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存在感最强的曹操,为什么不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所写的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其中就不得不说被称为三国奸雄,一代枭雄的曹操。

曹操原是宦官领养的儿子的后人,年出生,年3月15日去世,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一生功绩甚多,以至于《三国演义》中七十八回都有他,那么为何《三国演义》中存在感最强的曹操,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呢?

古代确定时期的方法,一般是以朝代为主要单位,比如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宋朝词人苏东坡。而古代王朝末年,政权更替,社会产生动乱,但直至一个王朝彻底覆灭,另一个王朝产生,时代的叫法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关于曹操,正确的叫法是:东汉末年人,而同时代的孙权,刘备却可以说成是三国时期人。造成这种同时代不同的叫法主要是个人是否亲身经历的问题。

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半生东征西讨,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掌控了西域地区。曹操从大汉丞相到魏公再到魏王,任职的都是汉朝的官职,虽有僭越,但无新立。所以曹操直到去世都没有另立新朝,魏武帝也只是后人追封。

《三国演义》虽然从黄巾起义开始叙述,但是三国时期真正出现,出现的标志是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继位称帝,即魏文帝。随后,刘备在蜀中称帝,孙权自立为吴王,不久也称帝。自此三国时期才算正式开始。从年曹丕称帝,但司马炎建立晋朝,攻灭魏国,这一段时期才是真正的三国时期。

而曹操恰好就是年去世,曹操死后,曹丕才称帝建立魏国,所以曹操自始至终都没有经历过三国时期,故后人史书称其为东汉末年人。而刘备虽然称帝后不久便病逝,但最起码经历过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人。

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人,但却是三国中最不可或缺的人,他一生四处征战,统一北方。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避免了各地诸侯纷纷称王称帝的现状,致使最后只有三国鼎立而不是诸国混战。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有这样的评价:“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