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岗燕丹子研究

北京酒渣鼻诚信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10/8733712.html

《〈燕丹子〉研究》,叶岗著,中华书局年11月版。

内容简介

作为文学作品,《燕丹子》的题材是荆轲刺秦,《战国策》和《史记》也记载了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三个文本既有源于文体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也因取材的相近故而在内容方面存在着某些共同性。

《史记》中的《荆轲传》成于太史公编纂,《战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则是由刘向编校而成的,它们两者之间不存在互为因袭的关系,文本的大同小异是因为所依据的“源材料”相同或相近。

汉代存在着丰富的战国文献,《战国纵横家书》即为其中之一。《战国策》、《史记》所依据的史料,类似于《战国纵横家书》所代表的战国时期的文献。《战国策》经曾巩重校,也没有充入《史记》篇章。

《燕丹子》的题材来源则更为复杂多样,它在立意、情节和结构等方面与《战国策》、《史记》有着明显的不同。三个文本不存在互为因袭的关系。

《燕丹子》的成书过程,由诸侯史官记载事件、民间传播故事和文人编作文本这三个环节所组成。今本《燕丹子》成于战国游士传统依然炽盛的汉初,编作者或是活跃于吴、梁两国的邹阳。邹阳今存作品包括《汉志》存目篇章,与《燕丹子》有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他所处时代状况及其性格气质也有可能触发和推动他编作《燕丹子》,并对历史事件和故事原型进行加工改造。

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燕丹子》

《燕丹子》的编作者问题,在目前已无可能被实证为其是的情况下,我们的初步研究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而已。自《隋志》始,历代史志和其它书目对《燕丹子》的著录代际相传,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刘向《别录》已有著录。这些著录反映了《燕丹子》持续而稳定的流传情况和卷数变化情况,同时对其子部小说的性质也作出了界定。孙星衍依据《永乐大典》本主持整理《燕丹子》文本,其平津馆丛书本即为今本的基础。《燕丹子》自汉初流传至今,已有阙失,或有少量佚文,也有数量可观的异文。

在中国小说史初期,出现《燕丹子》殊可惊叹,其长篇体制和成熟的文体特征,对现行的小说史观念构成了挑战。《燕丹子》表现了为燕国和太子丹共同复仇的主题,其思想基础来源于公羊学的复仇观念,这也是对汉初时代风气的深刻反映。作品塑造了众多出色的人物,除太子丹和秦王之外,尤以对荆轲和田光等士子群像的描写,令人难忘,再现了“士志于道”的精神传统。

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体现在情感激烈沉郁、节奏错落有致、语言华丽壮美等方面,在小说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燕丹子》的文学成就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小说的发生状况和小说文体特征的民族性。

四部备要本《燕丹子》

目录

序(李剑国)

绪言

第一章《燕丹子》与《战国策》《史记》关系之考论

第一节《史记·荆轲传》出自创作还是来自编纂

一、关于《史记·荆轲传》

二、“太史公曰”留下的疑窦

三、《荆轲传》成于编纂

第二节《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是否源于《史记》

一、《战国策》《史记》关系问题的不同观点

二、刘向编校《战国策》

三、曾巩重校《战国策》

第三节《燕丹子》与《战国策》《史记》“荆轲刺秦”事之关系

一、三者相同之处的分析

二、三者相异之处的分析

三、《战国纵横家书》的启示

第二章《燕丹子》与历史文本的对读比较

第一节“荆轲刺秦”事件编年述略和讨论

第二节三个文本的对读分析(上)

第三节三个文本的对读分析(下)

第三章《燕丹子》成书问题

第一节今本成于汉初

一、关于成书时代的古今观点

二、对相关材料和观点之评议

三、对成书问题的一得之见

第二节编作者或为邹阳

一、今存邹阳作品及与《燕丹子》的关系

二、邹阳所处时代状况及性格品质促使其编作《燕丹子》

三、邹阳对“荆轲刺秦”之事的改造和处理

第三节历代著录、文本整理和佚文考索

一、《燕丹子》著录情况

二、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文本整理、佚文考索和异文甄录

第四章《燕丹子》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燕丹子》的主题意向与思想基础

一、历代对荆轲刺秦事及《燕丹子》的评价

二、《燕丹子》的主题意向

三、《燕丹子》主题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燕丹子》的人物形象

一、燕太子丹论

二、士子群像论

三、秦王论

第三节《燕丹子》的艺术风格

一、情感激烈沉郁

二、节奏错落有致

三、语言华美古雅

第五章中国小说发生与《燕丹子》的小说史地位

第一节古代小说的发生

一、关于中国小说史起点问题的不同观点

二、对诸家观点的评议

三、中国小说发生期:战国至西汉末

第二节《汉志》小说观念的民族化特征

一、中国古代“小说”概念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概念

二、《汉志》的小说标准

三、《汉志》的小说家与小说价值观

第三节《燕丹子》的小说史地位

一、杂传小说的典范

二、民族化小说文体的确立

三、题材类型化小说的开创

参考文献

后记

李剑国

《燕丹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无目,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小说类,一卷,不著撰人,注云:“丹,燕王喜太子。”《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同,注“燕太子”。《旧唐书·经籍志》小说家类题燕太子撰,大误,卷数作三卷,当是一卷之分。唐马总所编《意林》卷二摘录《燕丹子》四节,注明原书三卷,可证唐世确有三卷本行世。

《隋书》

《燕丹子》流传不广,宋人书目如《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均无著录,《宋史·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三卷,盖据宋代官修书目。《文献通考·经籍考》小说家亦著录三卷,引录《中兴艺文志》、周氏《涉笔》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今本脱载)。元末陶宗仪《说郛》未有摘录。明人书目罕见著录,唯陈第《世善堂书目》卷上有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一九称:“则当明之中叶,犹未佚也。”

今本是编修《四库全书》的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馆臣因“多鄙诞不可信,殊无足采”,故而未收入《四库全书》,只著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原为一卷,而实作三篇,馆臣著录作三卷。

孙星衍从纪昀处得抄本,亦以三篇为三卷,先后刻入《岱南阁丛书》《问经堂丛书》《平津馆丛书》,《平津馆丛书》本有详细校勘,乃与洪颐煊共校(见孙星衍《燕丹子叙》)。中华书局年出版程毅中点校《燕丹子》(与《西京杂记》合编),亦据《平津馆丛书》,但以《永乐大典》本覆校,改正了孙校本的一些讹误。

《燕丹子·西京杂记》

《燕丹子》是继《穆天子传》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杂传小说,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明人胡应麟称其为“当是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少室山房笔丛》卷三二《四部正讹下》),清人谭献说它“文古而丽密,非由伪造,小说家之初祖”(《复堂日记》卷五),都肯定了它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一事实使得《燕丹子》引起研究者一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