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国第一位名厨伊尹,从厨师到就商朝开国贤臣的例子,就说明了烹饪与治国的密切关系。
传说伊尹的母亲居住在伊水边,怀孕之后,有一天夜晚梦见天神对她说:“家中石臼出水时,快向东边逃走,不要迟疑回顾。”
第二天早上,她察看家中石臼,发现臼中有水渗出,便把梦中故事告诉邻居,并且向东边走了十里;再回头看时,故乡已成汪洋泽国了。
伊尹母亲流浪到有莘国生下伊尹后,因饥荒而饿死,临死前把伊尹放在一棵桑树下,结果被有莘国的采桑女发现了,送交给有莘国的国王,国王替小孩取名为伊尹,交由一位厨师带回家抚养,伊尹长大后十分贤能,又因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养父见习,也精于烹割。
伊尹的名声传到成汤耳中,成汤想聘用他,但是有莘国国王不答应。成汤没办法,便向有莘国国王求亲;有莘国国王答应了,把女儿嫁给成汤,伊尹是以“陪嫁媵臣”的名义,来到成汤的封邑亳县。
伊尹初见成汤时,肩上扛着煮肉的鼎,手中抱着切菜的俎,一副厨师的打扮。成汤笑着说:“我请先生来,不是要先生替我烧菜的,是要先生替我治国啊!”
伊尹放下厨刀,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为商朝奠下了坚固的国基。但是,伊尹的一手厨艺,却被“贤相”之名所掩了,后世之人甚而怀疑伊尹会不会烧菜,如晚明学者陈继儒在《枕谭》一书中说:“秦、汉前文书多况喻,伊尹负鼎干汤,谓尹有鼎鼐之才也,横议者遂以为庖人,诬矣。”
《战国策·魏策》上有个故事说:齐桓公半夜里醒来,口舌无味、食欲不振,辗转反侧,不得安眠;厨师易牙立刻煎熬燔炙、调和五味,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肴进呈,齐桓公见到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胃口大开,吃得饱饱的,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还好梦正酣哩。
齐桓公从此对易牙另眼相看,极为宠幸;易牙为了满足齐桓公挑剔的胃口,甚而把自己的大儿子杀死,蒸了给齐桓公吃,桓公吃了叹为“天下至美之味”。
吃人肉在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一遇到战乱饥荒,饥民为了活下去,“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事情经常发生;并且易牙不杀别人的小孩、杀自己的小孩煮肉给桓公吃,说起来,也还算有些良心。
但是,齐桓公似乎并不是一个“每餐非人肉不饱”的君主,易牙也用不着靠泯灭天良以杀子来谄媚桓公,所以当时的宰相晏子在临终前就警告桓公说:“易牙连自己的骨肉都能下毒手杀死,他什么事做不出来呢?”要桓公别太亲昵易牙;但是桓公并没有听从。
后来桓公死了,易牙果然和竖刁、开方等人一同造反作乱,使齐国大乱了好一阵子。
易牙行径虽然令人发指,但是烹饪技术的确是一流的,所以孟子曾说:“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到明朝时,还有一本专谈烹饪技术的书,取名为《易牙遗意》呢!
宋朝时,下层社会的人家不重生男重生女,生下女儿后,按照她的容貌才干,刻意加以培养,有的学歌舞、有的学缝纫、有的学烹饪,以备将来到大户人家里做事赚钱,学烹饪的特称为“厨娘”,她们的手艺颇佳,工资也极为昂贵。
南宋廖莹中《江行杂录》上有个故事说:有位京官退休返乡后,很不习惯乡下的饮食,他很怀念昔日曾在京师某大官家的筵席上,所吃到厨娘烧的菜。
于是他决定雇请一位厨娘到家里做菜,拜托京师里的朋友替他物色。正好有位厨娘从一户大富人家解职,这位退休的京官闻讯之后,立刻请他来家里。
他看厨娘年方二十,生得美丽大方,举手投足之间也非常有气质,心里很满意,立刻请她办一桌简单的筵席,以便招待四、五位好友。
厨娘开出一份菜单,上面所需的材料有五十头羊、五把葱和其他调味品。主人看了大吃一惊,心想五人份的菜肴,怎么要这么多材料?可是他又不愿多问,显得自己小气,便命令仆人赶快去采办。
第二天头梳高髻、薄施脂粉、穿着华丽的厨娘从行李中取出精致的餐具和刀叉用具,坐在调理台前的椅子上,动作优雅地用菜刀切菜。刀柄上系着金铃子,发出美妙而带韵律的声音。
厨娘烧了一道葱爆羊肉,是用五十头羊两边的脸颊肉烧出来的,羊身上的肉全当废物丢了,葱只取葱白的嫩心,烧出来的葱爆羊肉,果然馨香脆美,人人赞不绝口。但是她要的犒赏(薪资)太高,主人吃不消,不久只好另外找个借口把厨娘辞退了。
清朝建都北方,宫廷里的厨师以山东地区为主,宫廷菜肴也多半是山东名菜,到了乾隆皇帝时,情形才有了改变。
清高宗在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南巡山东,初七日在南仓大营马头晚膳,当晚除了随行御厨做的菜之外,还有长芦盐政西宁以重金特别敦聘的苏州厨师张东官做的四道菜。
乾隆帝对张东官烧的“冬笋炒鸡”极为赞赏,特别赏赐张东官一两重银锞二个。后来还把他聘请到北京当御膳房之长,从此北京御厨由纯山东式的宫廷烹饪变成山东、苏州混合式的宫廷烹饪。
苏州菜口味偏甜,张东官烧的一道“糖醋樱桃肉”从乾隆皇帝一直到晚清的西太后时代,一直是历代帝王后妃所喜爱的一道名菜。
这道菜的做法是先将上等猪肉切成棋子形状的小丁块,再加上酱油、糖、醋与调味料,再加上新鲜的樱桃,倒入少许的水,放入白瓷壶中,用大火烘十个小时,使猪肉松软可口,樱桃也香味四溢,便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