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侯纷争,群雄逐鹿,英雄层出不穷,文韬武略,各显风流。他们中大多戎马一生,四方征战,马革裹尸者大有人在。除了魏国之主曹操、蜀国之主刘备、东吴之主孙权皆英雄外,放眼天下,还有义薄云天的赵云、率真任性的吕布、忠勇双全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读看三国,就是观英雄豪气肆盖云天,看英雄智谋夺争天下。
三国,读不尽的三国。多少英雄豪杰甘愿在三国的荣辱兴亡中颠沛一生,寂寞也好,狂喜也好,三国便是英雄们的舞台。若细审三国人物人性背后的善恶美丑,再有史书厚页载册仍难书尽乱世英雄们的风流。
曹操是个角色,是乱世群雄之一,作为魏国雄主,他在三国中是较为出彩的,没有曹操,三国便会黯淡失色。曹操的出生并不华丽,父亲是宦官曹腾的义子,他也只是殿前校尉,但是曹操的一生却是惊心动魄,令人炫目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褒贬不一,有谓之盖世英雄的,有嗤之逆臣奸贼的,有称之旷世奸雄的,而我却觉得曹操是三国中最令我敬仰的英雄,喜欢曹操,有4个理由:
第1条
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来自于其自身的好学善学和智慧。东吴谋士兼总都督鲁肃评曹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奸雄,那是因为鲁肃站在对手的位置。若以世外人的身份,倒不如说这是鲁肃对曹操的赞扬,或者说是从心底里佩服曹操的超凡智力。
第2条
曹操从刺杀董卓不遂逃亡到其挟天下以令诸侯,其一生征战不断,先后历险战事无数,主要有荥阳之战、濮阳武阳之战,破黄巾军兖州之战、击袁术封丘之战、彭城之战、攻吕布定陶之战、破刘备徐州之战、夜袭乌巢之战、仓亭之战、邺城之战、南皮之战、平定幽州之战、壶关之战、攻乌桓白狼山之战、襄阳之战、阳平之战、当阳之战等。
其间攻董卓、击黑山军、斩颜良、杀吕布,攻陶谦、伐袁术,讨袁绍,攻袁尚、灭袁谭、灭高斡、灭刘表、战刘备......在所有这些战事中,曹操基本都能准确把握战机、出奇制胜,甚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些无不显示曹操的过人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3条
曹操刚毅乐观的个性。与其说曹操是个刚毅乐观的人,不如说曹操是个轻易不会被打败的人。曹操的不被打败体现在自我意识里,这是王者必备的气质。在曹操眼中,所有成败得失皆可以一笑而过。正应了强者越挫越勇,弱者越挫越弱,曹操是前者。
曹操在大量的挫折与困难中得到磨砺,并逐步成熟。曹操虽然个性上霸气异常,但曹操善于总结得失,会吸取每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其中张邈和陈宫的反叛对曹操用人待事的影响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和转折点,曹操从他们身上得出用人的重要性,明白暴力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
第4条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他对赤壁为何会败心知肚明,在天时人和地利与己无一利的情况下开战,必败无疑。但是曹操虽遭此惨败,却仍雄心依旧,待时应变。曹操有着败不馁,胜不骄的灼见。换句话说:没有过不了的坎。曹操个性里还有更优秀的东西,曹操不会迂勇迂强,他懂得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又不拘小节。
就如曹操自我解嘲:我从来不会在乎世人怎样看我,我永远是我!曹操这种彰显自我,不惧艰难困苦的刚毅乐观性格,也应该是其能成就大业的原因之一。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可从他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可见,这已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激励人生的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