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变幻,能人辈出,王侯将相阳算阴谋,瞬息万变,千古明月,照见了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之上他们熠熠生辉。每每想起那四大名将的英姿飒爽,驰骋疆场便让人热血沸腾,一生为国为君,劳心劳力,但名士暮年,却难得善终,令人唏嘘,宁愿他们战死沙场,也不愿看到他们消亡在朝廷诡计之中。
战神白起,含恨而终
论作战杀伐,白起可谓是睥睨天下,他领导的秦军战无不胜,六国听白起之名,闻风丧胆,不敢与之较量一二。初到秦国不久,便遇韩、魏等国攻秦,他得魏冉赏识带兵反击,各国联军其心不一,互相猜忌,白起便采用避实就虚之法,将他们各个击破,斩首二十四万,攻取了五座城池,此一战让他小有名气,也让秦昭襄王对他赞许有嘉。
之后他带领秦军东出,陆续攻占各国,无一败绩,为秦国打下了楚国半壁江山,赫赫战功,得将士百姓拥戴,风光无限。公元前年,秦赵两国因上党之争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历时三年,后白起代王龁为主帅,诱敌深入,歼灭赵军四十多万,震惊赵国上下,此后白起从战神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杀神。
长平之战后本可乘胜追击,但秦相范雎怕白起过劳太过,位居自己之上,于是劝谏秦王收兵,尽管邯郸近在咫尺,却王命难违,白起还是回到了咸阳。之后秦王后悔不已,再次出兵伐赵,多次请白起领兵,他皆称病避之,他言秦国错过良机,再攻赵国得不偿失。之后秦军大败,秦王再请白起,他依旧不去,秦王心中本就有怒火,加上范雎挑拨,白起被秦王赐死。可惜了半世为秦,却被小人所害。
王翦智勇双全,安享晚年
秦国又一名将王翦,助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他征战六国,是继白起之后,不可多得的将才。他率军灭燕亡赵,扫平三晋,之后又大败项燕,彻底灭亡楚国,为大秦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毕生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战便是亲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以不变应万变,创造战机,在潜移默化之间让敌人跟随自己的预谋而动,可谓料事如神,楚国在他的策划之下溃不成军,灭国毁庙。
他虽一生征战无数,但为人仁义,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杀戮无度,不顾生死的战国显得极为可贵。而且王翦不止会用兵,更会做臣,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取得善终之人,白起战功赫赫,但不通人情世故,被奸人谋害赐死;廉颇暮年老矣,虽依旧有报国之心,却始终不得君王信任;李牧一心为国,征战沙场,但也敌不过小人暗害,一出反间计自杀身亡。王翦的大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有勇有谋的将才在秦,又得善用,秦之大统,天意所归。
可惜李牧一心为国,却含冤而亡
四大名将秦国有二,赵国有二,可秦国知人善用,让白起、王翦的才能尽情发挥,为秦国开疆拓土,创下不朽功绩。但赵国名将却遇不到秦昭襄王,秦始皇这样贤明君主,廉颇晚年壮志未酬,李牧更是含冤而死。从史料记载来看,李牧也是一位攻必克,守必固的难得大才,他不仅为赵国击败匈奴让国无后顾之忧,又抵御秦国,死守邯郸,因他的存在,秦对赵久攻不下,屡屡战败。
他本一腔热血皆为赵国,可因为他在百姓和军队中受到的拥戴,赵王表面器重,内心忌惮。秦国久攻不下邯郸于是便用诡道,利用赵王迁对李牧的戒备,重金贿赂赵相郭开,让其诬告李牧谋反,郭开本就是无德无才的小人,靠着对赵王的阿谀奉承坐到丞相之位,他本就不喜一身正气还功劳甚高的李牧,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欣然答应秦国。在郭开的不懈努力下,赵国境内皆有李牧谋反的传言,赵王迁不做查实,便马上找人代替前线的李牧,为了城中军民,赵国社稷,李牧拒绝交出兵权,奋力抵抗秦军。大军在手,拒不交权,如此一来更加坐实了赵王迁为他定下的罪名,于是直接让人将他赐死,李牧死后,赵国也随他而去。
廉颇老矣,郁郁而终
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惜虽然廉颇暮年被问及,可依旧没有再次得到赵王重用。他一生为国征战,讨伐齐国,攻取晋阳,其用兵之神震慑六国,之后又大败燕军,为赵国取得六座城池。在秦赵长平之战中,他用坚守不出的方法将秦军抵御在边境外,可惜天时人和不巧,赵国逢荒年,实在坚持不住这样的长久战,加上赵王又被人挑拨,将他换下,派遣纸上谈兵的赵括顶上,导致赵军全线溃败,元气大伤,再不是秦国敌手。
赵孝成王时期的廉颇还是深得器重,可惜到赵悼襄王后,他便被郭开等人打压,郁郁不得志,最后更是被排挤出了朝堂。
参考资料: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