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富养,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怎么理解所谓的“富养”和如何“富养”的问题上,好多父母却走偏了。
最近,一个23岁女留学生网暴父亲的事件不断发酵,并引起公愤。这个女留学生,因为在金钱上对父亲不满,就在网络上用很恶毒的语言辱骂自己的父亲,把父亲的照片、名字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发到网上,甚至还有父亲与她的聊天记录和吵架视频,让大家一起声讨。
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她的自私冷漠,即使掏空了父亲的腰包也觉得天经地义。而她51岁的父亲,表现出来的卑微和无奈,让人觉得可悲可怜,却无法令人同情。
养出这样的白眼狼,做父母的也只能自作自受。说句不厚道的话,如果没有能力养育孩子,最好别生!
养育子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是注重物质而忽略精神上的教育,一味地溺爱骄纵,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甚至危害社会!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养育孩子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由孟馥主编,姚玉红、刘亮等8位一线临床心理专家合著的《从出生到独立》,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养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是一本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宝典。
在书中,作者把孩子从出生到独立分成了五个阶段,相应地,全书由婴幼儿篇、学龄前儿童篇、学龄儿童篇、青春期篇和离家独立篇五部分构成。作者针对每个阶段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既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更有鲜活的案例实操,是助推孩子顺利成长的科学的指南。
作者认为,从出生到独立,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要比身体上的衣食温饱更加重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地适时加以引导。
比如,在婴幼儿时期,高质量的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存在,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规矩意识,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去做,这一点非常重要。
到了青春期,更需要家长的理解、认可和接纳,家长要学会平等地和孩子沟通,和他们一起面对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比较复杂也更加容易逆反。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人生的另一个特殊时期——更年期。如果刚巧孩子的青春期遭遇了父母的更年期,则更是对家长的考验,估计“相爱相杀”会达到白热化。
孩子到了离家独立期,已经开始独立生活了,是不是就代表真正独立了呢?我觉得未必。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比较顺利地度过了这五个成长时期。但也不乏诸如长不大的“巨婴”“啃老族”等问题孩子。
“天才”不是一天长成的,同样,问题孩子也不是一天养成的,都是从小时候一点一点的思维习惯和言行举止慢慢堆积而成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真正懂得应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
比如那个女留生的父亲,还有10几年前,为了支持女儿追星刘德华,而家破人亡的杨丽娟的父亲,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父母真正爱子女,决不是无原则的溺爱骄纵,就如《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所说: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将来的幸福打算,而不是只顾眼前的安逸和暂时的既得利益。
真正的“富养”,应该是精神上的富养,是尽力使孩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心态,学会善良包容,懂得感恩,这才是能真正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今天,这句话也许已经并不完全适用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即使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慕课等,多数人也有机会分享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
同样,也可以身临其境般,在网上游览那些高端的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种场馆,以及各种展览和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
《从出生到独立》告诉我们,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只有行走的姿态。生活中的困扰甚至失败,都是成长中正常的一部分。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生活,还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在陪伴和教导孩子的同时,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而孩子本身也在潜移默化地倒逼我们成长。
比如,为母则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等等。有时候,真的是孩子在背后推着我们先前走。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总有始终长不大的孩子,也总有始终长不大的父母。不论年龄多大,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始终没学会真正独立地生活。
看了这本书,内心很受触动。反躬自问,在养育女儿的问题上,也许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可惜有些遗憾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了。
希望养育孩子的家长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