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质比当王的时间还长,他却为大秦帝国打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王家大海

编辑:吃硬盘吧

《史记·秦本纪》中关于秦庄襄王的记载少之又少,“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五月丙武,庄襄王卒”,此后便是《史记·吕不韦》中记载的关于“奇货可居”的故事。所有的历史记载仅限于此,致使我们对这个秦王知之甚少,他给我们的印象始终是软弱无能,胸无大志,是个可悲而可怜的人:被人利用和牵制,被人“绿”过,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几乎是天下男人的笑柄。不过从种种迹象上来说,他其实是一个善于隐忍而厚积薄发的人,有着极高的谋略和智慧,说是一代明君也不为过。

人生如棋,黑与白的交错,生与死的交融,道之生,无常之变;一盘棋,你我皆为棋子,一子落下,互有输赢,时也势也!赢异人、吕不韦、华阳夫人、安国君、秦昭王皆互为棋子,相互影响。从既得利益上来说,赢异人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登基称王;吕不韦由商转政,功成名就,青史留名;华阳夫人,确保自己的太后尊位,老有所依,寿终正寝;安国君,巩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后继有人。此盘棋,无论子落何处,秦昭王都从容应对是最大的幕后棋手。异人质赵,嬴异人本属弃子,他生,或可被接纳回秦,秦便得到一个在磨难淬炼下崛起的优质嫡子;自灭他死,秦国就有攻赵口实,可以举国之兵一战灭赵。凡事从国家利益出发,无论怎样变换皆是活局。在这一步棋上,吕不韦是主要推动和实施者,秦昭王则变成一步暗棋,而最终最大利益获得者却是异人,你能说赢异人没有智慧?赢异人能成为棋局中最重要的那个“子”,难道说他真的就是凭借如此好的气运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的么?

#01:

“奇货可居”的背后是“大树下面好乘凉”

秦赵连年大战,赢异人质赵生活困窘,十分失意。在邯郸街头,大商人吕不韦遇到落魄的秦国质子异人,便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豪赌。两人达成政治同盟,凭借吕氏的雄厚财力,疏通各种关系,使异人贤名传遍列国,异人在吕不韦的谋划下成功回到秦国继位秦王。这便是“奇货可居”的故事,说的是吕不韦以手眼通天手段,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正史记载。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其实是赢异人孤注一掷,拿着风险投资方案去说服吕不韦这个天使投资方给自己投资?

故事可能是这样的:穷则思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自己虽是天下第一强国的王子,但并不受母国待见,质于与秦有血海深仇的赵国,随时都有可能性命不保,没钱没人没权。在警惕心理、求生欲望的促使下,他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赢异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首先得解决钱的问题,得找到投资的人,赵国本地富商肯定不行,毕竟两国有着血仇。吕不韦是天下闻名的卫商,符合选择条件,可怎样才能接触并说服吕不韦呢?作为吕氏公司的董事长,人家可是很忙的。于是异人让他的漂亮女友赵姬去吕氏公司应聘当模特队队长,最后被吕不韦赏识,提拔成了私人秘书,这样吕不韦的行踪算是彻底掌控了。嬴异人还让他的老师薛公毛公混进吕氏公司当办公室主任和市场部经理,整天拉着吕不韦喝酒下棋聊天,搜集情报。终于时机成熟,异人带着风险投资方案到吕不韦办公室,见面之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吕不韦,获得了一笔“天使投资”资金,至此,两人达成政治同盟。

#02:

“以弱示强”博同情,“步步为营”显锋芒

赢异人当然明白,获得吕不韦的资助仅仅是基础、是外援,要想夺得嫡长子位置,必须要有内应,摆平秦国两大势力:老士族势力和外戚楚臣势力。安国君已做了三十多年太子,老士族对他还是很认可的,能获得父亲安国君的肯定和支持,也就能获得秦老士族的拥护;外戚楚臣势力则从宣太后时代开始,就成为秦国不可忽视的力量,获得他们的支持是重中之重,目前安国君最宠爱的正妻华阳夫人就是外戚楚臣的代表人物,如果能拉拢到华阳夫人,便可得到父亲安国君的支持,进而得到外戚楚臣势力和老士族势力的拥护。

要先取之必先与之,华阳夫人与安国君婚后二十多年并无子嗣,体弱多病的安国君百年后,谁能做她的依靠,保她富贵荣华,这是华阳夫人面临的最切实的问题。嬴异人明确表示愿做华阳夫人的继子,保她一生荣华。可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子女,华阳夫人为何不选择其他年龄较小的做继子,而非要选择没见过面且年龄将近三十岁的嬴异人为继子,这样既不容易培养彼此之间感情又不能掌控绝对的权力。实际上,原因有三:其一,嬴异人为自己营造的名士贤名起到作用,他对待华阳夫人果然恭敬有加;其二,嬴异人母族较弱,容易控制;其三,秦国正处于非常时期,秦昭王老暮,太子安国君体弱多病,所以秦昭王在世之日要选出强有力的第三代秦王继承人,以安社稷,不可能让秦国出现主少国疑的状况。对于华阳夫人来说,选择年龄小的王子做继子慢慢培养显然不合时宜。

历史上把吕不韦协助秦异人最终登上王位的重要原因,归结为成功游说安国君最宠信的华阳夫人。这本身就有失偏颇,试问当时秦昭襄王还在世呢,太子嫡长子可是将来的秦国王位继承人,安国君尚且无法左右秦昭襄王的决定,更何况是华阳夫人一个妇人呢?所以,能赢得华阳夫人的信任只是第一步,接着还需要安国君考察,之后再由秦昭襄王考察。不过,假如如果秦异人没有一点能力,他能通过安国君和秦昭襄王的考察么?秦昭襄王可是一代明君,如果异人能力平庸,他会同意异人成为继承人么?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秦异人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嫡长子是因为秦昭襄王曾见过嬴政,并认为嬴政是天选之人,所以把王位间接传给嬴政。从时间上来说,秦昭襄王根本见不到嬴政,秦异人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年)秦国围攻赵国邯郸时逃出赵国归秦的,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年)接赵姬和嬴政归秦,秦赵开战期间,赵姬母子被藏匿起来才得以活命。所以秦昭襄王和嬴政根本没见过面,也就是说不可能出现因嬴政而立秦异人这样的说法,秦异人之所以能被立为嫡长子,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

#03:

蛰伏之下非小人,防患未然真君子

异人回到秦国的这六年,也算是忍辱负重,如履薄冰了!他还做了三件事情以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第一,入宗庙,行加冠礼;第二,娶韩国贵族韩夫人为妻(后称秀丽夫人),生公子成蟜;第三,结交并提拔有能力的下级军官蒙骜、恒龁等,组成自己的军权班底。这三件事足以证明嬴异人深谋远虑,绝不是泛泛之辈。

嬴异人虽年过三十,然少年为质而未行大礼(秦人二十一加冠),补办的士冠礼便成了秦国王室正式承认其身份的第一道礼仪,自然是分外郑重,这也向朝野宣告了自己太子嫡子身份,这一点尤为重要,自此之后,异人才名正言顺。

嬴政出生于公元前年,他两岁的时候,嬴异人返回秦国,而公子成蟜生于公元前年左右,也就是说异人回秦国一年就娶韩国贵族之女为妻并生下公子成蟜。那么为什么秦异人急切的要娶韩国王室之女为妻呢?一是要制衡华阳夫人的楚国势力,二是防范将来会日益强大的吕不韦势力。赢异人生母夏太后本身出自于韩国王室贵族,迎娶韩国王室之女,就能有效制衡华阳夫人楚国贵族势力,而且有韩国贵族的加持,自己的嫡子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华阳夫人毕竟帮助了自己夺得嫡子之位,还是名义上的母亲,如果直接铲除,自己将背上骂名,因此只有慢慢削弱和制衡才是上策,这也是异人的高明之处。

对于吕不韦的再造之恩,异人更是心存感激,但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不他从来没有单纯到要与吕不韦共享秦国,反而认为强臣势力过于强大便会威胁到自己的君权,必须适当遏制。另外对于嬴政,目前并不好判断是不是可堪大任。再者,赵姬和嬴政能不能顺利归秦尚且不知,嬴政是不是优秀的继承人则不能预测,为秦国将来考虑,也必须娶妻生子多培养优秀的后代。对于将来的秦王之位由谁继承,异人并不太在意,因为嬴政和成蟜都是自己的血脉,只要自己的血脉能传承下去,谁继位都一样,但大权绝不能旁落。

异人还提拔中级将领蒙骜、王陵、麃公、壁、王翦等将领,组成自己的军事人才班底,这样文有吕不韦,武有蒙骜,一相一将,相互制衡相互协作,便可驰骋天下。

异人弥留之际,深感嬴政年幼登基王位,秦国将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境地,吕不韦权倾朝野后,秦有覆国之危,便留下一股遏制他的势力以便于诛逆臣靖国难。再看看异人为成蟜留下了什么:韩国贵族集团为班底、将军壁、薄鶮财团,这是一股足以改朝换代的力量,将来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当然,后期成蟜也没浪费这一力量。据《战国策》记载,成蟜15岁的时候就代表秦国出使韩国,韩国王室在内外压力之下,最终妥协让出百里之地给秦国,实际上就是白白给的立功机会,为他增加了在秦国内部的政治筹码,成蟜也因此被封为长安君。令秦庄襄王没想到的是,后期成蟜受人蛊惑利用这股力量叛乱、祸国殃民,终致兵败投降,客死他乡。更没有料到的是嫪毐之乱,不过还好有嬴政收拾乱局,最终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04:

事实真相迷人眼,历史正道是沧桑

首先得说说司马迁《史记》上的一个前后矛盾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道,“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明确记载了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而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却有“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司马迁之所以有这种前后矛盾的记载,是因为他搜集到的资料本就矛盾,司马迁本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个对,或者他根本不想弄清楚,于是都写了下来。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治国家,都以法治依法治,法律完备制度森严,宗室子女法律身份的认定更是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吕不韦想要在秦王继承权上投入全部资产,由商转政,就必须熟悉秦国继承法。在一个法制至高无上的国家,在涉及国本的根本问题上,精明如吕不韦这样的人,绝不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身为秦王继承人的异人从小接受的是法治教育,他对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王位继承法更是清楚明白。

《吕不韦列传》中说“姬自匿有身,至大期生子政”,“大期”就是妇女足月分娩的日期,但有一个事实是:秦朝是以十个月为一年,汉朝初期也是十个月为一年,但后期是十二个月一年。如果大期理解为十个月或者十二个月,那么嬴政就一定是异人的儿子。反之如果赵姬已经怀孕,在古代要到第二个月才能确认怀孕的事实,这个时候赵姬被献给异人,那么嬴政就不会在正常孕育的“大期”后出生,而是会在赵姬和异人同居后八个月早产,我们也说过异人是极其聪明的人,他是有继承权的秦国王子,对自己身份和血统是非常清楚和敏感的,特别是在女方不是秦国人,孩子出生地是在外国的情况下,怕是比谁都在意。

退一步说,即使异人真的糊里糊涂,但他身边的医官一定会怀疑。异人在邯郸做人质,虽然因秦赵两国敌对而不受礼遇,又因为不受秦国关心而潦倒失落,但他在邯郸还是有府邸,有车马随从的,他的工作和生活也有随从官员和佣人侍候,其中应该有医官,如果赵姬是早孕岂能瞒得过他们。再退一步讲,尽管医官被收买了,事情也瞒不过异人身边的“女阿”(家臣和老妈子),她们一辈子在王室宫内工作和生活,熟悉王室婚姻,懂得献姬娶女的规矩和门道。以古代献姬的惯例而言,吕不韦献赵姬给异人,是要“谨室”的,就是将所献之女单独居处,确认她没有身孕,再送出去,经过“谨室”的赵姬到异人府邸后,医官号脉,老妈子查月经,试问如何隐瞒得过去?赵姬成为异人的妻妾,工作人员要做登记,有孕以后,更是要做登记,这些记录要送到咸阳宫廷存档备案。所以说,《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都是根据秦政府的正式文档文书写成,是可信的,嬴异人被“绿”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05:

殚精竭虑筑社稷,丰功伟绩震六国

秦国王位的轮番更替导致内部人心不稳,动荡不安,秦庄襄王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抚人心,表彰功臣,并布施于民。他重用人才,吕不韦、蒙骜等一批政治军事人才得以施展所能,秦国在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位期间,消灭东周国,清除周王室,扫平一统天下的障碍。还使用离间计,使信陵君被剥夺了兵权。信陵君满心的愤怒无处诉说,最终郁郁而死,至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合纵攻秦。

《史记·秦本纪》中对于秦庄襄王的死的记录,只有一个字“卒”,并没有详细交代。异人正值壮年却早死一事,令后人产生了许多联想。《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不韦以医药进王,王病一月而薨”,意思是吕不韦害死的;另一种说法是秦庄襄王纵欲过度而亡。个人更相信秦庄襄王是油尽灯枯,重病而亡:十四年的质赵生涯,身体和精神遭受空前的煎熬和压抑,那时便有痼疾在身无法根除,回秦国的六年也是处于担惊受怕如履薄冰的太子嫡子生活之中。从前悲观落寞,如今却攀上权力顶峰,这种落差感很有可能让他的欲望产生过度的释放,亲政三年更是殚精竭虑元气大伤。而且吕不韦弑君这种说法不切实际,吕不韦本身就是一个功业之心极强的人,领政三年,几经顿挫,历经艰辛险难而拜相封侯,在秦国地位未稳,危机四伏,异人是他的保护伞,在这种情况下,他断不会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跟赵姬苟合而去弑君,从一个商人的角度去考虑,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纵观其一生,秦庄襄王秉承祖父、父亲的遗志,宣布大赦天下,施德布惠与百姓,并东出函谷与列国争雄,为秦国最终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

推荐阅读:

周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遇佛杀佛,逢祖杀祖”这么邪恶的话,竟然出自佛家高僧之口

秦国的战狼部队铁鹰锐士,20万人中只选人,到底有多强大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