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品性贪婪却誉满天下管仲

管仲(约前或前—前年):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和名相不胜枚举,然而真正能让人记得住名字的又有几人呢?而管仲,这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的政治家,在中国名臣史上的地位大概是无人能取代的,甚至连孔子都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管仲的确是个极具政治才华的人,他以一己之力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甚至影响到以后的朝代。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管仲当上齐相后,研究分析当时的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推行国、野分治,在各地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各司其业。他从平民中选拔“秀民”从政,让优秀人才担当国家大任。他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实行租税改革,合理征收税赋,减轻农民负担,并运用国家力量发展盐铁事业。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说:存粮的仓库满了,民众才会讲究礼节;衣食充足了,民众才能顾及荣辱。因此,他十分注意调动民众积极性,重视发展生产。他还为齐桓公订立了“内修政治,外结夷国,待机而动”的大政方针,为齐国赢得了外交主动权。

管鲍之交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后人称之为管鲍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商神”管仲的传说

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被誉为“商神”。“商神”的称谓最早开始于他在相公居住期间,是时人极言他善于做生意,赚钱技法非常高明,精通为商之道。据传,春秋时期的相公庄,居于鲁国、莒国交界处,是南北东西通衢大道交汇点。相公庄东南一公里就是祝邱城,祝邱的繁华带动了城郊周边特别是相公庄的发展。

相公庄大道东西向创越村庄,大道的北面,是人们修建的茅屋土舍,开着酒馆旅店,过往行人、商贩走卒到了这里都要驻足歇息,生意非常红火。有一家小旅店里住着两位外地的客商,名叫管仲、鲍叔牙,他们善于经商,声望很好。鲍叔牙与管仲都是游说行商之人,春秋时期,凡饱学之士,都会游说各国,如遇明君赏识,便可官登高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游说的人,奔走各国的同时,还会察请辨利,返货卖物,赚取利润。

这次两个人之所以在相公长住数月,是因为管仲生了重病。病中的管仲经常惦记起家中的母亲。鲍叔牙就让管仲写了家书,亲自送到了管仲的老家安徽颍上。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鲍叔牙替管仲千里探母的故事。管仲十分感激鲍叔牙,在鲍叔牙临行前告诉他一定要用商人的眼光看待此行,让鲍叔牙先收购相公的土特产带往颍上去卖,回来时候再把当地土特产带回相公卖,一本双利。按照管仲说的,鲍叔牙南行果然赚了大笔金钱,当地人们知道后,都称赞管仲经商如神,“商神”的名声逐步传播开来。

管仲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商神”,还在于他用商业思想治国理政,帮助齐桓公成就了大业,这些经济思想主要见于《国语·齐语》和《管子》中。

管仲的商业哲学乃至治国之道均是以“利”为中心,他在商海中之所以能纵横捭阖,关键在于能够明辨利害,趋之以利,在关键时刻创造条件规避风险,获取利润。在管仲的主导下,齐国实行了灵活多变的外经贸活动,当某种商品在国外便宜时,齐国就提高国内市场价,以吸引其流入;需要向外国推销商品时,就改用“天下高,我下”的办法,吸引外商前来购买。管仲还采用了迫使敌国只能发展单一经济的办法,征服他们。管仲在外经贸方面的一般原则是,不使齐国的财富外流,而千方百计让外汇流入。在国内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管仲也以国家所操纵的价格为调控手段,用控制货币流通量来影响市场价格,以购销粮食去调节其他商品价格,这就是他的“权衡之术”。管仲还把猪鼻权和货币发行权牢牢地掌握在官府手里,并设立“轻重九府”机构,调控国内外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对于富商大贾的迅猛发展,管仲对他们也采取了限制措施,就是用提高粮价的方法,使他们经营的其他商品实际贬值,利润减少,调整过高收入。通过管仲大力推行实施他的经济政策,齐国空前强盛,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三归台与夷吾井的传说

东阿镇原为老东阿县城,古为谷城,是春秋初期管仲的食邑。城乡有“管鲍之风”,是客商云集、货物集散之地。管仲兴鱼盐之利,姜沟是盐场,是转运齐西的盐站,设有盐官。

城南有“管仲三归台”,城中有“管仲井”,亦曰“夷吾井”。城曾被洪水淹没,城中的夷吾井也被淹没塌陷,早已成为无底大坑,它与地下济水相通。现仍干旱不涸,长年碧水如经,成为水族栖息之地。

据传,古时候有一位考生,游学道经谷城。闻名谷城的古迹名胜,他先到城南管仲三归台观光,瞻仰了三归台,曾有“遗址荒凉芳草绿,空传管子相齐名”之叹!时“金鸟已坠”,急去城中访问夷吾井。去后,遗址尚存,井已淹没成坑,霎时,只见坑北隐约有一书斋,茅屋草亭,竹篁掩映,但柴门未掩,并有琅琅读书声飘出。这书声,吸引了这位考生往访。斋中主人,闻有外客来访,急趋迎接,想见一礼,让入斋内,并向原有两位文友一一介绍,也互通了姓名。四人一见如故,就座敬茶,谈笑风生。这时,油灯初上,又待以名酒佳肴。在饮酒当中,斋主提议,要以文会友,每人作一文、一诗,以助酒兴!于是,四人各作一诗一文。写后互相传阅。考生盛赞斋主人之大作,并暗暗背诵,“心志心写”不忘。待月上中天,这位考生才告别三人返回城中大隅首北路西原住的客店。

一天,在京考场,发下试题一看,正是那天在管仲井北书斋之主人作的诗文题目。考生大悦,他真是胸有成竹了,照抄之后,果中进士,心中很感激那位斋主。返回家乡时,仍道经谷城,再往访管仲井北书斋,但不见踪影!访问城中居民,都说坑边并没有书斋、柴门!

品性贪婪却誉满天下

管仲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已经过世,管仲和老母亲一起生活。为了赚钱养家,他常和挚友鲍叔牙一起经商,每次赚钱之后,管仲总是拿多数,鲍叔牙一点也不计较。人们背地里议论管仲贪财、不讲友谊的时候,鲍叔牙总会出面来解释说是他自己愿意让管仲多拿钱的。

后来管仲去参军,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怕死,只是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如果他战死了,谁来照顾他的老母亲呢?管仲对鲍叔牙异常感激,多次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这句话成为千古名言,常常为人引用。

管仲从事过很多职业,最后终于往仕途发展。他认为,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很有可能登上王位。于是,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样,不管谁登位,两个人都可以互相举荐对方。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他的堂弟姜无知勾结大夫杀死,齐国贵族又杀死了姜无知,一时之间齐国没了君主。而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个躲在鲁国,一个藏在莒国,谁先赶回齐国,谁就可以当上君主。管仲为了公子纠,带着士兵在路上偷袭公子小白,谁知公子小白大难不死,并且先回到齐国登上了王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在齐桓公求才之时,鲍叔牙大力推荐管仲,说他是天下奇才,并极力劝说桓公抛弃私仇,重用管仲。最终,管仲和鲍叔牙同时成为齐桓公旗下的名臣。

管仲成为齐桓公的上卿之后,齐桓公逐渐发现管仲果然有着出色的治国才能,便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改革:对内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整物价等等。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为了扩大领土,伺机吞并其他小国,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齐桓公出兵吞并了谭国、遂国,同时以武力使鲁、宋、陈、蔡、卫等国都先后屈服齐国。当时郑国发生内乱,管仲抓住这个好机会,建议齐桓公打着周王室的名义,联合宋、卫、郑等国家,于公元前年在鄄(今山东鄄城)会盟。后来干脆抛开周王室,用齐桓公自己的名义号召诸国在鄄会盟,齐桓公成为春秋公认的霸主。摆平了郑国之后,齐国召集了更多的国家在宋国的幽会盟。此时,齐国霸主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公元前年,八十岁的管仲重病在身,管仲郑重向齐桓公推荐了贤明的隰朋接任自己的位置担任宰相。但管仲病逝以后,齐桓公却重用易牙等三人。到了第二年,这三个人趁齐桓公病重之时堵塞了宫门,假传齐桓公的命令,把这个春秋霸王活活给饿死了。齐桓公饿死之后,他的几位公子争夺王位,国内一片混乱。混乱的局面到了第三年才平定下来,而齐国千辛万苦争回的霸主地位也逐渐衰落了。

与役唱和

齐国的管仲被鲁国抓住,鲁人将他捆绑之后装在囚车里,派差役送他回齐国。差役一边唱歌一边拉车。管仲担心鲁国人改变主意杀害他,想要尽快赶回齐国,于是对差役们说:“我来为你们领唱,你们来和声吧。”他们彼此唱和协调,差役们不知疲倦地就走了很远的道路。管仲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借事用人,人们得到所需要的,他也得到所需要的。用这样的方法治理万乘之国,成就霸业,不在话下!

酒入舌出

齐桓公为大臣准备了酒宴,约定在中午开始。管仲后来才到,桓公举起觞来向管仲敬酒,管仲把酒倒掉了一半。桓公说:“约好时间而迟到,喝了一半又倒掉,这样做合乎礼法吗?”管仲回答说:“我听说酒一入口中,言语就会多。话说多了,就会有失误。言语有失误,就会有丧身之祸。我考虑到与其丧身,不如倒掉酒。”桓公笑着说:“仲父请起身就座。”

管仲楚国购鹿

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后,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帮助齐桓公做了中原的霸主,但楚国仍然不听号令,于是管仲最后把征服的目标定为楚国。为了征服楚国,管仲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并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于是楚国商人纷纷加紧购鹿,鹿的价格飞涨。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听说后很高兴。他们认为齐国即将遭殃,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

管仲不断提高鹿的价格,最后把鹿价又提高到几千斤粮食换一头。楚人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后来,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楚人欲用铜币买粮食。管仲却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楚军人黄马瘦,丧失了战斗力。管仲见时机成熟,便集合诸侯的军队,讨伐楚国,楚成王内外交困,只得派大臣求和,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先是抬高鹿的价格,使楚国人放弃了其他事业去捕鹿,这样,楚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很快就被削弱,此时,再去进攻楚国,楚国当然就束手就擒了。在生活中,很多投机商就是采用了这种策略进行投机,他们先是大量收购某种商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种商品的价格自然飞涨,在价格涨到一定程度后,这些投机商趁机把囤积的商品高价卖出,以获得高额利润。所以,人们对某种商品离奇的高价要予以充分的警惕,以防备高价背后的陷阱。

官妓创始者

三皇时代开始有有分类但不够细化的妓女,歌妓等。但据史书记载,管仲则为国家管制的“官妓”。

中国最早的官营妓院是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即《战国策·东周策》中的“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女闾,即妓女居住的馆所,也就是后世的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而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一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据古籍记载,当时官府开设经营的卖淫业一是为了收税,“俗性多淫,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魏书·龟兹传》)二是为了缓和社会上旷夫和工商市民的性饥渴。因为皇宫贵族、士大夫以及富豪乡绅均蓄养大量美女,因而造成了社会上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官妓发展到汉武帝时,又分立出一种营妓制度,即《万物原始》中说的“至汉武帝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见《汉武外史》)也就是说,营妓是为军队官兵提供性服务的。但后世也有把在乐营中的妓女称为营妓的。确切地说,营妓是官妓的别称。

管仲智过鬼泣谷

春秋时期,管仲任齐国相国后,齐国北面的山戎出兵攻打与齐国立盟的燕国,燕国君主亲率2万将士出战,却在一个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令支国首领密卢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燕国急派使者向齐国求援。于是,齐桓公统率5万大军开向燕国。

管仲来到鬼泣谷后,拿出令牌吩咐道:“王子成父、赵川二将!你俩去前军按令牌所指行事,做好准备,明日清晨过鬼泣谷!”

王子成父和赵川接令牌驾车而去。第二天天刚亮,一辆辆战车向鬼泣谷驶去。这时,山戎令支国首领密卢举着“令”字小黄旗,出现在鬼泣谷的山头上,见齐军进入了他的伏击圈,就一挥小黄旗,喊声:“打!”猛然间,箭、石、木齐下,有的击中齐军将士,有的把战车砸得稀巴烂,有的把“齐”字大旗打断了。

密卢挥动狼牙棒,率兵从山上冲下来,等他们冲到齐军阵前,定睛一看,原来那些高大的齐国士兵是披着衣甲的树桩。密卢知道中计了,但为时已晚。

这时,只听见鼓声大作。齐国骁将王子成父和赵川率兵直扑过来。密卢受了重伤,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管仲轻而易举地通过了鬼泣谷,解了燕国之围。

管仲在过鬼泣谷时,先用计把埋伏的敌军引诱出来,然后将计就计。大败敌军。躲在暗处的敌人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在交战时,就需要先让敌人主动现身,改变敌暗我明的形势,让自己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战胜对手。在商战中,先采取一定的行动对对手进行引诱,让对手暴露其真实意图,然后根据掌握的敌军情况进行安排,一举击败对手,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管仲治国有方,而且在养生方面亦颇有造诣。他重视饮食和精气神对生命的影响。

他提倡“节饮食”、“薄滋味”的养生方法。指出“饥饱之失度,乃为之图。饱则疾动,饥则广思,老则长虑。”认为饮食不节,则百病丛生,暴饮暴食则伤身害命,特别是年迈之人,饮食尤需注意,每餐宁少勿多、尤其是晚餐以不饱为宜,长此注重饮食调节,身体必然健康。

他还研究“忧、悲、喜、怒”等情绪和修身养性对健康的影响。他认为:“忧则失纪,怒则失端,积忧则伤神,愤怒则神散,悲喜过度,适得其反。”管仲特别强调要慎怒,认为“怒”时身心伤害极大。怎样制怒呢?他认为“凡人之生必以其欢,静则得之,燥则失之。”怒从心头起,故“静心”是止怒的妙药。当您受到不白之冤气冲牛斗的时候,当您遭受小人暗算气之难捺的时候,当您的事业不顺心闷气难平的时候,当您在家庭纷争中受到委屈黯然神伤的时候……要牢记“静心”二字,“怡愉无为,无为而制窍,则精存自生也”以“静”止怒,一来可以通过冷静思考把问题处理得更加周到、圆满,二则起到修身养性,使身心健康的妙处。

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管仲纪念馆

死后,葬于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牛山北麓,这就是著名的管仲墓。管仲纪念馆以管仲墓为依托,以《管子》思想为基础,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展现天下第一相辉煌一生的同时,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并综合展示宰相文化及历代名相对社会的贡献,管仲纪念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万元,分为馆区和园区。馆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由中国宰相馆、管仲及《管子》思想陈列展厅(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齐、首霸春秋、光照千古)、管仲祠、管仲墓等组成;园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是广场、绿地及配套设施等。

管仲“路径依赖”:好开端是成功的支点

春秋时期,齐桓公霸业初定,闲来无事,便带着管仲散步。二人信步来到马棚,齐桓公见一个养马人在打扫马棚,便关切地询问:“马棚里的活很辛苦吧?这里大小诸事你觉得哪一件最难呢?”养马人过于紧张,一时说不上话来。管仲在一旁代他答道:“我以前也当过马夫,我觉得编排马棚周围的栅栏最难。”桓公很奇怪,管仲继续说道:“因为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曲直混杂,你若想让所选用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十分重要。如果第一根桩用了弯的,接下来你就都得用弯的,直木就用不上了。反之,第一根用了直的,接下来的必然是直木,弯的也就没用了。”

管仲说的当然不只是栅栏的编排,直木曲木一眼就能分辨,并没有什么难易之分。管仲意在以木喻人:如果一开始就做了错误的选择,用了奸臣,那接下来就只能是将错就错,很难纠正过来。进一步,如果身居高位的人品行端正,君子就很容易接近他,否则,就会奸臣当道。

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这种选择会依照惯性自我加强,有一个内在的东西强化它。一直强化到它被认为是最有效率、最完美的一种选择。初始的选择本身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积累的放大效应,这种机制使人们的选择要么进入良性的轨道加速优化,要么顺势下滑,跌入糟糕的境地,让人无法自拔。“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都要争取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