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吞炭漆身斩衣三跃春秋

吞炭漆身肤发轻,士不惧死报君情

豫让桥上三跃起,羞愧千古二臣心

豫让,晋国人。

最初,他在晋国大夫范氏、中行氏门下为臣,但并未受到重用,名声不显。

范氏、中行氏被灭后,豫让投效了智伯,得到智伯的宠信。

聪爸嘚吧嘚 春秋末期,周室衰弱,诸侯争霸,而诸侯士卿势力也在长期的权力斗争中迅速膨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晋国异姓六卿,即赵、魏、韩、智、范、中行氏,他们共主国政,专擅晋权,后来,范氏、中行氏被灭,智氏与赵氏、魏韩瓜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其中,以智氏获益最多,分得了最多的土地。晋阳之战时,韩、赵、魏三国杀死智伯,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赵襄子赵无恤还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做饮酒的器具。(详情请见本百家号前文:三家分晋系列《资治通鉴红与黑》——三家分晋红与黑一)。

豫让知道了之后,逃到山中,踌躇满志,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豫让发誓:哪怕是死,也要为智伯复仇,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这样他死后的魂魄才不会感到愧疚。

于是豫让就变更姓名,冒充为刑罚服役之人,潜伏到赵氏宫殿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身上挟带匕首,以便趁机杀死仇人赵襄子赵无恤。

有一天,赵襄子准备去厕所时,忽然觉得心血来潮,下令对周围进行搜索。

手下卫士发现了豫让并抓住了他。

豫让虽然被抓,但并不惧死,挣扎着掏出匕首喊着要为智伯报仇!

卫士按住豫让要杀他,可被赵襄子制止了。

赵襄子感叹道:“智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此等肯冒死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底下有气节的贤士,此等义士,不要杀他了,我避开他就行了。”

于是就放掉了豫让。

聪爸嘚吧嘚 赵襄子赵无恤的处理还是颇具春秋遗风的,但赵襄子发现豫让这个事疑点很多。《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中对于此段描写都是“襄子如厕,心动”。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个情况,上个厕所还心血来潮,还是真的像某些阴谋论里说的,赵襄子其实早已知晓豫让谋划在厕中杀他,只是故意借机大声说出心动,来彰显自己有某种未卜先知的本领,让敌对势力不敢轻起刺杀之心,就好比曹孟德的“吾梦中好杀人”一样?

但是豫让并没有放弃,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

因为怕被人认出来,豫让自己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用生漆涂满全身,让皮肤长满恶疮,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

为了验证效果,豫让竟然假扮成乞丐到自己家门口去乞讨。

豫让的妻子也没认出这个乞丐是谁,只是听到他乞讨的声音后奇怪的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豫让又生吞火炭,使嗓子喑哑,再次去家门口乞讨,妻子再也认不出来了

他的朋友知道这些之后,为之哭泣道:“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傻了?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你得到宠信后再乘机下手,岂不更容易吗?何必要搞成这个样子,自残身体,受这么多痛苦,还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你做事为什么从难而不从易呢?”

豫让笑着回答到:“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不忠、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聪爸嘚吧嘚:春秋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刺客:要离。要离为刺杀庆忌,利用苦肉计,断手臂,戮妻儿,以此取得庆忌的信任后投靠了庆忌,然后伺机刺杀了他,虽也有其悲壮之处,却少了豫让这种光明磊落。因此,太史公没有将要离列入《刺客列传》,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要离的章回名为“要离贪名刺庆忌”,也间接的体现了历代文人士族对豫让的推崇、对要离的不认可。

豫让自毁音貌后不久,他知道赵襄子要出门了,便悄悄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

赵襄子的车马快要走在桥边时,拉车的马匹忽然惊跳了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

派人一番搜捕之后,抓到了豫让。

赵襄子觉得豫让挺不识好歹,已经放过你一次了,怎么还来行刺?

他亲自下车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智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已经死了,你为什么没有投奔我,而要这么执著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回答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的时候,范氏、中行氏都拿我当一般门客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以国士相待,我因此也要像国士的态度那样报答他。”

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你为智伯报仇尽忠,已经使你名声尽显,你已成就忠臣义士的美名了。而我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我不能再释放你了!”

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我听说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而贤明的君主也不会掩盖别人的美德。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的话,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您能否成全我的愿望?”

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

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三次跳起来用剑刺穿王袍,然后仰天长叹:“啊!我可以去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

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聪爸嘚吧嘚: 千古以来无数人都在借“士为知己者死”来袒露心迹,都想找到以国士待己、也能让自己以国士报之的君主,但又有几人能担起国士这个词呢?豫让说智伯以国士待他,他要以国士报之,但豫让种种表现,就能配上国士之名么?什么叫国士?德才智勇冠盖一国,或是开疆拓土、拒敌御外;或是受命于危难,料患于未然;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样方能称为国士。而豫让呢?智伯索土无度,狂傲自大没见他制止,韩魏眼神交错,图谋不轨没见他警示,三家水淹大军,反攻大营没见他勇猛,到最后了却要上演一出注定无法成功的复仇?如果仅对于复仇这个目的来说,豫让朋友的建议是极好的。但历史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容易”的那条路,拿结果的正确性和道德性来忽悠自己“忍辱负重”,却去忽视行为上的不义与不道德。假如我们报仇的手段是先陷自己于不义,然后再去杀不道德的人,这在逻辑上是不是就已经否定了报仇这个行为在道德上的正确性?豫让之所以彪炳史册,为人千古称颂,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春秋时期士大夫那种刚烈,决绝,不苟且,重诺轻命,崇义轻礼,而是他做到了千古以来道义上的知行合一,不会为了达到某种道德上的目标,而使用不义的手段去达到它。这才是真正值得标榜的缘由吧。

豫让桥:又名“赤桥”,为豫让刺赵襄子处。

史书记载在河北邢台,后经战火被毁,现重建于山西太原。

往期精彩回顾:

《资治通鉴红与黑》——三家分晋红与黑一《资治通鉴红与黑》三家分晋红与黑二智伯索地及赵襄子的对策《资治通鉴红与黑》三家分晋红与黑三智伯的狂妄和水淹晋阳《资治通鉴红与黑》三家分晋红与黑四智伯之死与秦朝统一的联系卑女之后、庶子继位、骗杀姐夫、还位兄后—-细说赵襄子、赵无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