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如果有人问你“曹操是三国人物吗”,估计你会嗤之以鼻。
“兄弟,能不能问点有挑战的。要说中华五千年,别的朝代我不知道也就算了,三国我可太熟悉了。从名著到电视剧、电影,以及各种以三国为IP的游戏啥的,里面可都有曹操。曹操肯定是三国人物啊,这还用问。”
如果你这么回答,那恭喜你答错了。
“纳尼,曹操不是三国人物,这怎么可能!”
如果这是一道小学初中历史题目,答案还真不是,如果是一个大学课题,可能还有的聊。
要找到答案很简单,只要知道什么时候算三国,曹操的生卒年月一套就知道了。
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三国始于公元年曹丕篡汉,终于公元年司马炎灭吴,整整60年,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三国。
再来看看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时间:
魏:公元-年;
蜀:公元-年;
吴:公元-年。
按照正统的国号更迭来界定,三国确实是从年到年,没毛病。
那曹操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呢?公元年3月,而曹丕篡汉称帝是当年12月。这么看,曹操确实不是三国人物。
教科书介绍曹操一般都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说的很清楚东汉末年哦。
天啊,难道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错的。
先不要着急惊讶,你之所以犯错多半应该都是《三国演义》的影响,这部名著我们太熟悉了,以致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界定的话,你会发现《三国演义》几乎可以砍掉一半。为什么呢?因为就在三国开始的这一年,公元年,很多你熟悉的人物离开了这个世界。
曹操、关羽、夏侯惇、程昱、法正、黄忠、吕蒙、甘宁……
还有董卓、袁绍、吕布、周瑜等大咖甚至在三国还没开场就OVER了。
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不在,试问这样的《三国演义》你还愿意看吗?
这么看狭义的三国确实有点简单粗暴,那到底什么时候算三国呢?其实这个问题不只现代人有争议,就连写这段历史的人,看法也不一致。涉及到这段历史的最出名的就是陈寿的《三国志》(不是《三国演义》哦)和范晔的《后汉书》,这两本书可都是正经八百的正史。像董卓、袁绍、刘表、吕布等人的传记,既出现在了《后汉书》中,又出现在了《三国志》中。
曹操这哥们身份特殊,因为曹丕比较有良心,称帝后追封他爹为魏武帝。在古代,帝王是享受写入本纪(史书的一种体例)待遇的,武帝本纪就成了《三国志》的开篇,《后汉书》中便没有曹操的传记。
曹操属于个例,咱先不说,就说董卓等人既然放进了《三国志》,显然三国的开端不是曹丕篡汉的年,而应该更早。
《三国志》属于传记体史书,不是严格按时间来写的,研究认为《三国志》里的三国时期始于公元年黄巾起义,终于公元年三国归晋,也是第二种认可度比较高的说法,即广义的划分。《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哦)就采用了这个说法,首尾两回的回目就是铁证。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三国演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不用多讲,因此认为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也就再正常不过了。那为什么要这么分了,这就不得不佩服陈寿的眼光了,他能从历史事件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到了三国的原点——黄巾起义。
公元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声势浩大,虽然最后没有推翻东汉的统治,但是为了应对黄巾起义,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年),朝廷采纳了刘蔫等人意见,将刺史改为州牧,以宗室和朝廷重臣任之以震四方。州牧制度拉开了汉末群雄割据的序幕,从此,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汉朝皇帝已形同虚设,三国鼎立的形势逐渐形成。
以此推之,三国开始于公元年,到公元年结束,接近一百年的时间。
这样一来,曹操就是三国人物了。
曹操到底是不是三国人物就看你认同哪种说法了。不过我在这要强调一下,历史是连续的,就好比流水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你不可能去找一个点,说这个点之前是一个时代,这个点之后就是另一个时代。人类社会随时都在变化,就如流水一样,有时缓缓而流,有时湍急而过,但不会不流,人们不可能用刀把水砍断,更不可能用时间把历史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