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网友提问:我是农民,儿子考上大学了,同寝室六个学生有五个家庭富裕,儿子和他们比消费怎么办?
回复:脱离生产劳动实践才是现代城镇教育面临的最大威胁。
幼儿园3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现代孩子从出生到成为合格的人类社会公民有20年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象牙塔里”、都一直与课本、书桌、作业为伴。因此,餐餐吃猪肉却从没见过猪跑、口口白米饭却不知稻米长哪里、声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知何为辛苦的城镇年轻人越来越多。那么,脱离生产劳动实践会对孩子造成哪些成长威胁呢?
一、独立生存能力变差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对自然物质循环体系具有主动调剂能力,所有自然生命物质都必须从外界摄入养料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但是,人类社会生存并未能突破自然“生存食物链”的束缚,现代人类婴儿从出生大长大成年离不开进食物质营养和补给精神养料。
人类属异养高等级哺乳动物,劳动是人类获得营养补给的唯一正确做法,捕猎其它动物、采摘植物果实、播种植物、圈养动物......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维持生活的营养补给。因此,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便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然而,今天生活在城镇的孩子们,整天面对着都市的繁华、缺少了亲近自然的生活体验。
食物只见过摆在超市货架上的,没有能力区分长在田间的小麦-玉米-稻苗-韭菜、不知道不同品种的水果各自长在什么样的果树上-是不是所有果实长成之前都开花-果实成熟分不分季节、弄不清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甜瓜的瓜苗到底有何区别......因此,网络上流传的完整的西红柿+鸡蛋煮一块儿、小品里汤咸了不知道加多一些水即可还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新鲜事儿。
劳动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二、物质攀比虚荣之心会膨胀
服装、玩具、文具、饮食......对于辅助“掌上明珠”学习成长的一切资源,家长几乎有求必应、甚至超额满足。因此,习惯了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生活方式的孩子们,必定会见到喜欢的就想要、就想拥有和同伴相同或者更好的物品。
《战国策·齐策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同样,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加美好物质享受和精神财富的欲望,比如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每个孩子都期待自己拥有比同伴更好的玩具都期待自己比同伴更具智慧。然而,如果孩子们想要的一切都能在自己不用劳动的情况下顺利被满足,那么他们的物质攀比虚荣之心就会膨胀。
三、所有人都将被变得“好逸恶劳”
人类的本性是懒惰且贪婪的,能坐着就一定不会站着、能躺着就必然不会坐着。同样,如果能够以清闲的方式获得社会消费财富,那还会有谁乐意去辛劳地干体力活儿呢?今天,所谓的高端人才都流向了金融+互联网行业、制造业+农业缺乏随不能说全是人们“好逸恶劳”之下的选择,但至少能够见到“好逸恶劳”的影子。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未体验过劳累汗流浃背的孩子们又如何能够感知到粮食来之不易呢?那些从未真正体验过生产劳动的人,只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劳动那么辛苦为什么不选那些轻松的活儿干呢?
童话故事里全是王子和公主、文娱影视中全是富豪+大小姐、虚拟电玩中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还可以复活重来......因此,从小就远离生产劳动实践、亲近不劳而获享乐主义的孩子们如何能够拒绝“好逸恶劳”的盛情呢?所以,当前网络中的各种媛、期待一朝成为网红的年轻人,可以说都是“好逸恶劳”上了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是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忠实受用者,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变化不仅会对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消费需求造成间接影响、更会直接决定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劳动生产能力。但是,如果孩子们从小就缺乏生产劳动实践体验,长大后都只顾着忙着赚钱。那么,又苦又累的实物生产该由谁去完成呢?难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仅仅依靠钱币数量增长就能实现?所以,现代城镇教育应该努力增加生产劳动实践,比如将居住小区空地建成菜园、果园,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劳动实验田。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