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战国策·燕策》的成语“鹬蚌相争”,没想到在几千年后却引来了“争议”。这几天,一位小学生对这句成语的质疑引发了一场教育争论,焦点直指这样的质疑是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还是钻牛角尖。近日,家住重庆市的李女士被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小黄问道:“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李女士一时语塞,查了资料也无法圆满解释,遂将此问题发至朋友圈。鹬蚌相争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李女士和小黄同学的语文老师也反复告诉他,这句成语是要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但是,小黄就是要追问:“到底是《战国策》里这个故事是瞎编的,还是里面的赵惠王太傻了?”对于小黄的质疑,他的语文老师和部分网民都认为,孩子的这种质疑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需要认真加以保护和鼓励,创新离不开质疑和挑战。但也有人提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并非基础教育的本意,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学好传统经典,没有足够知识积淀的质疑都是胡思乱想。近年来,类似小黄同学这样的“质疑”,每每都会成为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