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话,让历史更生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狠话

狠话的历史与历史的狠话

语言和文字的历史有多久,说狠话的历史就有多久。

历史上能够被记载和流传下来的狠话,大多是帝王将相等的名人名言。

狠话的类型有很多,有的是警告式的,有的是宣言式的,有的是法令式的,有的是咀咒式的……

判断狠话的趣味程度,主要看说狠话时的前因后果。

判断狠话的质量高低,主要看说的狠话能不能兑现。有的狠话,催人奋进,誓必达成,说到做到,那就是名言警句;有的狠话,色厉内荏,不自量力,说了做不到,就成为笑话妄言。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阅人观史,寻因探源,大体上是一件孤燥无味的事情。而历史上的狠话,让历史更生动,令读者更愉悦。

史书

什么是话、狠话、著名的狠话?

话,言也(《尔雅·释诂》),合会善言也(《说文解字》)。

狠话是一种特别的猛烈的话,一般具有激励性、侮辱性、侵犯性三个特征。

激励性,就是狠话必须气势宏大,振奋人心,铿锵有力,催人泪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震撼力,令我方努力奋斗,不断前进,令对方、恐惧、害怕。比如:“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来自西汉名将陈汤的郑重警告)

侮辱性,就是狠话必须触犯禁忌,突破传统,令听者恶心、惊心,或者令人恍然大悟,叹为观止。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自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不屈呐喊)

侵犯性,就是狠话必须冒犯、威胁、咒骂对方,令对方震惊、愤怒、不甘。比如:“动则亡国!”(来自西汉傅介子的传奇壮举)

而著名的狠话,则是指那些具有戏剧性、经典性且可借鉴、广传播的狠话。

图画上的古代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狠话集锦

在这里,以时间为序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狠话进行收集汇总。世界那么大,历史那么长,狠话众多,取舍艰难,遗漏难免,容后补充。由于数量较多,仅列出典故出处并稍加注解,不做过多详细介绍。

1、可能是最古老的暴君的著名狠话——“日亡吾亦亡”(夏桀)“我生不有命在天!”(商纣王)

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尚书·大传》

说这大话的是中国历史著名上的第一代暴君——夏桀,敢与天上的太阳比寿命的牛人。姒桀,只重天命,不重民生,为政残暴,荒淫无度,在位53年,公元前年为汤所灭。

我生不有命在天!——《史记·殷本纪第三》

无独有偶,与夏桀并列暴君的商纣王,也有上述类似的狠话。西伯(周文王)戡黎后,纣王的贤臣祖伊进谏言,纣王认为天命在我,回答说:“我的一生不是已经由上天决定了的吗?”

2、可能是最早的勇担责任、义正辞严、义无反顾的狠话——“予弗顺天,厥罪惟钧。”“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大会诸侯,誓言伐商,誓辞中狠话不少,举两个例子。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尚书·泰誓上》

这是周武王在诸侯会于孟津时的伐商誓辞中说的。这一段话,用白话来说就是:力量相等,有德的人胜利;道德相等,仗义的人胜利。商纣王有亿万臣民,也有亿万条心;我有三千臣民,却只有一条心。商纣王罪大恶极,上天命令我诛灭他。我不顺从上天的意志,我的罪过就和商纣王相等。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尚书·泰誓中》

这是周武王率师渡过孟津驻扎在黄河北岸时发表的誓辞中说的,强调伐商是顺从天意民心。说的是:上天所看到的来自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我们老百姓所听到的。老百姓如果责怪抱怨,责任在我一人,如今我必定前往伐商。

3、关于天子之怒、布衣之怒与士人之怒的狠话——“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秦王嬴政、唐雎)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多年来一直入选“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这篇文章十分精彩,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智斗,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我们先不论此文记载内容是否真实存在,反正最后秦始皇用事实证明了“天子之怒”的可怕。

秦始皇塑像

4、史上最为霸气却注定实现不了的狠话——“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万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两段话,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对丞相御史下令议帝号和秦始皇作出结论时说的,充分表现了他称雄于历史和以一姓统治万代的野心。

5、史上第一例关于梦想的狠话——“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彼可取而代也”(项羽)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史记·项羽本纪》

这大约算是古代版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刘邦画像

6、最为敢想敢干的狠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南公)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史记·项羽本纪》

据传,说这话的楚南公是道士或阴阳家,识废兴之数,知亡秦者必于楚。其中的“三户”,有三种理解:一是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二是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三是地理名,即漳水的三户津。

7、农民起义中最粗放豪迈的狠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起义开了农民起义的先河,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中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关键时刻常常影响和决定王朝的兴替。

8、刘邦、曹丕上升到“天下共诛之”层次的狠话。

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黄初三年)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三国志》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

汉高祖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颂布特别诏令,防止异姓为王、无功而侯。而曹丕吸收汉朝的教训,在黄初三年颂布诏书,严防后戚干政、无故受爵。

9、最有武侠画面感的狠话——“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傅介子)

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汉书·傅介子传》(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这一扬威西域的事件,随着汉昭帝诏书(“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的下达,汉人皆视傅介子为英雄。其后,唐朝李白写下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南宋刘过写下了“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的名句。

10、扬国威、誓必达的狠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陈汤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陈汤为人沉着勇敢有大谋,私自改“出使西域”为“出征西域”,率领四万精兵到达康居国边界,攻打郅支单于,斩其首而还。此役功成,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权威。胜利后,陈汤向汉朝天子上书汇报,并在奏疏中写下了这一句流传千古的狠话。

11、以豪赏破敌的狠话——“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刘秀)

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这是汉光武帝刘秀发动奇迹般的昆阳之战前的动员。当时刘秀出昆阳城至偃、定陵发诸营兵,诸将惧,多欲分头留守。

就想问一句,“珍宝万倍”后来兑现了吗?

12、充满骄傲的豪言壮语——“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宣定胡碑、班彪)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建武28年,司徒掾班彪在给光武帝刘秀的上书中写下了这段话。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在汉宣定胡碑文中,已经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句话。公元2年,汉朝是东方唯一强盛大国,户籍人口约为万人,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下列的综述,大约可以展示汉朝的强大: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魏武帝塑像

13、曹操充满争议的狠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孙盛《杂记》

这一句流传甚广的狠话,有多种解读,我也搞不明白哪一种是正确的。可能,读后第一感是最接近原意的。此外,曹操还有一些在诸侯讨董时说的充满正义感的狠话。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4、妹妹针对兄长的咀咒式狠话——“天不祚尔!”(曹节)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下》

祚的本义是福、福运。“天不祚尔”,可以解释为天不赐福给你(既指曹魏的国祚,又指曹丕的寿运)。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曹丕在称帝仅七年后就驾崩了,时年四十岁。而刘协活到了青龙二年(年),以五十四岁寿终正寝,曹节于景元元年(年)六月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山阳公国从公元年始到公元年亡,历经四代山阳公,共计89年,比仅仅存在45年的曹魏政权还要长久。

影视作品中的曹节

15、武悼天王冉闵的狠话——“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廆、皝庙。——《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冉闵果断敏锐,以勇猛著称,数从征伐,屡立战功。在五胡乱华的背景下,冉闵在邺城颁布《杀胡令》,其中多有狠话,比如“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永兴元年(年),即位称帝,建立冉魏。永兴三年(年),兵败突围不遂,为前燕君主慕容儁(别名慕容俊,鲜卑名贺赖跋)所擒,斩于遏陉山,追谥武悼天王。

16、太守的硬气狠话——我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辛恭靖)

初,恭靖至长安,引见兴而不拜,兴曰:朕将任卿以东南之事。靖曰:我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兴怒,幽之别室。至是,恭靖亦逾墙遁归。——《晋书》卷一百十七载记第十七

辛恭靖,陇西狄道人,少有器干,才量过人。隆安中,为河南太守。会姚兴(后秦高祖)来寇,恭靖固守百余日,以无救而陷,被执至长安,有了这一段对话。辛恭靖回归江东,受到嘉奖。

17、充满雄心的答复狠话——“君辱臣死,谁敢爱命!”(陈霸先)

仆本庸虚,蒙国成造。往闻侯景渡江,即欲赴援,遭值元、兰,梗我中道。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君侯体则皇枝,任重方岳,不能摧锋万里,雪此冤痛,见遣一军。犹贤乎已,乃降后旨,使人慨然。仆行计决矣,凭为披述。——《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

这段话是太清三年(年),陈霸先准备举义兵北上,为萧勃劝阻时所给与的答复,反映了陈武帝建功立业的雄心。

李世民画像

18、唐太宗李世民对刑罚和战争的辩证观点——“刑期无刑,以战止战。”

刑期无刑,皇王之令典;以战止战,列圣之通规。是以汤武干戈,济时静乱,岂期不爱黔首,肆行诛戮,禁暴戢兵,盖不获已。——《唐太宗集·为战亡人设斋行道诏》

施刑是为了无刑,征战是为了止战。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刑罚和战争的辩证观点。

19、宋太祖霸气而果决的狠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赵匡胤)

上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皇恐而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

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宋史·本纪·太祖》

前一句话知者众,不多解释。后一句话,犹见宋太祖的果决与智谋,威胁的方式独树一帜。当时,后周韩令坤平扬州,南唐来援,韩令坤打算退兵,赵匡胤奉命率兵趋六合,下了这样一道将令,逼迫韩令坤只得固守不退。

20、宋太宗向天叫板的狠话——“朕将自焚,以答天谴。”(赵光义)

朕将自焚,以答天谴。——《宋史·本纪·太宗》

淳化二年闰二月,旱灾,祷雨不应,接着河水漫溢,鄄城蝗灾,汴河决溃。于是,宋太宗手诏宰相吕蒙正等,说出这句狠话。幸运的是,第二天下雨了,蝗虫尽死。

21、最有文艺细胞昏君的狠话——“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赵佶)

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宋史·本纪·徽宗》

这是宣和六年(年)十月宋徽宗下的一道诏令中说的,可见他对苏轼、黄庭坚等元祐文人的忌恨。但是,宋朝可不是清朝,估计这道上纲上线的诏令也不过徒劳无功罢了。

2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豪气万丈的狠话——“何以拜为!”“尔要战,便战。”(铁木真)

初,帝贡岁币于金,金主使卫王允济受贡于净州。帝见允济不为礼。允济归,欲请兵攻之。会金主璟殂,允济嗣位,有诏至国,传言当拜受。帝问金使曰:“新君为谁?”金使曰:“卫王也。”帝遽南面唾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即乘马北去。金使还言,允济益怒,欲俟帝再入贡,就进场害之。帝知之,遂与金绝,益严兵为备。——《元史·本纪·太祖》

据传,隋文帝因为曾经保护了室韦部落(蒙古人的祖先)的血脉,被成元太祖誉为“蒙古人的大恩人、中原皇帝天上人”。因此,铁木真看不起庸懦的完颜允济,向南面唾痰说:“我认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做的,这样的平庸懦夫也能做皇帝呀,为什么要跪拜呢?”这段话,表明了他不屈的态度。

(十四年)夏六月,西域杀使者,帝率师亲征,取讹答剌城,擒其酋哈只儿只兰秃。——《元史·本纪·太祖》

蒙古帝国共进行了三次西征,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蒙古第一次西征,即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引文是蒙古第一次西征中的第一处记载。很多文章,说到了这场战役,成吉思汗下了一个简短而有力战书:“尔要战,便战。”或者“你要战,便作战。”(有知道可靠出处的,望告知。)

23、明太祖朱元璋的独立自主宣言——“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毫,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明史·本纪·太祖》

明太祖原属郭子兴部,子兴卒,刘福通迎立韩林儿,国号宋。命子兴之子为都元帅,张天佑、朱元璋为左右副元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太祖慨然说了这句话,表现了他要独立自主的决心。

24、张居正咀咒发誓式的狠话——“若再敢负心,吾有七子,当一日而死!”

高拱:“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在上,我平日如何厚公,公今日乃如此,如何负心如此!”张居正:“以此责我,我将何辞。但愿公赦吾之罪,吾必痛自惩改,若再敢负心,吾有七子,当一日而死!”——高拱《病榻遗言》

明隆庆晚期,高拱与张居正内讧,张居正指使户科给事中曹大埜弹劾高拱“大不忠十事”。由于隆庆皇帝仍然信重高拱,张居正在这一场内斗中处于下风,为此主动向高拱告罪道歉,不得已说出这般狠话来。

隆庆帝去世,万历小皇帝登基,张居正还是抓住机会,与冯保联合驱逐了高拱。张居正当上首辅后,一心改革,推行万历新政,显现中兴之象。但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进行政治清算,导致人亡政息。张居正遭到清算,儿子们虽然没有“一日而死”,但张家的孩子自然也都跟着倒霉。老大张敬修上吊自杀;老二张嗣修(榜眼)被发配充军,此后生死不明;老三张懋修(状元)自杀未成,被贬去江西放羊,整理出了46卷张居正文集;老四张简修武职被夺,沦为平民;老五张允修、老六张静修逃难。

影视作品中的崇祯皇帝

25、崇祯帝亡国自缢前的悲伤狠话——“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君王死社稷前的最后遗言。

26、最难把握尺度的狠话——“勿谓言之不预也。”(李秀成)

27、为不贻羞万古而贻羞万古的狠话——“大张鞑伐,一决雌雄。”(慈禧太后)

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清廷庚子“宣战诏书”

年6月21日,在慈禧太后主导下,清廷正式发布“宣战诏书”,称列强“三十年来,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清廷决定对列强“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色厉内荏、不自量力的宣战,结局可想而知。

早干什么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