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赵高凭什么当太监

到大秦朝的历史,不能不说一下赵高,指鹿为马的成语流传千年。那么赵高何许人也?

赵高(?-前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赵高是宦人是宦官,怎么就不是太监了呢。

关于赵高是太监的证据看起来不是很强有力,关于他不是太监的证据就很多了,比如《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曾说过:“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这里刘向说不应该只信用同姓之人,但完全没有说不该信用宦官。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段记载: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有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即将嫁给咸阳令阎乐,这就是赵高不是阉宦的明确证据。

说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的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作的曲,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者的登记册。

在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被阉割男人所担任内宫官职的含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引申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母亲与她人野……合生下的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

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就更加清楚明白,它是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份,与宫刑阉割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综上所述,赵高根本就不是个太监啊。连女儿都有了,还没有任何典籍说过他是宦官,后来反而把他传成了宦官,为何赵高是宦官的言论流传至今,其实历史的编著人员人员也是有感情的,也会添加删改。秦因赵高而亡,东汉因宦官天下大乱,唐朝的宦官甚至可以决定谁当皇帝,明末的宦阉说不尽,清朝还有李莲英,人民对太监的痛恨无以复加,非要让他肉体与精神的不完整相对应才能解恨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