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战国七雄,魏国有哪些战争?衰落后进行合纵连横,落下朝秦暮楚的骂名
战国时期,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魏国,但是在齐魏马陵之战后,齐国取代魏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而此时,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开始谋求向东开疆拓土;处在东西方两大霸主秦国、齐国的夹击下,魏国、赵国、韩国为了生存合纵其他国家,北连燕国、南连楚国,西抗秦国,东抗齐国,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到了战国晚期,齐国被燕国乐毅率领六国联军打败后,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长平之战被秦国斩首四十二万,国力被严重削弱,从此六国均势被打破,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国家;此时六国合纵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而秦国为例破解合纵,采用张仪连横策略,联合任何一个国家对付其他弱国,这就是连横。合纵连横策略始终贯穿着战国历史,在这里应用的最为频繁的当属最先强大的魏国了,魏国几乎和每一个国家都有过合纵连横,从而落下了一个“朝秦暮楚”的骂名。我们先来了解下魏国情况:
战国初期,魏国启用李悝进行改革,成为第一个强国,魏国强大后,首先向秦国进攻;公元前年,魏文侯启用吴起为大将,两年内将河西地区完全占领;公元前年,魏国又派乐羊率领大军越过赵国进攻中山国,将中山国臣服为魏国附属国家。当齐国田氏发生内讧时,魏国又派翟角联合赵国、韩国两国军队进攻齐国,韩赵魏三国联军取得大胜,迫使周威烈王承认魏赵韩三国为诸侯国。
魏国在臣服中山国,打败齐国,夺取秦国河西领土后,开始谋划向中原地区兼并土地;而此时,楚国也正在谋划向中原地区兼并土地;楚国想兼并郑国和宋国,而韩国和魏国两国也要夺取郑宋两国领土,于是韩魏赵三国联军进攻楚国,魏国夺取了楚国大梁等土地。
当魏惠王把魏国国都迁到大梁后,就开始对韩国、宋国、鲁国、卫国等国施加压力,迫使这四个国家臣服魏国。与此同时,魏国与赵国、齐国等国,为了兼并土地争夺更多利益大打出手。
公元前年,赵国进攻卫国,魏国为了防止赵国坐大,派大军包围赵国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在向齐国求救的同时,迫使宋国、卫国联合出兵攻打魏国。而此时的魏国,在邯郸战胜了赵军,却在桂陵地区输给了齐军;第三年,魏国调动韩国军队打败齐宋卫三国联军,但在西部却被秦国夺去了不少领土,魏国在和赵国、齐国讲和后,又向秦国反攻,收复了失地。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混战中,魏国先后战胜了强大赵国、齐国、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魏惠王在“逢泽之会”称王,标志着魏国达到了最强盛时期;与此同时,西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东面的齐国任邹忌为“相”进行改革,秦国和齐国分别成为东西方大国;由于魏国率先称王,遭到秦国、齐国猛烈夹攻。
公元前年,韩国遭到魏国攻击,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之战打败魏军;第二年,魏国又受到齐国、赵国、秦国三面围攻,魏国惨败。魏国经过两次惨败后,国力逐渐衰弱,面对秦国的不断进攻,魏国被迫河西郡、上郡割让给秦国。
当魏国衰弱,秦国势力强大到势不可挡的形式,各诸侯国为防止秦国一家独大,于是展开了拉拢、联盟等激烈的外交斗争,这时候“合纵”“连横”开始频频出现在战国的舞台。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