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论语中的有趣分享

哈喽哈!我是余温,大家听没听说过一代之文学,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主导的文学样式。比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词是宋朝出现的吗?并不是,唐朝就已经有词了。那我们来聊一聊这些文学样式背后的故事。

先来聊一聊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

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论语》了,论语是四书之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排在最前面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注意哦!《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其实在《论语》里又非常多有趣的地方,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

图片来源网络

一、《论语·学而》里孔夫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是孔子所有学生里唯一一个经历过贫穷,也经历过富裕生活的人。在他贫穷的时候,他为了做到“贫而无谄”,从来不会去巴结富贵的人。当他终于不再过贫困的日子,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看到同门的生活困苦,克制自己不要在他们面前显露自己的财富,担心自己因为富裕而变得娇气。

甚至,认为自己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好典范,他想起孔夫子平日里教导,“富而不骄”比“贫而无谄”更容易做到。但内心深处却开始萌发相反的感受,觉得“富而不骄”比“贫而无谄”更难做到。

于是,在孔夫子面前,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以为能得到孔夫子的认可,却不想孔夫子竟然指出了他的问题。太过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是他太过在意贫富差距,所以才会心生烦恼。所以很多时候,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友情,或是在亲情里,我们的烦恼大多来自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没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比起他人看法自己的内心更为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二、《论语·八佾》里孔夫子与子夏的一段对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诗,认为天生丽质的美女,不必多作装饰,只要穿上素色衣服就很吸引人了,其本意在于礼仪形式华美,而孔子的回答在于礼仪之实,即内容之美。子夏理明辞达,领悟力很高,马上受到启发,因论诗而知学。孺子可教,于是孔子赞扬子夏从“绘事后素”中体会到“礼后乎”,就是用绘画作比喻来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他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真实情感应是统一的,就像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图片来源网络

三、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这里告诉我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结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论语》中有趣的、富有人生哲理的地方还有很多,论语教给人们的实在是太多了,有交友的,有为人处事的各种道理,你拿出任何一条来都能受用终生。《论语》只先秦散文的一小部分,先秦散文中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我们去去了解,去学习。不仅是先秦散文,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有道理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索、研究。你们有什么感兴趣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等你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