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私通太后作乱被杀背后的秘辛,疑云密

嫪毐以器具奇伟著称,后世野史小说以他为标杆,凡是厉害的男子就叫具有嫪毐之器,在今天看来很好。他在正史里记载不多,附载在别人的传纪里。故事梗概:吕不韦把自己的怀有身孕的赵姬送给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庄襄王),生了嬴政,立赵姬为夫人。庄襄王当了三年秦王,去世。嬴政即位,才十三岁。太后赵姬寂寞,和吕不韦私通不止,吕不韦怕被发觉受牵连,找了嫪毐,送给太后,太后很喜欢,还生了两子。有人告发嫪毐,他知道了,先行作乱。嬴政发兵围剿,夷灭三族,并杀了两子。牵连吕不韦,饮鸩自杀。

《万历野获编》「宗宪在江南亦恣情妓乐,自负嫪毐之器。」《南朝秘史》「又侍书杨瑉,年十五,姣好如美女,而有嫪毐具。」《北史演义》「一市中少年,名冯宝,美丰姿,而有嫪毐之具。」

此历史公案似乎是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关系所导致。她是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娶的姬妾,并善于舞蹈;庄襄王的王后;嫪毐的情人;秦始皇的母亲。又说她是赵国豪家女子,豪家就是豪门,古代权贵才叫豪门,有钱人如吕不韦只能叫大贾、大商人。古代门第观念严重,豪门女子不太可能成为商人的姬妾。子楚当时虽然到赵国做人质,但是贵族身份,娶赵国贵族女子实属正常。吕不韦与之同居,而且知道怀孕了,子楚见到她,非常喜欢,向吕不韦索取,吕不韦竟然答应了,而赵姬隐瞒了已怀孕的事,等到了大期,生了嬴政,被立为夫人。大期一说十个月,一说十二个月。都是不可能的,因为知道怀孕至少要一个月,不来例假,等于怀孕十一个月,晚产三天还可能,晚产一个月就不可能了,不光婴儿不能活,母体也危险。赵姬是后世对她的称呼,她的谥号是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很奇怪的谥号,根本就不算谥号,如果从夫谥,应该叫庄襄(王)后。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始皇十九年(前),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

嫪毐的出生、籍贯都没有交代。因为受宠,封长信侯,赐山阳封地(今河南获嘉、沁阳一带,以在太行山之阳得名),王宫、车马、服饰、园林随他使用,凡事都由他决断,甚至把太原郡改为嫪毐国。太原郡在今山西太原周围,地跨汾水两岸。待遇上足以与吕不韦分庭抗礼。子楚是通过吕不韦的帮助才成为法定继承人的。一即位就拜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封地河南十万户,《战国策》称:食(邑)蓝田十二县。嬴政即位,尊吕不韦为相国,称其仲父。相国职能等同丞相,更尊贵而已。嫪毐的家僮(仆人)比吕不韦少一点。吕不韦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虚指多),其中有著名的儒家代表荀子,舍人(私臣)有李斯。(李斯和韩非子都是荀子的学生,这两人影响两千多年的朝廷制度——中央集权和法家治国)嫪毐家僮几千人,食客中成为舍人的就有一千多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战国策·秦策五》「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不韦家僮万人……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

嬴政十三岁即位,国事都由太后处理。但吕不韦招致四海游客和辩士,欲吞并天下,史书讳称委托国事于大臣。他手下有三位宿将,蒙骜(蒙恬祖父)、王齮、麃公(史失其名),一旦不归权还政,就国祚易主。在《战国策》中就有明显排吕亲嫪的话。秦国急攻魏国,有人对魏王说:“大王举国称赞嫪毐,依托嫪毐,秦国太后一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深及骨髓,以此获得最好的邦交。天下人都会抛弃吕不韦而追随嫪毐。”《孔丛子·论势》大意相同,不录。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秦始皇帝即位尚幼,委政太后。」《史记·秦始皇本纪》「吕不韦为相……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战国策·魏策四》「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

嬴政三年(前)王齮死了,七年(前)将军蒙骜死了,死前多次出现彗星。麃公出现了两次记载,何时死亡,失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

吕不韦送嫪毐进宫的手法是诈称用了腐刑,假太监。而西汉刘向编的《说苑》称嫪毐为郎,是郎官,为近侍官员,并非完全不可信。汉承秦制,宫中近侍官员有阉人,也有士人;直到光武帝中兴初年才全部用阉人,不再用士人,史有明文。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说苑·正谏》「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后汉书·宦者列传》「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

嫪毐受宠的原因是一大噱头,庄襄王去世,太后赵姬淫乱不止,时常与吕不韦私通,他怕被发觉,就暗中找到了“大阴人”嫪毐,演奏倡乐,使其贯穿桐木轮子,能当车轴用,还能行走。然后让太后知晓,太后果然要人,临幸后喜欢得不得了,史称绝爱之。心理感受都描写得如同小说一般。宫闱艳事经常有,但不能代表当时社会风气很开放,更不代表朝廷的教化。秦始皇三十七年《会稽刻石》说:“生有子女而改嫁,是不贞洁的背叛行为。应当内外分隔,严厉防范,禁止放荡淫乱。男女都须贞洁诚信。丈夫淫乱于他人之室,杀之无罪,男子应该遵循道德法度。”有拓本传世。

《史记·吕不韦列传》「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贯)桐轮而行……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洁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嬴政八年(前),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九年,就作乱。原因是有人告发他不是宦官,常与太后私通,生下两子,藏匿起来,并与太后谋划:“秦王若是死去,就立我们的儿子为王。”如同亲临,野史更是绘声绘色。说嫪毐骄奢淫逸,与宫中侍从贵臣赌博饮酒,醉了,相骂争斗,瞪眼呵斥道:“我是皇帝的继父,你们这些贱人竟敢与我争高低!”如是争斗者跑去报告嬴政。这点无论正史野史都没可信度。有人敢直接向君王说太后私通,还生了私生子吗?一国之母的大丑闻,不怕君王杀人灭口?最多匿名举报。这点从事件平定后嬴政回护母亲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齐人茅焦的劝说下,他把安置在雍县的母亲接回咸阳甘泉宫。

《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说苑·正谏》「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当时彗星出现,横贯长空。四月,秦王留宿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四月己酉,秦王嬴政行冠礼(成年礼),开始带剑。嫪毐盗用秦王和太后的印玺,调动县兵、卫兵、骑兵、戎翟族首领(西北方民族)以及自己的私臣,准备攻打蕲年宫(今陕西凤翔县孙家南头村)。嬴政知道后,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平乱,战于咸阳,斩首数百。凡有战功的都赏赐爵位,其中宦官参与平叛的也都赏赐爵位一级。嫪毐等战败逃走,秦王下令:生擒嫪毐者赏钱百万,杀之者赏钱五十万。于是嫪毐及其党羽通通被捕。朝廷官员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枭首示众。将嫪毐车裂,陈尸示众,并诛灭他的宗族。他的私臣,罪轻的罚劳役三年。被剥夺爵位,流放到蜀地的有四千多户,都被安置在房陵(今湖北房县)。这个月天气寒冻,有人冻死。彗星又出现在西方,再出现在北方,在北斗星的南侧滞留了八十天之久。

《史记·秦始皇本纪》「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上面这段文字信息量很大,疑问也多。1、古代普通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侯更早,而嬴政二十二才行冠礼。君王带剑象征权力,他不须厮杀战场,也不须防身,有卫兵。似乎暗示将掌兵权。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2、其中几个官职很重要。内史:京师行政长官。卫尉:列位九卿,掌宫门屯卫兵,负责宫廷保卫和治安。佐弋:掌弋射之官,弋射本指射鸟,泛指射猎禽兽,属少府(九卿),作战就是弓弩兵。中大夫令:为中大夫之长,职掌论议朝政,侍从皇帝左右。都是朝廷要职官员,尤其是卫尉属禁军,如果他人可以调动,宫廷保卫等于虚设。除非和嫪毐串通。

3、嫪毐还调动了县兵和骑兵,调兵需要兵符,光有太后和君王印玺是不够的。比如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偷了兵符。出土秦兵符铭文说:“用兵50人以上,必须合符。”就是把老虎造型的兵符剖成两半,一半在君王或皇帝手里,一半在掌管兵营之人手里(只带兵不能调兵)。君王授予调兵之人虎符,去兵营合符调兵。合符在古代就可以确保不能造假,关系甚大。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4、嬴政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平乱。两个相国,加上吕不韦同时有三个相国。而史书说明秦相国分左右两个。昌平君应该是楚国贵族,因为秦灭楚,楚大将项燕立他为楚王。昌文君不明。也有人说这里的相国指吕不韦。古代行文没有标点,如果指吕不韦就应当加上他的名字、和“与”字,免生歧义。又,开头已交代吕不韦为相国,这里可以免去相国头衔,直称其名。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秦有左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前)……荆(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5、能派人发兵平乱,证明嬴政手里有兵符,但宦官都参与了平叛,赏赐爵位一级,证明兵力不够。从斩首几百来看嫪毐没有多少兵力。推出嬴政此时所掌禁军并不多。汉武帝的卫太子被逼反,发节符调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京师,死了几万人。

《汉书·武帝纪》「太子与皇后谋斩(江)充,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

6、禁军主力被谁掌握?三个最有权力的男人,嬴政、嫪毐发兵有限,就只剩下吕不韦了。那么嬴政是怎样夺取兵权的?李开元认为华阳太后掌握实际权力。她是嬴政的嫡祖母,《战国策》记载是楚人;亲祖母是夏姬,嬴政七年(前)去世。昌平君也是楚人,可能是她的党羽。只是没有她半点掌权的记载,蛛丝马迹都没有,只记载于嬴政十七年(前)去世。

《战国策·秦策五》「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

7、嫪毐的私臣流放到湖北房县,和蜀不接壤,而史书硬指蜀地。如果不是记载失序,那就另有蹊跷。嫪毐作乱等同谋反,他的私臣脱不了干系,但三年后就被招回,为什么?难道认为处罚太重?而吕不韦被罢免后,各诸侯宾客来拜见他,人数众多,相望于道,嬴政怕他生变,于是遣回封地。死后,他私臣中参加葬礼的晋人,驱逐;秦人六百石俸禄以上参加葬礼的,褫夺爵位,流放;俸禄五百石以下,没有参加葬礼的,流放,不夺爵位。

《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二年……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史记·吕不韦列传》「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

8、反常天象。嫪毐叛乱前彗星横贯长空。平定之后,彗星又出现,在北斗星的南侧出现八十天之久。古代,北斗星象征皇(王)权,彗星被古人认作妖星,出现必有流血事件。秦国有先例,昭襄王嬴稷(母宣太后,小说称芈月)二年(前),庶长公子嬴壮和诸侯、诸公子以及大臣作乱,全被诛杀,及惠文后不得好死。又,四月夏天寒冻死了人,再次暗指还有臣子作乱,时长八十天。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之前就夏天下雪,《京房易》说:“夏天落雪,警戒臣子作乱。”虽然这些天象不一定是真的,但古人把天象和人事联系起来,人事有所隐晦,不能直写,就造写天象暗指。

《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管子·轻重丁》「国有彗星,必有流血。」《史记·秦本纪》「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文帝四年六月,大雨雪。后三岁,淮南王长谋反……京房易传曰:“夏雨雪,戒臣为乱。”」

捋顺此案时间节点。嬴政九年四月,嫪毐“作乱”。九年九月(末月),嫪毐被诛灭三族。十年十月(首月,秦以十月为岁首),吕不韦被罢免相国。十一年,吕不韦遣回封地河南。十二年,吕不韦饮鸩自杀而死,他觉得被步步侵凌,害怕被诛,所以自杀。如果怕族人牵连被杀,牺牲自己保全族人,说得过去,但史书把他内心所想都描写了。是自杀,还是“被”自杀……

《史记·吕不韦列传》「九年……九月,夷嫪毐三族。」「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史记·六国年表》「十一(年)。吕不韦之河南。」《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总之,此案重要细节隐晦而省略。宏观叙事可信,即受益者是嬴政,成功掌权,除掉了权臣隐患。袭夺兵权的细节成了历史之谜。除非认为他当时掌有大量兵权,但与他发兵稀少、用宦官参与平乱相排斥。能明确判断夺取的是吕不韦的权力。秦制常常导致权力交接不能和平过渡。至于嫪毐和太后私通生子以及作乱,可信度不高。也许他只是颗作为导火索的棋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