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作为宦官之后,如何扭转形象,获取名士

如何治疗白癜风快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0/6341411.html

东汉末年经过凉州羌乱、黄巾起义、张举起义等等大规模的起义之后,汉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已经被极大的动摇了。后来又经历外戚与宦官的火并、董卓以及董卓余部干政,汉室已经尊严尽失,如同土崩瓦解一般,催生出大大小小的军阀。其中曹操被视为“超世之杰”,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披上官方的外衣,改换割据军阀的性质,最后由他的儿子曹丕接替汉天子刘协的禅让,成为一个长期被视为正统的中原政权。曹操在起家的过程中,受到很多世家名士的支持。可是曹操本来是宦官之后,在东汉末年,宦官和士人之间是非常不对付的。那么曹操通过哪些手段,完成了自身名声上的扭转,从而获取众多名士世家的支持,建立自己的霸业的呢?

宦官之后出身的曹操

名声在东汉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了名声,想走上仕途没有什么问题,想起兵也有很多人支持。曹操家里很趁一些钱,但名声方面有所欠缺。曹操的养祖父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宦官曹腾。当初就是曹腾和外戚梁冀一起扶立汉桓帝刘志上位。这也算是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士大夫之间的一次联手。

《后汉书·宦者列传》:“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

曹腾与后来汉桓帝、汉灵帝时期策划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展开全面反击和压迫的宦官不同,他很注重与名士的交往,向朝廷举荐名士缔结人脉网络。所以说曹腾的名声相较其他宦官来说是很不错的,但毕竟是宦官出身,受到后来与宦官对抗、受到宦官残酷压迫的士人的鄙视。这一点在“官渡之战”之前,陈琳为袁绍捉刀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体现得很明显。《为袁绍檄豫州文》一开始就以赵高乱政开篇,在后面又反复强调曹操的宦官之后的出身。就是利用宦官和士人之间的矛盾,来瓦解士人对曹操的支持,促成其他军阀对曹操的仇视。

《后汉书·宦者列传》:“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为袁绍檄豫州文》:“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

曹腾的养子曹嵩花钱买了三公的位置,这也是有损名声的事情。第一花钱买官从道德上来讲就受到士人的鄙视,第二花钱买官会挤占政治上的资源,受到其他人的仇视。冀州名士崔烈曾经花钱买了司徒一职(走的汉灵帝傅母的后门,正常价格三公之位需要一千万钱,崔烈只花了五百万),就被儿子崔钧(有可能是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好友崔州平)和一些名士指责有铜臭味。崔烈这个名士尚且如此,何况宦官之后的曹嵩。所以显而易见曹操的家庭在名声上没有办法给曹操提供帮助。曹操后来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隐晦地表示,自己的家庭的名声并不是太好。

《后汉书·灵帝纪》:“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崔骃传》:“烈于是声誉衰减……钧曰:‘论者嫌其铜臭。’”《让县自明本志令》:“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曹操在名声上的逆转

名声既然这么重要,曹操的宦官之后的名声又很有问题,那么曹操是如何扭转自己的名声的呢?小编以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结交名士、对抗宦官、首倡义兵。

结交名士

首先是积极与世家子弟和名士交往。曹操在年少时期,经常与一些名士或者世家望族的子弟交往。比如袁绍、蔡瑁、梁鹄、张邈、桥玄、何颙、许劭、许攸等等。袁绍的家族在东汉末年是数一数二的望族,从高祖父袁安开始,历经四代人都是三公之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具备无比丰厚的政治资源。袁绍本人也有结交名士、豪侠的习惯。通过与袁绍等人的交游,曹操获得了一定的人脉。像张邈、许攸等人,都是袁绍和曹操共同的好友,或许就是曹操先接触袁绍后再结交的。

《英雄记》:“(袁绍)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襄阳记·蔡瑁》:“少为魏武所亲……(曹操)谓瑁曰:‘德圭,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孟星不见人时否?’”《三国志·魏书·吕布传》附列《张邈传》:“太祖、袁绍皆与邈友。”《魏略》:“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

除了与世家子弟交游,曹操扬名还有三个关键人物,就是桥玄和许劭。尤其是乔玄,给曹操极高的评价,并且将曹操推荐到许劭那里。许劭以评点人物闻名,与从兄许靖(后来因为名声成为蜀汉重臣)主持专门评论汝南人物的“月旦评”。曹操用卑辞厚礼换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经过桥玄、何颙、许劭的标榜宣扬,曹操完成了初步的镀金。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后汉书·许劭传》:“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世语》:“太祖乃造子将(许劭),子将纳焉,由是知名。”

对抗宦官

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如何扭转这评价,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际行动与宦官势力划清界限。曹操曾经策划一次对宦官张让的刺杀。对于这次刺杀,小编感到有些蹊跷。从后面曹操对宦官集团的轻视态度来说,曹操不应该是为刺杀一个宦官而抛弃性命的莽夫。而且张让也没有死于曹操手中,刺杀行动失败了。所以小编认为,这次刺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宦官划清界限,激扬自己的名声,而非真正置张让于死地。

《魏书》:“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异同杂语》:“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

而且在曹操做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洛阳一个公安分局的局长)的时候,也因为宵禁问题活活打死宦官蹇硕的叔父。这样做第一是秉公执法,提升名望;第二也用实际行动正面,自己对宦官集团是没有任何姑息的。后来曹操出任济南国相,执政期间严重打击豪强和贪官污吏。此时的曹操通过实际行动已经拥有很高的名声了。

《曹瞒传》:“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首倡义兵

汉灵帝去世,宦官集团的大腿断了,新的大腿没成长起来,毫不意外地遭到以何进、袁绍为首的外戚士大夫集团的反扑。但是由于何进、袁绍召集外镇的骚操作,导致宦官集团被消灭后,更凶残的凉州军阀董卓在吃掉何进、何苗以及丁原部之后牢牢控制朝廷。董卓强硬的做派和凉州武人的出身同样令士人不能接受,尤其董卓为了宣扬权威,加强对皇权的把控,擅自废立皇帝。于是曹操逃出洛阳,在陈留己吾起兵,首倡义兵。

曹操的实力在诸多讨董联军中是比较弱的,只有五千兵马,也没有受到父亲曹嵩的支持,钱粮不足。不过曹操毕竟是第一个兴兵讨董的人物,随后袁绍、张邈、袁术、孔伷、刘岱、王匡、桥瑁、袁遗、鲍信、张超这些世家子弟、豪侠名士、汉室宗亲纷纷起兵响应。而后曹操更是有亲自率兵追击西迁的董卓,还差点丧命的经历,在天下士人面前十足地露了一把脸。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

小结

在东汉末年,无论是对单纯的入仕,还是割据一方,名声都是很重要的。有了名声才好吸收、拉拢、稳固人才和世家的支持。曹操本身在名声上不占优势,祖父曹腾是宦官;父亲曹嵩花钱买官。但是曹操凭借与袁绍等人的交往,获得相当的人脉;又凭借与宦官对抗以及严明的治政,洗去身上宦官之后的标签。曹操从陈留起兵;到获得东郡太守;再到接受兖州牧,无不与自身的名声有关,受到张邈、卫兹、袁绍、陈宫等名士的支持,才有了开创事业的基础。所以说曹操改变自己名声的行为,是曹操创业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记》、《襄阳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