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系本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喜欢的请尽快观看,由于网络政策的不确定性,相关链接随时可能被删除或屏蔽,缘尽则不可恢复!
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调音师》。此前,我看过法国悬疑电影《调音师》,该片仅有14分钟,号称最短的悬疑电影,感觉里面的信息号很大,特别是最后开放式的结局,给观众带来很多的猜想。而印度电影《调音师》在原14分钟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拉长到2个多小时,原来以为不会精彩,没想到看完觉得非常棒,特别是影片最后也设置了开放式结局(主人公盲人钢琴师阿卡什离开时,竟然用拐杖准确地打飞前方地上的易拉罐,说明他眼睛没有瞎),让观众有很多猜想:
结局之一:影片最后主人公阿卡什在咖啡厅里对苏菲说了谎话,他其实是伙同医生把西米的肝脏卖给了酋长,去医治他的女儿。他不仅分到了钱,还摘取西米的眼角瞙治好了他的眼睛,然后他来到伦敦继续装他的盲人骗取同情,过着他以前的生活。原因:他救过医生一命,医生答应要帮助他(和他分钱,并治他的眼睛),他也认为西米是罪有应得(不仅背负两条人命,还弄瞎他的眼睛)。所以,他才会选择这么做。结局之二:影片最后主人公阿卡什在咖啡厅里对苏菲同样说了谎话,但他是杀了医生,独自一个人去把西米的肝脏卖给了酋长,自己得到西米的眼角瞙,拿着钱去了伦敦。原因:他说过,医生最坏,是那种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所以,他不相信医生最后会和他分钱,说不定也会弄死他,卖他的肾脏(因为以前就这么做过)。但她更不相信西米,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不仅背负两条人命、弄瞎他的眼睛,还多次欺骗他。所以,他选择先下手为强。
结局之三:影片最后主人公阿卡什在咖啡厅里对苏菲说了真话,医生被西米反杀后,出于对主人公的同情,放他下车,但后来想想还量要杀死他。在她车子掉头回来准备撞死阿卡什时,为避让逃避猎人追杀横穿马路的兔子而翻车身亡。有一点对苏菲说谎的是,他的眼睛没有全瞎,应该还能看到点亮光(影片后面有所提示),说不定后来去伦敦可能接受治疗恢复更好。但他还是适应他以前的装盲人生活,所以,没有告诉他真相。
我认为影片应该是第三种结局。原因:影片是承担着教育引导功能的,就是要传递正能量。主人公阿卡什虽然有点自私、伪道德(假装盲目骗取同情),但他也不算是坏人,他看到西米伙同情夫杀人现场,他的第一反映是去警察局报案,当他发现警察局长就是西米情夫后,他选择了明哲保身。后来又目睹了西米杀邻居证人,他依然选择沉默,因为他知道伸张正义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的。后来,他被西米及其情夫追杀,又被医生、出租车夫妻合伙欺骗,他逐步体会到了人性的丑恶。但他仍良心未泯,在解救西米后他说:“我们一起去警察局报案吧。”说明他还是站在正义的一边。如果按照第一、第二种结局的话,主人公阿卡什最后也成了杀人犯,尽管他的杀的都是坏人,这也是违背当今的法律和道德的。所以,我宁愿相信主人公说的是实话,医生、西米的死是他们咎由自取。
至于他最后离开时为什么会用拐杖打飞地上的易拉罐,一方面说明他的眼睛没有瞎外,还有,就是对苏菲变化的失望和对社会的无奈。当苏菲听了他的故事后,说:“你为什么不用西米的眼角瞙去治好你的眼睛呢?”这句话,应该是对阿卡什很有触动的,他当时可能也想到要这么做,但他心底里坚守的善良和道德不会让他这么去做。而一向单纯善良的苏菲竟然也会想到用这个方式,说明她原来的坚守的价值观已经变了。这应该是让他比较痛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