祖先乐羊子发迹的地方,乐羊子也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当时的魏昭王对乐毅还是不错的,但是并没有让他统兵,而是让他做了一个使节出访燕国。
当时的燕国偏居一隅,是七国里最弱的国家,还曾经发生过燕王哙“禅让”的闹剧,结果被齐宣王趁机入侵,差点亡国。后来上台的燕昭王以此为国耻,发誓要向齐国报仇。可是燕国毕竟是弱国,想打败强大的齐国谈何容易。燕昭王听从臣下的“千金买骨”的建议,建起了黄金台,向天下招贤纳士,并学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的行为。碰巧这时候,乐毅来访。通过交谈,燕昭王发现乐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将乐毅留了下来。乐毅呢,也发现燕昭王用人不疑,礼贤下士,觉得找到了伯乐,自己这匹千里马只有在燕国才能尽情的驰骋。
在乐毅及一大批其他人才的尽心辅佐下,燕国国力开始慢慢增强,再加上燕国百姓也痛恨齐国曾经占领过自己的国家,于是上下同仇敌忾,一场向齐国的复仇计划终于在28年之后正式启动。
再说齐国,目前是齐闵王当政。这家伙仗着自己国家强大,到处惹是生非,又灭掉了宋国,引起秦国的不满,然而齐闵王还沉浸在大胜的喜悦中。
李牧公元前年,燕昭王觉得时机成熟,就举全国之兵并联合了秦、赵、魏、韩国组成五国联军开始伐齐。乐毅被拜为上将军,相当于联军总司令,统领五国军队。包括秦国的白起、赵国的廉颇等等名将,都归乐毅节制统领。联军与齐军在济西爆发激战,结果齐军大败,接着接连丢失了72座城池,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虽然后来齐国在田单的帮助下又缓过劲了,但这个曾经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的超一流大国终究还是沦落成二流国家。
王翦乐毅之所以能够大败齐国并几乎灭之,除了有四国的名将全力相助以外,归根结底还是苏秦打下的基础。若不是苏秦卧底于齐国,并奔走于诸国到处游说,把齐闵王忽悠的天昏地暗,是很难形成五国伐齐的合力的。所以,根据战功的大小来看,仅仅凭这一战,乐毅是无法跻身于“四大名将”的。
白起但是,乐毅和他祖先乐羊子一样,都不是战争贩子,他们想的都是一战成名,然后功成身退,就像李白说的那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所以,虽然乐毅不算是四大名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超越了“名将”的范畴。
参考书目:《战国策》、《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