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唐雎不辱使命,虚弱的虎狼之国

从《唐雎不辱使命》中受到一点启发,本文从分析古文开始谈谈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文化软实力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国家都极其重要!无论是谋求全球地位的大国,还是希图安逸自保的小国。软实力是一把看不见的利剑,可弭兵于无形,也可兵不血刃瓦解一个不可一世的庞大帝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是入选《古文观止》时后人加上的。本文还被选入过中学课本,流传很广,熟悉的人也很多。

这篇文章写战国末年唐雎奉魏国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唐雎与秦王嬴政针锋相对,先是以言语雄辩断然拒绝秦国易地要求,后在遭秦王威胁后挺剑而起,欲与对方同归于尽,最后秦王被唐雎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服软认输并对其大加赞赏。

该文出自《战国策》,它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古书,主要记录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同时也有一些历史事实。其中历史记载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引寓言故事。这一点诸多史家和文学评论家都有表述,认为《战国策》并非全部实录,记言记事具有艺术虚构,是用史家之笔法写策士纵横的故事。

唐雎不辱使命

具体到唐雎与秦王嬴政交锋,其情节实在经不起推敲。首先唐雎其人,在秦昭襄王时曾经出使秦国,劝说秦国援助被齐楚联合攻击的魏国,《战国策·魏策四》写到这个事情时,就提到其时唐雎已经九十多岁了。而秦国灭魏是在三十多年后了,那么唐雎老大爷最少得有一百二十多岁了吧!其二,作为一小副国使臣,能带着剑见秦王嬴政于五步之内?就是之前荆轲刺秦王,也是编了理由把短剑藏在图轴里偷带进去的。其三,魏国贵族安陵君的五十里封地会劳嬴政大驾如此大费周章吗?魏国都已经亡啦!所以说这篇文章所记载的事情应该全部是虚构的,基本与史实无涉。

这篇虚构的文章却写得非常精彩,其结构紧凑、语言精炼、情节生动、极富戏剧性。其用惊心动魄的场面,激扬凌厉的语言,突出了唐雎作为布衣之士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秦王作为天下霸主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此文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还迎合了人们对同情弱者希望暴君失败的心情,所以能成为经典文章流传千年。

秦始皇

《唐雎不辱使命》只是冰山一角,反映出了军事上登峰造极的秦帝国在文化软实力上的严重缺失,体现了其强大背后虚弱的一面。秦国地处西部边陲之地,与“夷蛮”杂居,风俗受其影响,虽然是正统华夏之邦,却一直被当时的中原诸侯国所看轻。而秦国的国力虽然蒸蒸日上,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劲,在文化方面却一直落后于中原诸国。当时就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自秦穆公始,秦国重要的文官位置便多由关东列国人士担任。

秦国虽然用重用客卿的方法解决了文官缺乏的问题,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却鲜有建树。列国人才都是为了政治抱负或者荣华富贵来到秦国的,著书立说的诸子百家是不愿意来秦国的。唯有吕不韦搞了一部《吕氏春秋》,不说他是出钱请门客编著的了,就其思想性也是和诸子百家无法同日而语的。秦国重用的如张仪、范雎之流行事也相当功利,只要能为秦国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便无所不用其极。外交游说只以利害关系相逼,决不谈仁义道德,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考虑秦国的国际形象。

关东诸国在秦国武力威压下,对秦国的口诛笔伐是少不了的,秦国“虎狼之国”的名头便是拜关东诸国所赐。长期潜移默化,各国百姓也都畏秦国如洪水猛兽。秦二世而亡,除了严刑酷法和对百姓横征暴敛以外,文化思想等软实力没有建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和国家认同感,所以陈胜吴广能一呼百应,刚刚统一不久的庞大帝国迅速分崩离析,战无不胜的秦军也无法挽救它!

秦始皇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秦国作为胜利者却没来得及书写历史,它将执笔的权力留给了后人。而作为后继者的汉朝,为了证明政权承继的合法性,证明秦王朝的失道之处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秦国及历代秦王的形象就都不是那么的高大上了。

以史鉴今,当下的国际环境文化软实力更加重要,其重要性丝毫不低于政治经济军事。对内,文化软实力可以铸就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增加国家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文化软实力就是话语权,话语权就是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