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文化味儿二下

一、听道理,猜故事

师:小朋友,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有趣的故事了。接下来,我想让你们挑战一下一个游戏。听我说,故事里面含着的道理,你们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行不行?好来试试。第一个故事是讲有一种人仗着他人的威风(生举手)唉,我还没讲完呢,仗着他人的威风,欺负别人。这是什么故事?你说。

生1:《狐假虎威》。

师:哦,就是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是不是?嗯,我们一起来看是不是呢?一起读——

生齐读:狐假虎威。

师:唉,好,第二个故事猜一猜。讲有一种有一种人目光短浅,但是,他还自以为是。

生:《坐井观天》。

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

生2:《井底之蛙》。

师:是不是呢?我们看,真的,一起读——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接下来再猜第三个故事,是讲有一种人,他只顾眼前,不考虑将来。有点难,你说

生3:《寒号鸟》

师:是不是?来看它,真的,一起读——

生齐读:《寒号鸟》

师:最后一个故事最难了,是讲有一种人,他只要结果,过程怎么样,出现问题他都不管的,这个故事叫做——

生4:《我要的是葫芦》

师:是不是?真的,一起读——

生齐读:我要的是葫芦。

师:是的,像这样含着道理的故事,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一起读——

生齐读:寓言。

师:那寓言里面藏着道理叫什么呢?你知道啊,你说

生5:寓意。

师:哇,真厉害,一起读。

生齐读:寓意。

二、读课题,理解意思

师:是的,今天张老师又要跟大家一块学习寓言了。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题目是,一起读——

生齐读:寓言二则。

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了。课文大家课前预习过了,现在你知道《寓言二则》里面有哪两则寓言,你说。

生:《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

师:唉,这个字该怎么读呢?请你拼一拼。

生:(师出字卡:亡)W-ang-wang,亡。

师:一起拼一拼。

生齐拼:W-ang-wang,亡。

师:那题目请你再来把它读好,来。

生:《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师:一起读

生齐读:《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亡羊补牢》。这里两个字是要写的,第一个字读——

生齐答:亡

师:第二个字读——

生齐答:牢

师:好的,我们来写这个字。张老师啊,今天要仿照古人写最古老的字。你们想看看吗?(生:想)看,眼睛瞪大哦。

师:(师板书)“亡”,这是什么?对,这是一条路。人,沿着路,逃走了,不见了。这就是“亡”最早的意思。那《亡羊补牢》的故事当中是讲什么跑走,不见了。

生:羊,跑走了,不见了。

师:是自己跑的吗?

生:不是,它是被狼抓走的

师:对,那我们也可以说是羊丢了。看,“牢”怎么写?古人啊,汉字是画出来的。看张老师画画画得好不好

(师板书),里面是什么?

生齐答:羊。

师:看着这个汉字画猜猜,“牢”最早是什么意思?

生:“牢”最早是关羊的,关牛的。

师:既关羊也关牛,我们可以说是关牲畜的地方。那课文当中是关什么的呀?

生齐答:羊。

师:对,关于羊的地方有一个独特的名称,我们叫——

生齐读:羊圈。

师:这个字是多音字,我的学生也经常把它读错。(师出字卡:圈)请谁领着大家读,在这读什么,你来。

生:圈。

师:一起读——

生齐读:圈。

师:羊圈。

生齐读:羊圈(两遍)

师:是的,好,现在我们把现在的汉字写好。来小手拿起来跟着老师写。人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点、横。这条逃走的路线就变成了竖折。(师板书:亡羊补)“牢”,关羊的地方,关牲畜的地方变成了什么偏旁?

生齐答:宝盖头。

师:对,里面是一个牛。(板书:牢)我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亡羊补牢。

师:那你知道了“亡”的意思,“牢”的意思,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

行不?试试看。

生1:羊丢了才把牢、羊圈补好。

师:嗯。可以吗?谁再自信地讲给大家听一下。

生2:羊丢了才把羊圈给修好。

师:对不对?掌声送给她好,现在就请你打开课文,在后面把“亡”和“牢”各写一个,写好坐正,告诉老师。

三、初读寓言,认读生字

师:好的,写好的用眼睛告诉老师你写好了。看着我,真好。课前预习了吧?预习过了吧?好的,那我看看你们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来,看着大屏幕,谁能把课文读一读。第一小节,谁来读?

一生读完第一自然段

师:“破了个窟窿”,没有“一”要注意。但是,你很多的新词读得很准。你领着大家读一下,来。

生1:窟窿。

生齐读:窟窿

师:“窿”在这儿,在词语当中读轻声,窟窿。

生齐读:窟窿。

师:谁知道窟窿是什么

生2:就是一个圆圈。

师:圆圈。谁讲得更准确一点,是什么?

生3:一个破洞。

师:一个破洞。“窟窿”的字形已经告诉我们这个秘密了。哪一部分告诉我们?

生4:穴字头。

师:对呀,穴字头就跟空、洞有关。你知道了吗?好的,你把这个词再读一读。

生4:窟窿。

师:好的,第二个词语他也读得很准,请你读。

生5:钻进去。

生齐读:钻进去。

师:好的,还有一个新词呢,请你领着大家读。

生6:叼。

生齐读:叼。

师:好的。第二小节谁来读?请你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唉,有个小朋友有意见了请你说。

生1:应该是街坊(fang,轻声)

师:“街坊”在这儿可以读轻声。来,你再来读。

生1:街坊。

师:读轻声该怎么读?你读。

生2:街坊。

师:对,一起读。

生齐读:街坊。

师:厉害,街坊就是——

生:邻居。

师:是的。好,第三自然段。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字字正确。

师:第四自然段,请你

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真好。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最难了。来,请你。

一生读最后一段。

师:注意一定要看清楚了,不要多字、落字。来从“心想”开始来。

生接着读。

师:第一遍读,不错。来,她词语都读对了,所以领着大家读,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1:后悔

师:一起读——

生齐读:后悔。

师:还有一个词语你也读对了,领着大家读。

生1:结结实实(二声)。

师:结结实实(轻声)。它可以读第二声,也可以读轻声,结结实实(二声)也可以。还有一个词语。

生1:从此。

师:好的,这些词语从课文当中出来了,谁还会读?领着大家读第一行。来,请你。

生:后悔。

师:一起读——

生齐读:后悔。

生:钻进去。

生齐读:钻进去。

生:叼走了。

生齐读:叼走了。

师:是的,这个字,你看它是一个形声字。他的右边也念“刁”。我们一起读这个字,读——

生齐读:叼。

师:我们看下面的图,你觉得哪一幅图是“叼”,请你选择。左边还是右边的。

生1:右边。

师:哪边是右边,拿手比一比,哪边,哪张图是“叼”。

生用手指图。

师:对不对,是这边的是不是?好,我们看,这才是,读——

生齐读:叼。

师:声音响亮。

生齐读:叼。

师:对,我喜欢这样的孩子。说话、读书干脆、自信。好,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叼”呢?看,谁来用“叼”说一句话。

生2:一只狗把骨头叼走了。

师:好的,接下去,谁来?

生3:一只小鸟把虫子叼走了。

师:是的,还有谁来?前面这个小朋友看得清楚一点,你说。

生4:一只猴子把花生叼走了。

师:是的,这就是读这个字——

生齐读:叼。

师:把它记在头脑当中。

师:好的,第二行词语,谁来领着大家,来,请你。

生1:街坊、窟窿、结结实实。

师:领着大家读,当小老师,街坊,一起读。

生齐读:街坊。

生1:窟窿。

生齐读:窟窿。

生1:结结实实。

生齐读:结结实实。

四、再读寓言,理解寓意

师:对,好的,现在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又快又流利。好,赶紧把《亡羊补牢》自己读一遍,开始。

师:好的,对,读好用眼睛告诉我,我们可以用目光交流,真好。好,课文又读了一遍了,那你把这个故事读懂了吗?(生点头)头使劲的点,说明读懂了。那我要考考你,现在是语文课对吧?我要考一个很难的数学题。行吗?来,那我就问了,哎,这个故事当中的那个人,一共丢了几只羊?(生举手)不要着急,要从课文当中找出理由和根据的,谁会?你看一说要讲理由,有的小朋友手就放下了。来,请你说。

生1:两只。

师:大声。

生1:两只。

师:再大声。

生1:两只。

师:说理由,你从哪里看出?一共丢了两只羊。

生1: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一只。

师: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少了一只羊了。还有吗?

生1: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师:这个地方告诉我们羊又少了一只了。那为什么后来就没少呢?为什么就只有两只羊呢?所以你理由没有讲完整。请你说。

生2:因为他丢了第二只羊,心想:现在就还不晚。他就把那个窟窿堵上了。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最后告诉我们,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故事就分成这样三部分来写的。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这个人丢了第一只羊的故事,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开始。

师:小朋友们,这个人一早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这时候他头脑当中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嗯?你知道他有什么疑问吗?你就是那个放羊人,你说。

生1:为什么羊会不见呢?

师:是呀,你说。

生2:羊是怎么丢的呢?

师:是呀,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生3: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是呀,他四周观察了一下,发现了——

生3:哦,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你看他明白了,真好。这一段话我们可以合作着读一读。我来跟你合作着读,好吗?我读前面的,你把那个人的心里话也都出来。“咦、哦”好吗?来试试起立。

师: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生: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读得真棒,掌声送给他。好,你看,加上“咦、哦”就把这个人的心里话读出来了,有趣吗?谁愿意来合作一下吗?有那么多人愿意,这样老师读前面的,你们都读后面的,准备。

师: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生齐读: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嗯我把这个人请上黑板(贴板画)。你瞧,我们写这个故事的人,用“原来”(贴词条:原来)后面告诉我们这个人丢第一只羊的原因。那谁能用上“原来”来告诉我们,丢第一只羊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来,你说,好吗?

生: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对吗?好,我把他说的画到黑板上。原来羊圈破了个,小朋友一起说——

生齐说:窟窿(师思维导图上板书:窟窿)

师:好,狼从羊圈里,窟窿里怎么样?

生齐说:钻进去(板书:钻进去)。

师:对,把羊——

生齐说:叼走了(板书:叼走)。

师:你瞧,第一只羊就是这样丢掉的。那第二只羊是怎么丢掉的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一部分故事,开始读吧。

师:我们已经是二下年级的孩子了。怎么朗读,一定有了不少的经验。那我想请你给大家提提建议。这里有街坊和那个人的对话,你觉得该怎么读,提点建议。有点难,你说。

生1:两个人的声音模仿得像。

师:什么声音呢?街坊该怎么读?你说。

生2:应该要劝告,。

师:劝告的语气,你来读读看。

生2:街坊劝他……

师:直接读那个劝告的话吧。

生2: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听得出你很真诚地在劝告他。那么这个人的话该怎么读呢?你来提点建议吧。

生3:我觉得他应该读得……他应该要读得垂头丧气一点。

师:是垂头丧气吗?

生3:因为他的羊已经丢了。

师:那你读读看,羊已经丢了…

生3: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师:我觉得你不仅垂头丧气,而且还有不听劝的语气也来了。是的,那后面的话,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读出那个人的心里话呢?想一想,你说。

生4: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生5:他第二次讲,所以要“又”字要加强。

师:哦,“又”字要加强,还有,还可以加上……

生5:还可以加上疑问。

师:疑问?怎么疑问,你前面读过的。

生5: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咦,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可以加上疑问,“咦?”,后来又发现了,“哦!”,是不是像前面一样的。对,你聪明,加上语气词。好的,那你们两个同桌

就互相这样练一练,等一下我请同桌展示朗读开始吧。大声的念出来。

师:好,哪一对同桌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好,手举得最高的,我就请你们。谁有信心,好的,这一组,来。

生1: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

师:欸,前面不要了吗?

生1: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生2: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生1: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生2: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1:哦!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嗯,真好,你看,读出了对话的语气,读出了这个人的心里话。那谁能用“原来”也来说一说这个人丢第二只羊的原因。这一回难度比上一回更加大。

生3:他不听街坊的话……

师:原来……

生3:原来他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才把羊又弄丢了。

师:哇,我真佩服这个小朋友。他把上面和下面的信息合并起来,说了丢第二只羊的原因。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他。好,我也把你刚才说的画在黑板上。原来这个人,不听什么,一起说——

生齐说:街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师:所以狼又从窟窿里——

生齐说:钻进去(板书:钻进去)。

师:又把,狼又把羊——

生齐说:叼走了(板书:叼走)。

师:是的,谁连起来再说一遍。应该比刚才说的更好了,来请你,自信。

生4:那个人不听劝告……

师:原来……

生4:原来那个人不听街坊的劝告,所以他的羊又被狼叼走了。

师:嗯,狼又从羊圈里把羊叼走了。

师:是的,那么,后来怎么他又不在丢羊了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最后的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又为什么,开始。

师:好,谁来用“原来”说说为什么后来他再也不丢羊了。难度很大,请你来说。老师把你说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好吗?

生1:因为他,原来他听到街坊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再也没有丢过。

师:掌声送给他。老师把他说的写到黑板上,原来这个人(师板书:后悔),一起读——

生齐读:后悔(师板书:后悔)

师:他不但后悔,而且他把那个窟窿(板书:堵),一起读这个字——

生齐读:堵。

师:还把羊圈修得(板书:修)结结实实的。是的,谁再连起来说一说。自信一点,手举高高的,真好。

生2:原来这个人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所以他把窟窿堵上,从此……

师:把羊圈……

生2: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所以他没有再——

生2:丢羊。

师:要自信一点,真好。好的,小朋友,这个人,一起读。

生齐读:后悔。

师:后悔了。那他后悔的时候,他心里会

怎么想,会怎么说呢?他回到家,看到家人他怎么说?

生3:唉,要是我听街坊的劝告的话,我的羊,两只羊,我的第二只羊就肯定不会丢了。

师:其实听就不会丢羊了,是不是?但是我觉得你今天把羊圈修了,也不算晚。真好。

师:唉,这个人后悔,让我想起以前故事当中的一个角色,他也后悔,猜猜是谁。你想说,你说吧。

生1:就是《我要的是葫芦》的那一课的。

师:他后悔了吗?我觉得他没后悔。你看,谁?

生齐答:寒号鸟。

师:是的,它也后悔了,它怎么说,一起读——

生齐读: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师:寒号鸟后悔了,这个放羊人也后悔了。但是后悔之后,他们有什么不同,你说。

生2:寒号鸟后悔后就没有改,但是放羊人后悔之后他就改了。

师:是的。后悔之后行动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最后……

生3:最后的结果不一样。

师:说说看。

生3:寒号鸟是被冻死了,然后放羊的那个人的羊没有再丢过。

师:是的,你看,行动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是的。那小朋友们如果这个放羊人现在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句什么话?我就是那个放羊的人。

生4:下次要听劝告。

师:我明白了,但是我现在已经听劝告了。你鼓励一下我吗?

生5:知错就改就是好人。

师:谢谢你,我知错就改了,谢谢你,还有什么话?你说。

生6:以后别人听你的劝告,你要加倍考虑一下。

师:我要重视别人的建议,对不对?好的,谢谢你。

师:张老师在宁波上课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说了一句特别高级的话,我想跟你们分享。他说,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吃一堑,长一智。

师:好,谁再来读。这句话很高级,你来读。

生:吃一堑,长一智。

师:一起读。

生齐读:吃一堑,长一智。

师:就是说吃了一次亏,他就长了一点智慧,还有一句话更高级了,想不想看?这是我们中国最最智慧的一个人讲的,孔子说的,自己读读看。

生自由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师:一起读——

生齐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师:大概什么意思,你懂了吗?猜猜看。你行的,猜猜看。

生:不知道。

师:那我告诉你,因为这是孔子说的话,很难的。哇,你知道啊,那你猜猜,我就不信你知道。

生:应该就是那个,如果你好几次都不听的话,你肯定,你肯定结果就很差了。如果再那个的话,如果可以听的话,那你就,如果他后悔的话他就可以……

师:我明白你心里是清楚的,讲不出来。就是孔子说的话嘛,其实他的意思就是以前的是没办法挽回了,但是以后我们可以不要这样了,是不是?好的我们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积累积累。吃一堑长一智,一起读——

生齐读:吃一堑,长一智。

师:第二句,一起读——

生齐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五、借助板书,讲故事

师:唉,现在你能不能看着这个板书把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简单地讲一讲,自己先练练开始吧。

师:好,谁已经会讲了?你来试试吗?自信不自信(生:自信)那就站直了,自信的。好的,来请你说吧。

生1:有一天,放羊人去放羊,结果发现羊少了一只,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这时,街坊劝他说:“赶紧把那羊圈修一修,要不然羊又要丢了。但是,那个人不听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他去放羊,结果发现羊又少来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最后他后悔,就把羊圈的窟窿堵上了,而且还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就再也……

生:就再也没有丢羊了。

师:这个结果很重要。不简单,把这个故事都讲下来。

六、补充故事,总结升华

师:好,小朋友,你们知道《亡羊补牢》跟《狐假虎威》一样,都有背后的故事,想听吗?

生齐答:想。

师:我看看你们的样子想不想(生坐端正)《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在多年前收入这样一本书里,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战国策》

师:再大声地读——

生齐读:《战国策》

师:是一位大臣叫庄辛,讲给他的大王听的,请看。

视频音:大约多年前,中国正处于非常混乱的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楚襄王每天吃喝玩乐,不理国政。大臣庄辛忧心国事,便向楚襄王进言。

“大王您整日不理国事,于那些小人一起四处游乐,长此以往,我们国家会出大问题的”。

“我们楚国不是好好的吗?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

“既然大王不信,那么请大王允许臣到赵国去避难”。

庄辛走后,秦王看到楚王整日不务正业,便派兵攻打楚国。楚国的军队不堪一击,楚王爷吓得逃离了国都,四处躲避。

“快!快去把庄辛请回来。”

“大王!我回来了。”

“寡人错了,当初不该不听你的劝告。现在可怎么办呀?”

“大王莫急。俗话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师:好,故事讲完了,庄辛跟大王讲了一句话,一起读——

生齐读: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你们看过的故事当中,谁就像《亡羊补牢》故事当中的那个放羊人。你说。

生:楚襄王

师:听得真仔细。楚襄王,是的。楚襄王后来弥补了自己的过错,重新振兴了楚国。我们把这句话送给他,再读——

生齐读: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放羊人,你想得起来吗?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如果一下子想不起来没关系,回去自己观察一下。看到这样的人,你就跟他说这样一句话,再读——

生齐读: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师:人家就会说你这个人真会讲话,真有水平,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张敏华老师课后反思:

确实,现在的新教材里面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那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经典之一。那么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不能仅仅就教故事,还应该向学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了解他的背景,这是我的第一点想法。

第二点想法就是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