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初西安说文解字说秦,关中才是第一

刘云涛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08/8572410.html
成都平原

一说到“天府之国”,大家都会想到“成都平原”。没有错,现在成都平原确实沃野千里,但是被称作“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没有都江堰之前经常发生洪灾,并没有沃野良田。在成都平原挖掘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充分说明了成都平原夏、商、周时期洪灾频发的情况。由于经常发生洪灾,使古蜀国文明从三星堆迁徙到金沙,可见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岷江自川西高原的岷山发育而出,经过多雨地带,一到雨季,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泽国。自李冰父子做蜀郡太守,开始改造成都平原的“湔堋”(羌语),这个“湔堋”就是都江堰的前身。经过长时间的改造,建造了“宝瓶口”和“离堆”,通过鱼嘴分水和飞沙堰泄洪,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就曾写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关中平原

然而,成都平原并不是“天府之国”的专属,甚至还算是一个盗版。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陕西“关中平原”。古代,尤其是汉朝中期以前,关中平原北部的黄土高原还是茂密的森林,雨季雨量充沛,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水利工程。而且关中平原处于黄河中上游,有渭河横穿而过,灌溉便利。这就造就了关中平原的沃野千里。《战国策》中记载有:苏秦称赞秦国“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个“天府之国”的称谓比成都平原早了数百年。关中平原“天府之国”的称谓不仅来源于发达的农业和丰盛的粮食产出,而且因为东有函谷关的军事屏障,很少发生战争,是民生的乐土,从生活方面佐证了“天府之国”。

小篆“秦”

从说文解字角度看,“秦”最初的造字本意,就暗含着“盛产谷物”的意思。甲骨文中的秦字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左右两只手拿着舂米用的杵,下部分是两株稻谷,表示用杵状的农具舂谷脱粒,直到小篆字体依然是此种字形。《说文解字》记载“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秦,伯益的后代所受封的邦国,秦地宜稼穑禾谷,字形采用‘禾’和有所省略的“舂”会义,一种说法认为‘秦’是禾谷的名称。”经过时代的变迁,秦的含义由最开始舂谷脱粒,引申为后来的五谷丰饶之地。舂米打谷的五谷丰饶之地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天府之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