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双十一穿越时空,这些套路你能

白癜风中医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326/4146238.html

11月12日零点刚过,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天成交额出炉!

▲图片来源:

天猫

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为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的亿元人民币,再次创下新纪录。

回过神来,你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参与了一个千亿大项目?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免不了想购物或囤点儿东西,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在古代有没有类似“双十一”的“购物节”呢?古代商人又是如何来促销、打广告的?

古代有“购物节”吗?

可想而知,古代既没有电商,也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超市和“大卖场”,古人都去哪里购物?这就要说到当时比较流行的“集市”。

所谓集市,就是在某个日子,人们聚集到一个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易·系辞》里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古代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也不怎么便利,大家往往会等到集市到来时,把想买的东西一次性尽量买齐全。而这些集市,有的还需要“赶场”,赶往集市的人都会“赶早集”,甚至半夜就要起来。尤其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古代人的“购物节”。

在唐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集市在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之规。比如,集市设有“市令官”,负责管理市场交易,在午时击鼓三百下,商人才能入市,散市也有固定时间。

在不同地方,集市的名字会有所不同。《五杂俎》中提到:“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痎也。痎者,疟也,言间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

集市的影响比较久远,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有“赶集”或趁墟等说法。《清明上河图》对集市的热闹情景,也有所展示。

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清明上河图》

▲图片来源:中新社发张浩摄

不过,民俗专家王娟提到,赶集、庙会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周末逛街,店家明码标价,顾客也可以讨价还价,跟现在购物“砍价”很相似。

重要节日带来商机

除了集市以外,古代商贩还会利用一年中的重要节日,集中开市售卖货物,种类比平时齐全得多,人们也趁机“剁手”。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提到过自己在集市上的见闻:“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举个例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为了热热闹闹过个年,人们会提前很久置办年货:新衣服、鞋袜、米面、鞭炮……专为出售年货而举办的集市,叫“腊月集”。   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还要祭祖、追思先辈,市场上会有很多相关用品集中出售。对此,宋代的孟元老写过一本《东京梦华录》,其中记载:“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场面相当热闹。   元宵的购物节也叫“灯市”,虽然主要以卖花灯为主,但同时也有人说书、办画展、卖瓷器、弹乐器等。

打广告搞促销?古代商家有一套

想推销货物,免不了要打广告。古代商家促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但也都各有各的看家本领,敲锣打鼓、高声叫卖、挂幌子等招数应有尽有。

以声取胜作为传统促销手法可谓屡试屡验

屈原在《天问》中曾道:“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讲的是姜子牙在卖肉时,有意把刀弄得叮当响,以此来招揽顾客;而清代《燕京杂记》也有记载:“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呼卖物者,高唱入云。”

其实这种促销方式简单易行,而且非常奏效。试想,在没有网络的古代,交易场所基本是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人来人往中,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或者与所售商品有关的响声,从而吸引买家注意,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广告形式推陈出新使得买家眼花缭乱

印刷术推广后,宋代商家的广告内容也更加多元丰富。比如那则大名鼎鼎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

▲“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

这则广告中间印着针铺的标志“白兔捣药图”,下方是广告具体内容“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写明如果有客商大量购买,会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这家“正店”,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在北宋是名副其实的酒店。开封城像这样的“正店”共有七十二家。“十千脚店”比“正店”差一档,门口的方柱标牌,晚上可以在箱内点上蜡烛,由此可见,“灯箱广告”在当时已是初具雏形。

薄利多销的手段更是历久弥新、屡试不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双十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降价促销,而古人早已把薄利多销,降价销售玩的明明白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汉商人早已意识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就是说一味贪图厚利的只能赚30%,倒不如在价格上给出优惠,多卖点货物,反而可以赚50%。

赠券、优惠券,那时候叫做“红票”;送货上门叫“送力”;跳楼折扣叫“削价”。而这里边最有意思的就是一种叫“关扑”的销售方式,是以待售商品为赌注,买者若猜对,则可免费或打折拿走商品。

名人效应解决一切宣传难题

《战国策燕策》记载:“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什么叫商业头脑?不服不行。同一匹马,伯乐没“代言”之前三天卖不出去;而请业内大咖一鉴定,不但分分钟被抢购,而且价格还翻了十倍。

有意思的是,古代商家也有类似现在的试吃服务。《梦梁录》记载,当时有的小商贩兜售果子干货,会先将小份食物分发给客人,有点先尝后买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在陈列商品方面,古人也自有他们的绝招。据宋代《燕京杂记》记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商家们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喜欢把店铺装饰得非常豪华,不仅招牌高挂,晚上还挂起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店铺照得如同白昼,吸引顾客上门。

时代不断更迭

有些东西却因嵌入其间而被保留下来

从古至今,人们对购物的热情从未削减

从曾经的披星戴月去赶集

到如今的我自家中坐货从快递来

购物的形式日益多元丰富

但通过购物所获得的满足感

却从未改变

监制:李晓云

编辑:马宇聪耿瑞敏(实习)

校对:王鑫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