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中,谁的结局最惨公子霜尘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m.39.net/pf/a_6416852.html

战国是个剧烈变动的时期,出现了诸侯国之间兼并统一的局面,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魏文侯率先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先后网罗了子夏、田子方、李悝、吴起等一大批人才,使得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

魏国树立了“样板”,养“士”之风逐渐盛行,各个诸侯国纷纷效仿,其中以“战国四公子”最负盛名,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01孟尝君田文

齐威王执政时期,田忌受到邹忌排挤远走楚国,齐威王让小儿子田婴担任相国。田婴能干是能干,但就是私心太重,将自己家经营得富可敌国。继承田婴家业的是小儿子田文,纵观其一生的作为,诚如当年慷慨陈词说服父亲那样,大意是劝田婴要有大格局,别只顾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实则自己格局也大不到哪里去。

田婴是敛财,而田文是恋权,方式是养士,相传追随门客多达有三千多人,但其中良莠不齐,策士、辩士有之,有一技之长的无业游民亦有之,此外,孟尝君封地薛地还收留了六万多家“暴桀子弟”。以至于四百年后的司马迁实地调研时,发现薛地与周边的民风迥异,很不安分守己,当地人认为正是孟尝君收留的六万多家“好鸟”祸害的。

鸡鸣狗盗

劣币驱逐良币,后世流传有关孟尝君比较出名的典故,一个是鸡鸣狗盗,一个是狡兔三窟,两者皆为孟尝君为一己之私欲所引发的。难怪王安石惊叹道: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孟尝君家“士”的门槛就那么低吗?这些人能算“士”吗?都只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罢了。

至于为政方面,孟尝君任秦相和魏相的时间不长,人生地不熟的,谈不上什么政绩;而任齐相虽然长达数十年,政绩同样乏善可陈,采取了“远攻近交”的错误路线,虽然联合韩、魏打败楚国以及合纵攻入秦国的函谷关,齐国却是赔本赚吆喝,国力消耗不少。

唯一的赢家是孟尝君,由此声威大震,却引起了齐闵王的猜忌,无奈之下,孟尝君被迫出走魏国,二度出任魏相。心中充满怨恨的孟尝君,借机撮合秦、赵、韩、燕进攻齐国,五国联军连下70余座城池,自己的祖国几乎灭亡。

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啊!孟尝君!亏你贵为齐国宗室,仅仅为了出一口恶气,便引狼入室,坐观祖国大好河山沦陷,百姓流离失所,这种人在同时代的荀子眼中是篡臣。所谓的篡臣,对上不忠,对下沽名钓誉,不恪守公道正义和规矩,以小圈子的私利为先,说孟尝君是“齐奸”一点都不为过,虽然得以善终,没有死于非命,身后,几个儿子发生火并,齐、魏趁机灭掉薛邑,孟尝君一脉自此绝后。

02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赵胜为赵雍的第三子,相较于父亲继位之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其坐拥赵国改革的“红利”,可谓是长在春风里,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依仗着父亲赵武灵王、二哥赵惠文王的宠爱,追逐起“养士”的风尚,但也只能说是一场作秀,平原君放不下身段,做不到真正的“礼贤下士”,即便成功“纳士”,这“识人”方面,又着实令人着急。

赵奢原本是个田吏,之所以后来成为了赵国名将,源自一场“冲突”。一次,赵奢前往平原君家收取田租,但家仆仗着平原君的权势,趾高气昂予以拒绝;秉公执法的赵奢杀了家仆,结果引来了平原君的兴师问罪,差点丢了性命。

赵奢

赵奢不卑不亢地说道,一则赵胜作为赵国王室,处决奉公执法的官吏,会在国际间很不好示范作用;其次纵容家仆,破坏法纪,也会削弱赵国。整得下不来台,平原君才将赵奢推荐给了赵王;王弟的面子得给,赵王给了赵奢征收国家赋税的差事。没想到赵奢在新的岗位干得非常出色,此后更是开发出“新”技能,非常善于带兵打仗,由此成为了赵国的名将。

长平之战不久,秦国又围攻赵国,生死存亡之际,赵胜作为赵国使者,带队前往楚国求援,临行前,需要挑选“有勇力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偕往”,挑来挑去只得19人,最终,毛遂主动请缨,愿一同前往,凑够了人数,是为“毛遂自荐”的典故。

从平原君与毛遂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平原君主动“识别”人才的能力不强,如同中国足球的一堆“饼才”在挑选人才时,只是注重外在的“形”,未能看到内在的“神”。此后也正是本为“凑人数”的毛遂在楚国之行中,展现出过人的胆量,成功说服楚国出兵,解了赵国之围,而其余19位所谓的“有勇力文武俱备者”,只成为了历史上的路人甲乙丙丁,消失在漫漫长河之中。

执政方面,身为赵相的平原君是昏招迭出,可谓是赵国的“天坑”。公元前年,年幼的赵孝成王即位,其母亲赵威后临朝听政,平原君是重要的智囊。这一年,面对燕国的进攻赵国,平原君竟然建议将“济东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割让给齐国,以换取田单领兵拒燕。

齐、赵两国相邻,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田单又岂会真心实意为赵国效命?赵国在此役,不仅付出了济东大片土地,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仅仅取得了中阳等三座小城。气得赵奢当面质问“国奚无人甚哉!”,放着诸多名将不用,平原君是打脸赵国啊。

平原君赵胜

三年后,或许出于填补“亏空”的心理,急于将功补过,平原君建议赵孝成王接受韩国的上党郡,将赵国过早地拖入了与秦国的战争,是为长平之战,多少有点利令智昏;长平之战僵持阶段,不懂事的赵孝成王中了“反间计”,撤换廉颇,自毁长城,期间平原君没有开口,或许是深感自己“嘴开过光”的缘故,不敢言语了…….

相较于孟尝君,平原君知错能改,能听取建议。长平之战不久的“邯郸之战”,平原君接受门客的建议,散尽家财招募士兵对抗秦军,为楚国援军争取了时间,解除了邯郸之围,6年后病逝。

03信陵君魏无忌

曾几何时,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的经营,魏国国力曾盛极一时,但魏惠王执政时期,战争节节败退不说,魏惠王还出“昏招”迁都大梁,使得都城处在四战之地,魏国逐渐走下坡路,至魏安釐王时期,魏国已不复当年的雄风。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魏安釐王异母弟弟,具有忧患意识的信陵君为国家招贤纳士。与姐夫平原君不同,信陵君做到了真正的“礼贤下士”,不因对方的身份以及社会地位而有所怠慢。

魏安釐王

听说大梁城有位名叫侯嬴的守门人,信陵君专门派人带着财货造访,侯嬴以自己保持了数十年的品行为由拒绝接受。眼见无法打动,信陵君自己驾着马车,屈尊前往接送,侯嬴也不客气穿着一身破旧衣服,坐在尊位之上;这还不算,侯嬴还真将信陵君当车夫了,要其绕道市场,与自己的朋友朱亥唠了好一阵的嗑。

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时,“色难”最难,内心真心实意所呈现的面目表情是和颜悦色的。推而广之,信陵君对待侯嬴方面,也可谓做到了“色难”,这一点对于贵为魏国宗室的信陵君,显得难能可贵,以至于侯嬴被信陵君的谦和所彻底折服。

信陵君不仅国内是这样,到了国外也一如既往,其留居赵国不久,便开始遍寻毛公、薛公的下落。当得知毛公、薛公分别身处赌徒以及委身卖酒行业时,信陵君选择不带随从,步行前往拜访,与两人相处得和融洽。

信陵君无忌

此事传到平原君那里却变了“味”,其对信陵君姐姐说,信陵君很荒唐,跟那么“low”的人结交;知晓后的信陵君很是感慨,认为姐夫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求取贤才,是不值得交往的。尽管事后,平原君赶紧给“小舅子”道歉,但这个“危机公关”显然不能根本消除负面效应,使得平原君一半的门客纷纷改投信陵君门下,而门客的优势慢慢显现。

一次赵王在边境狩猎,在魏王那里误判为赵军入侵;但信陵君早已从门客处已得知,轻描淡写地告知魏王。原来信陵君的门客手可通天,魏王不由地对信陵君开始有了戒心,不敢委以重任。

经过“长平之战”的赵国,元气大伤,秦国不久后又发动了“邯郸之战”,信陵君姐姐不得不向“娘家”俩兄弟求援。魏王派是派了10万大军,但大军一直没有开拔,原来是秦王威胁,要是魏国胆敢救援,秦国就不客气了。

“言必信,行必果”的信陵君,尽管没有兵权,但没有坐视不管,决心与赵国共存亡,与视死如归的门客们驾着多辆战车,浩浩荡荡前往赵国。此时,侯嬴出主意,认为信陵君此举无异于送羊入虎口,并献计如何盗取虎符;又料想到统领10万大军的晋鄙,一定是等闲之辈,让朱亥一同前往。

侯嬴面授机宜

事情的发展果真如侯嬴所料,即便有了虎符,晋鄙还是不肯听从调令,关键时刻朱亥KO了晋鄙,使得信陵君掌握了军队,魏军及时赶到,与楚军、赵军合力打退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由此信陵君得罪了自己哥哥,不敢回国,被奉为上宾留在了赵国,一待就是十年,期间秦国不断出兵,拿魏国撒气。魏王实在顶不住了,才屈尊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一出任上将军,各诸侯纷纷派兵救魏。局势发生了逆转,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将蒙骜(蒙恬爷爷),秦军一度退到了函谷关,这一战大大挫伤了秦国东进的势头,也延缓了秦吞并六国的“时间表”。

信陵君的声望达到了顶点,盛极必衰,秦国故技重施,又使了“离间计”。于是,信陵君被魏王晾在一边,每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以妄为常,以酒为浆,最终郁郁而终。呜呼!

04春申君黄歇

楚国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其并非王族。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但纵观春申君一生,其有辉煌的人生履历,却在古稀之年身首异处,不能不令人唏嘘不已。

《史记》记载,楚顷襄王时期,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楚国危在旦夕,楚王派出游学博闻,有辩才的黄歇出使秦国。黄歇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书秦王,纵论天下大势,将秦、楚、韩、魏等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地理等错综复杂的形势,分析得透彻清晰。秦王权衡再三,采纳了建议,放弃了继续攻打楚国,与之结成联盟。

白起

为确保秦楚联盟,黄歇陪楚国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一待就是十年。公元前年,楚国国内形势发生变数,楚顷襄王病重,有资格继位的王子蠢蠢欲动。凭借着良好的私交,黄歇对秦相范雎说,若太子熊完回国成功即位,必然亲近秦国;否则,待在秦国不过就是位布衣。

于是,范雎将情况上报,秦王担心有诈,派出太子师傅回国探听虚实后才做决定,但时间不等人,春申君恐则有变,当机立断说服太子乔装打扮回到楚国,自己冒着被杀的巨大风险而留下周旋,争取时间;预计追不上太子时,才上报。获悉后,本想杀了黄歇的秦王被秦相劝阻,范雎认为若熊完成为楚王,必然重用黄歇;若放回,势必亲近秦。如此,黄歇得以有惊无险地回到楚国,成为了令尹。

范雎

上书促成了秦楚关系的缓和,楚国获得难得休养生息的机会。黄歇在政治上,礼贤下士,辅国持权;北上伐鲁,扩大了疆域,并营建寿春,开发江东。使得楚国有力量在邯郸之战中,联手魏国力挫秦军,解了赵国之围,楚国出现了短暂的复兴,黄歇功不可没。

谋国老成的春申君却在养“士”方面表现一般,《战国策》记载有一个叫汗明的人去见春申君,等了三个月才被接见,大大影响春申君的口碑,这样造成了自己门下的门客没几个杰出的。

鸡鸣狗盗使孟尝君安全逃离秦国;毛遂自荐于平原君说楚救赵;侯生力荐信陵君窃符救赵。春申君养的也不是全部酒囊饭袋,其中朱英是为数不多有见识的,楚王采纳了其迁都的建议,也提醒过春申君,小心国舅李园,为此要请求“置臣郎中”,以保证春申君的人身安全,但未被采纳,导致了春申君身首异处。而这个朱英在主人不肯采纳之时,便离开了楚国,对比其他公子的门客,可谓是高下立判。

春申君黄歇

综上所述,战国四公子中,并非宗室的黄歇,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官居令尹,为楚国短暂的复兴做出了杰出贡献,只是晚节不保,身首异处不说,家族还遭团灭,结局是最惨的;私心太重的孟尝君,虽说得以善终,但将私怨凌驾于国家之上造成的灾难,报应在了子孙身上,结局第二惨;真正做到礼贤下士的只有信陵君,但壮志未酬,结局第三惨;倒是“天坑”平原君,傻人有傻福,得以善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