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www.pfzhiliao.com/《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刘安效仿吕不韦《吕氏春秋》之名,自称此书为“刘氏之书”。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论述道体生化、治国用兵、人间祸福及天文地理等事。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归入“杂家”,唐修《隋书·经籍志》亦将其归入“杂家”,隶属子部。但究其实质,此书仍属道家典籍,是战国至汉初黄老道家理论体系的代表作。#undefined#一、《淮南》之名《淮南子》,又名《鸿烈》、《淮南》、《内书》、《刘安子》。在汉代时还没有将其列为子书,成书以后,最早定名为《鸿烈》。东汉许慎注云:「鸿,大也。烈,功也。」东汉高诱注云:「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鸿烈”一词考先秦古籍不曾见,同时期(西汉)的古籍中亦未见使用者。故推测“鸿烈”一词的造词及应用始于此书。后因淮南王刘安背负“谋反”之罪蒙冤自杀,故西汉刘向在校定此书时,将“鸿烈”之名去除,改为《淮南》。后扬雄、高诱等人从之。高诱的《淮南子注叙》是最早提及刘向更改书名的记载。《叙》云:「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东汉时,《淮南子》之名始现于当时的典籍之中,如王逸的《楚辞章句》和高诱注《吕氏春秋》。但此名并未被“官方”文献所使用。钦定四库全书《楚辞章句·卷三·天问》在《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中仍称此书为《内书》;《汉书·艺文志》中则以《淮南内》之名著录。至东晋,葛洪祖师校辑的《西京杂记》才说「淮南王安着《鸿烈》……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葛祖之后,《淮南》终于列入“官方”子书行列,于是《隋书·经籍志》就以《淮南子》为名著录其书,遂成为后世最“权威”的名称。二、《淮南》之篇据《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杂家》记载:「《淮南外》三十三篇。」《汉书·淮南王传》记载:「《外书》甚众。」但高诱《淮南子注叙》云:「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无论《汉书》中哪种说法更为确切,都与高诱所言不符。今《淮南外》已佚,故实际篇数无从可考。但世文以为: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系列丛书”,至《汉书》成书时已有二百年左右,《汉书》至高诱注《淮南》亦相距百年,古籍年久散佚是那个时期的常态,至高诱前或高诱时仅存十九篇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没有文献记载高诱见过这十九篇,他只是在《序》中提及了《淮南外》的篇数和篇名,所有在高诱之前《淮南外》就已经剩下十九篇的几率更大。《汉书》为东汉班固所修,成书于章帝建初五年。高诱生卒年份史书并无详细记载,李秀华在《高诱生平事迹考》一文中提道:通过相关文献推知,高诱生于东汉桓帝时期,约在西元—年之间。约于东汉灵帝熹平五年(西元年)师从当时名儒卢植,以读经为主,在黄巾起义暴发(西元年)前夕辞学归家。随后,校正《孟子章句》,依次为《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和《战国策》作注。他有着严谨的治学风范,遇到不晓或者不能确定的问题,他都注以“不敏”或“未闻”字样。另,高诱注释典籍的特点是,每注解一部典籍都会大量征引前一部注释典籍的内容。《吕氏春秋》注于《淮南》之后,故书中亦多引前作「淮南注」。如《吕氏春秋训解·卷第二·仲春纪第二·贵生》:「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一句,高下注:「……淮南注作,去阴夹阳聚地而生,今据改正」等。古籍善本:《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附攷一卷》(汉)高诱注(清)毕沅攷校。光绪元年(西元)浙江书局刻,五卷本。据乾隆五十四年(西元)毕氏灵巖山馆八卷本校刊。《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云:「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由此可知,这套“系列丛书”除《内书》、《外书》之外,尚有《中篇》八卷,讲烧炼外丹的著作也有20多万字,可惜与《外书》一样,均已散佚,未能流传于后世。关于《中篇》的研究,丁培仁先生在其著作《道教文献学》中说:“有一部西汉时代的书,在东晋以前已被列为道经,就是《鸿宝经》。相传淮南王刘安养士数千人,作《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即炼金银)事,名为《鸿宝》。《汉书·宣帝纪》、《楚元王传》、《风俗通义·正失》等都提到此书,或称《枕中鸿宝苑秘书》,或称《鸿宝苑秘枕中书》。……《神仙传》说,淮南王又著《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漆子扬在其论文《刘安及宾客著述考略》中说:“《淮南中篇》,《汉书》刘安本传记载有八卷二十万字。按刘向《列仙传》文意:刘安言神仙黄白的著作,名《鸿宝万毕》;另一种著作有三卷,论变化之道,应该是后来的十万言《淮南变化术》。《鸿宝万毕》与《汉书》刘安传著录《中篇》的主题完全相同,而且《汉书·刘向传》所记《枕中鸿宝苑秘书》主题也大体相同。又葛洪《神仙传》卷四:刘安有“《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这更加证实《鸿宝万毕》与《中篇》是一种书,后代的《淮南万毕术》大概脱胎于《中篇》。可以推断《中篇》《鸿宝万毕》、《枕中鸿宝苑秘书》、《淮南万毕术》是不同版本的同一种书。六朝时期,《鸿宝万毕》《枕中鸿宝苑秘书》失传,《中篇》《淮南万毕术》被道教化为《淮南中经》、《淮南万毕经》,前者亡于隋,后者亡于唐。《淮南变化术》,《隋志》与新、旧《唐书》所载皆一卷,《御览》曾大量征引,可能南渡时亡佚,故《宋志》没有著录。清代有数家从唐宋类书中采摭的辑本,如《十种古逸书》和《丛书集成初编》收有茆泮林从《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的《淮南万毕术》、《补遗》、《再补遗》各—卷,道光十四年梅瑞轩刊本。王仁俊有《淮南万毕术辑》一卷、《补辑》一卷、《附录》一卷,宣统三年刊本,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关于《鸿宝苑秘书》,何宁先生《淮南子集释》附录一《淮南子书目》未著录。中华书局繁体字本、简体字本《汉书·刘向传》皆句读为《枕中鸿宝》《苑秘书》两种著作。”在两汉年之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