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单复国不被重视入手,看齐国的特殊人才

前言:齐国,西周的老牌诸侯国,乃是西周重臣姜子牙的封国。根据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吕齐和田齐两个阶段。春秋末年,赵、韩、魏三家分晋,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以此为开端,齐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卿大夫篡权时间,史称“田氏代齐”。从此以后,吕齐退下了历史的舞台,田齐开始上场。田氏代齐的过程是十分缓慢和稳固的,因此,当田氏取代吕氏成为齐国的主人以后,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不满。而田氏也不负众望,凭借着齐国的大国根基,使得齐国迅速地发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支巨无霸。到了齐湣王这一代,齐湣王更是和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足可见齐国的强势。然而好景不长,齐湣王为人好大喜功,又四处立敌,吞并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宋国,终于引起了众怒。在燕昭王的联络之下,赵、韩、魏、燕、秦五国伐齐,大败齐军。随后,燕昭王麾下乐毅更是乘胜追击,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眼看着齐国将要被灭,另一个名将走上了历史舞台,那就是齐国田单。田单通过一系列的谋划,成功地赶走了燕军,恢复了齐国的疆域。按理说,田单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当时的齐襄王应该重赏他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齐襄王除了封了田单安平君外,别无他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本篇笔者就从田单复国不被重视说起,聊聊齐国的特殊人才观。田单复国为何不被重视在乐毅伐齐以后,齐国仅仅剩下莒和即墨没有被攻破,此时的齐国已经算得上名存实亡了。然而在距离齐国覆灭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那就是一向重用乐毅的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在战国时期,一个君王的逝世和一个新君的即位,无异于一场地震,一场改变国内政治格局的地震。比如说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时期被重用,但是在秦惠文王即位以后,商鞅马上就被人诬告造反。又比如楚国的吴起,在楚悼王时期被重用,但是在楚悼王死后,吴起马上就被国内的贵族杀死。乐毅这里也不例外。乐毅和燕昭王之子燕惠王一向不合。齐国的田单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便派人潜入燕国国都散布谣言,说乐毅之所以迟迟不攻下莒和即墨,是因为他准备在齐国称王。果不其然,燕惠王信以为真,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害怕自己不能善终,便逃往了赵国。乐毅逃走以后,田单的压力瞬间轻了许多,于是他再次散布谣言,说:“齐国人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鼻子被割,以及祖先的坟墓被挖。燕军用这两种惩罚来威胁齐军,齐军一定会毫无斗志,开城投降。”燕军听说以后,大为振奋,当即便按照谣言说得那么做。谁曾想,齐国人见到这样的情景以后,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更为愤怒,战斗力大增。最后,田单组建了一支惊天动地的火牛阵,被烧着尾巴的火牛在前,齐国士兵最后,直冲敌军。燕军见状,四处溃逃。被燕国占领的齐国城池闻听此事以后,纷纷造反,回归齐国,齐国也由此复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襄王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於莒,入临菑。齐故地尽复属齐。”然而,田单为齐国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赐。我们先来说说田单没有受到足够的赏赐田单为齐国收复了七十余座城池,他的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而,在田单将齐襄王迎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只能从史书上看到一个封赏,那就是封田单为安平君。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史记·商君列传》白起受封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胜,得百姓安集,故曰武安。”——《史记正义》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史记·田单列传》战国时期的封君,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有封地的封君,比如秦国的商君;另一种则是没有封地的封君,比如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如果是有封地的封君,一般在记载其封君之时都会记载其对应的封地,如商鞅。然而田单却没有,在《史记·田单列传》中仅仅记载了其被封为安平君。要知道,田单并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他是和商鞅一样,在史记中有单独列传的人。因此,田单的武安君大概率是一个虚封,是没有封地的。还有一个证据能表明田单受封平安君时没有封地。《战国策·齐策六·貂勃常恶田单》中的末尾,齐襄王意识到了自己对田单的无理,因此“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大概意思是说将有万户的夜邑封给了安平君。而在《战国策·齐策六·田单将攻狄》中,田单连攻狄不下,于是询问鲁仲子原因。鲁仲子回答他的话中提到了一点:“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菑上之虞。”也就是说此时的田单只有夜邑一个封地,并无其他封地。由此可见,齐襄王在复国以后对田单的封君确实是没有封地的,这足以证明齐襄王对田单这样的军功卓著者不重视,而田单也没有获得他应有的赏赐。我们再来说说田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战国策·齐策六》中记载,齐襄王因为受到旁人的蛊惑,所以对田单十分不满,甚至直接说道:“召相单来。”这短短的一句话,暴露出的可是齐襄王对田单的大为不敬。因为此时的田单乃是齐襄王亲封的安平君,是有封号的。齐襄王直接呼唤他名字的做法,无疑是为了羞辱他。因此,在齐襄王说了这句话以后,齐国大臣貂勃就对齐襄王说道:“此乃亡国之言(《战国策·齐策六·貂勃常恶田单》)”,足可见齐襄王这种行为有多无理。从田单帮助齐襄王复国以后所遇到的一系列事情上可以看出,齐襄王对于田单这样的军功卓著者并不重视。而齐襄王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和举动,皆是因为齐国的特殊人才观。齐国的特殊人才观战国时期相比于春秋时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战事的不断升级,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以,战国时期的各国诸侯都致力于以武力征服天下。这就导致有才能的武将在各国之间被大为推崇。战国初期的吴起,战国中后期的田单,乐毅等人,都是各国互相拉拢的对象。这些武将往往能够受到重用和得到许多的赏赐。比如上面所说的田单。田单顶着一个复兴齐国的名号,就能获得赵王的青睐。赵王不惜用赵国的三个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镇共五十七个送给齐国以此来换取田单。然而有一个国家是例外,那就是齐国。无论是吕齐还是田齐,他们都对有才能的文人墨客大加封赏,但是对立有军功的人却十分吝啬。先来说说齐国对有才能的文人墨客的封赏齐国自古就十分尊重文人墨客,《国语·齐语》中就记载了齐桓公对于文人墨客的重视: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此处的贤士指的就是有才能的文人墨客,因为春秋时期的争霸重点在于德行,而不是战争。这样的情形到了战国时期田齐当家作主以后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当秦国秦孝公开启商鞅变法,形成一套以军功奖励为核心的耕战制度之时,齐国齐威王反而壮大了吸引天下才子汇聚的稷下学宫。这不能说是齐威王之错,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确实是有点特立独行了。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论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干有余人。——《盐铁论·论儒》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而百家争鸣的中心就在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自创立之日起,就设立了大夫之爵。我们耳熟能详的邹忌,淳于髡,孟子等人皆在这里获得过爵位。而邹忌更是齐国少有的封君之一(齐国的封君其地位还在齐国最高爵位之上)。这些聚集于稷下学宫的文人墨客,不仅能够在这里获得一定的爵位和俸禄,更是能够直接劝谏君王从而影响齐国的朝政。比如我们熟知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之一。正如王阁森先生和唐致卿先生在《齐国史》中所言:齐威王出于励精图治的需要,又大力发展稷下学宫。《七国考·田齐职宫》引刘向《荀子目录》云:“方齐威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咸作书刺世。”再来说说齐国对立有军功之人的封赏相比于对文人墨客的赏赐,齐国君主对有军功之人的赏赐就寒碜多了。战国时期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战”,哪怕是偏爱文人的齐国也无法摆脱这个主题。因此,魏国有精锐部队魏武卒,秦国有精锐部队秦锐士,而齐国也有一支精锐部队叫做齐技击。荀子有一句话很形象的描述了这三者之间的战斗力关系:“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商君书·境内》同样是泱泱大国的精锐之师,为何齐国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如此不堪呢?这得益于齐国对军功的赏赐制度。《荀子·议兵》中记载: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技击,夺得一个首级,获得八两黄金。而同样是大国的秦国,获得一个敌人的首级能获得爵位一级,良田一顷,良宅九亩。两国之间相同战功,所获得的封赏差距却如此悬殊,齐之技击如何能够战胜秦之锐士呢?难怪荀子称呼其为“亡国之兵”了。说完了齐王对齐之兵的赏赐,再来说说齐王对齐之将的赏赐。孙膑,因受到庞涓的迫害远走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充分地向齐王展示了何为用兵之道。魏国在这两次战役中被齐国重创,直接导致了魏国霸业的衰弱。然而就是为齐国立下了如此之功的孙膑,在史书上却未曾见到齐王对其有任何的封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文臣和武将本来就没有高下之分。文臣如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武将如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在战国这个复杂的环境下,仅仅凭借文臣或者是武将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两者皆得,才能够立足于这个时代。因此,齐国注定只能成为大国,却成不了强国,更统一不了天下。齐国的特殊人才观对齐国的影响齐国历代君王对文人墨客的重视,在列国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而齐国的这种重视,为齐国带来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齐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一方面,齐国历代君王们重视稷下学宫人才的行为使得天下学子纷纷汇聚,扩大了百家争鸣的规模,为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这些文人墨客中也不乏有治国安邦之能的人,这些人的存在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促进了齐国的发展。比如齐威王时期的邹忌,其通过一件小事,从而联系到了国家大事,并积极地向齐王谏言。齐王在他的影响下,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战国策·齐策一》中记载了此事的影响力: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另一方面,齐国君王一味地恩宠文人墨客,而不重视立有军功者,其后果就是齐军的作战热情不高,作战能力不强。马陵之战中,孙膑对田忌说过这样一段话: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也就是说,齐国士兵之弱由来已久,以致于三晋之国都瞧不起齐兵。孙膑获胜用得也是谋略,而不是齐兵的强悍。结束语战国时期,齐国对文人墨客的赏赐远胜于立有军功者,然而齐国最后却被施行军功爵制的秦国所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