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献六百里地,还要嫁秦国姑娘给楚王楚怀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octors.html

楚怀王有眼无珠,未能认识到陈轸是一位重量级人才,也是一位忠直之士,对陈轸的远见卓识置若罔闻,当进不进,当退不退,丢了朋友,又败军失地。

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登基时,继承的就是这个基本盘。怀王开始也对得起爷爷和父亲,继续开疆拓土,对外扩张。他的最大政绩就是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越国,使楚国的疆域发展到历史最大时期。用今天的地理概念描述,楚国的疆域,北入河南,南接两广,西到四川,东临大海。但是,商於之地还是秦国的,怀王一直想着如何了却爷爷这个心头遗恨。

楚国做大,秦国很不舒服。经商鞅变法崛起于西方的秦国,野心勃勃,有统一天下之志。统一天下,向东的障碍是三晋,也就是魏国、韩国、赵国,向南的障碍是楚国。东边的魏国赵国韩国,此时已经陷入分裂,互相攻伐,秦国趁机占了它们很多便宜。

南方的楚国呢,本来就很强大,曾经和秦国是亲密盟友,但是如前所述,由于秦孝公和商鞅恩将仇报,算计了楚宣王,吞并楚国的商州,楚国就和秦国结了怨,转而和齐国建立了合纵盟国,两国联合的实力比秦国要强大,因此秦国对楚国和齐国不敢轻举妄动。就在这时,秦国丞相、和苏秦齐名的纵横家张仪来到了楚国。

张仪的使命是瓦解楚国和齐国的合纵联盟,以后各个击破。

张仪见到楚怀王,楚怀王对他非常客气,亲自跑到他下榻的宾馆看望,问他:“您来到我这个偏僻简陋的国家,有何见教啊?”

张仪立刻向楚王抛过去一个巨大诱惑:“臣建议大王和齐国绝交,恢复和秦国的传统友谊。大王如果能够听取臣的建议,废除和齐国的合纵盟约,臣将向秦王请求献给您商於之地六百里。并且让秦国的姑娘嫁给大王,秦国和楚国像过去那样结为亲家,永远成为兄弟之国。”

楚王听到能得到商於之地六百里大喜过望,心想这样自己就为爷爷了却了心中遗恨。群臣也喜形于色,纷纷祝贺。只有一位叫陈轸的大臣不以为然,闷闷不乐。楚王看了很生气,斥责道:“寡人不用兴师动众就能轻易获得商於之地六百里,也算对得起两位先君,群臣都十分高兴,只有你哭丧着脸,说说为什么?”

陈轸回答说“不然。就臣的观察来看,商於之地还没有得到,齐国和秦国就联合起来了。齐秦联合,楚国的灾难就要降临了。”

楚王问:“说说你的理由?”

陈轸答道:“秦国之所以不敢小看楚国,是因为我们有齐国这个盟友。我们如果废除和齐国的盟约,楚国就必然陷入孤立。秦国怎么能献给一个孤立的国家六百里土地?张仪回到秦国,肯定要辜负大王,背信弃义,废除诺言。这样我们北面和齐国绝交,西面和秦国结仇,齐国和秦国的大军必然同时进犯我们的边境,楚国就危险了。

陈轸继续道:“臣为大王想一个最稳妥的办法。不如表面上和齐国绝交,暗地里仍和齐国友好,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的兑现诺言给了我们土地,那时候再和齐国绝交也不迟;如果秦国没有给我们土地,我们就和齐国暗暗想办法对付秦国。”

楚王怎样对待陈轸的建议,等会儿再交待。这里先介绍一下陈轸。

陈轸是和苏秦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这位陈轸在《战国策》中也是个厉害人物,是和苏秦张仪同样量级的纵横家。画蛇添足这个著名成语的典故就出自于他。当时陈轸还在为秦国服务。一次陈轸作为秦国的外交特使出访齐国。正赶上楚国的大将昭阳率兵进攻齐国。这个昭阳刚刚因为打败了魏国升了官,荣任令尹兼柱国,令尹相当于首相,柱国相当于五星上将,他的官已经大得不能再大。齐王正为楚国的进攻发愁。就问陈轸如何是好。

陈轸胸有成竹地对齐王说:“大王不必担忧,臣请为大王退兵。”

陈轸来到昭阳军中,问昭阳:“非常想向您了解一下楚国的法律,击溃敌军杀其将军者有什么奖励?”

昭阳回答:“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史记·楚世家》),意思是,授予他最高的军衔,最高的爵位,同时并佩戴大勋章。

陈轸又问:“还有比这更高贵的官吗?”

昭阳答道:“令尹。”首相当然比将军大。

陈轸这回转上正题:“现在您已经是首相了,这是国家最高级别的官职了。请让我给您打个比方吧!有人赏给他的几个仆人一壶酒,其中一个仆人提议;‘我们几个人同饮这一壶酒,谁都不够喝,不如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成,谁就独自享受这一壶酒。’大家赞成这位的主意。于是都在地上画起蛇来。画着画着,一个人喊道;‘我画好了!’于是拿过那壶酒。看看其他人还在画,他得意地说,我再给蛇添几只足吧。正在画蛇足时,另一个画好蛇的人把酒抢过来喝掉了,并对他说;‘蛇本来就没有足,你画蛇添足,画的就不是蛇了。’”

陈轸继续道:“我为什么给您讲这个故事呢?您作为楚国的将军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已经被授予令尹这一国家最高级别的官职了,令尹之上再无可封了。现在您又移师攻打齐国。打赢了官爵没法再升,打输了就可能丧命丢官,并且毁掉楚国。因此您攻打齐国就像那位画蛇添足的人,不如退兵,这样还有恩于齐国,这就是所谓持满之术啊!”

“持满之术”有深意!里面有老子的哲学智慧。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道德经》第9章),“盈”就是满。老子的话告诉我们,占有太多,不如适可而止,贪得无厌必然自取祸殃,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凯歌行进的时候,高大丰满、光辉灿烂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乎所以。

昭阳听了陈轸这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连忙说:“您说的太有道理了”,于是引兵而去。

这位陈轸曾经和张仪同朝为官,都是秦惠王的大臣。张仪嫉妒陈轸,经常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有一次张仪又到秦王面前陷害陈轸说:“陈轸经常来往于楚国和秦国之间,如今楚国对秦国很不友好,但和陈轸的个人关系却很亲密。因此陈轸这个人是很不可靠的。”“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战国策·秦策》一)

臣听说他要背叛秦国,投奔楚国,大王为什么还不立案审查他呢?”

秦王听了便召来陈轸质问:“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战国策·秦策》一)

听说你准备背叛秦国,投奔楚国,有这事吗?

秦王以为陈轸一定坚决否认,不料陈轸竟爽快地承认:“是这样。”

秦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那么,张仪就没有诬陷你了。”

陈轸回答:“不但张仪知道我要投奔楚国,市场上卖大葱的、马路上要饭的都知道我要投奔楚国。为什么呢?当初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以至天下的国君都希望伍子胥成为自己的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以至天下的父母都希望曾参成为自己的儿子。被卖的仆人能卖到邻居家的,是好仆人,因为邻居最知道这个仆人是勤快还是不勤快;被休掉的妻子能嫁到自己乡里的,是好女人,因为乡里人最知道这女人贤惠还是不贤惠。我不忠于君王您,楚国凭什么认为我忠呢?忠于君王您的人却要被抛弃,我不去楚国,又能去哪里呢?”

秦王听了满面羞愧,无言以对,只好放过了陈轸。

但是,张仪还是不断地对陈轸搞小动作,秦王也总是对张仪偏听偏信,对陈轸疑神疑鬼。陈轸在秦国屡次遭到排挤,已经无所作为,最后无奈还是到了楚国。

陈轸劝楚王不要上张仪的当

作为张仪多年的同事,陈轸十分清楚张仪的为人,因此劝楚王不要上他的当。

但是楚怀王本来就对陈轸耿耿于怀,当初就是他讲画蛇添足的寓言忽悠昭阳,贻误了攻打齐国的战机呀!同时也知道陈轸和张仪在秦国同朝为官关系紧张,斗不过张仪才来到楚国。因此根本听不进陈轸的主张,不耐烦地说:“算了算了,你就闭嘴吧!你就等着看寡人为先君收回这六百里肥沃土地吧!”

于是楚王封张仪为丞相,还优厚地赏赐了张仪,派一位使者跟随张仪回秦国办理转让土地的手续。同时就撕毁了和齐国的合纵盟约,和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张仪回到秦国,立刻玩儿起了小伎俩,他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摔了下来,声称摔成了骨折,请了三个月病假不上朝。楚王知道了这个情况,还不醒悟,以为是自己对齐国还不够狠,张仪有意见。于是派勇士北上向齐国挑衅,大骂齐王。齐王大怒,放下架子和秦国妥协,和楚国绝交,楚齐合纵被彻底瓦解了。

楚国和齐国绝了交,齐国和秦国建了交,张仪立刻就上了朝。楚国使者要求他兑现诺言,张仪果然赖账了,对使者若无其事地说:“我从来也没答应献给你家大王六百里土地呀!我哪里有那么多封地呀!我只有私人封地六里,就把它献给您的大王吧!”

楚国使者连忙更正:“大王命令臣下到秦国来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这是您亲口承诺的,没听说是六里。”

于是赶紧回到楚国,向楚王汇报张仪是如何无耻地赖账。楚王大怒,立刻要发兵攻打秦国。此时陈轸又进言道:

“臣下可以谈谈自己的意见吗?攻打秦国不如割地贿赂秦国,并且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这样的话,我们割让土地给秦国,却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楚国就可以得到保存了。”楚王听不进去,立刻命令大将军屈匄率兵攻打秦国。

这时秦国和齐国已经联合起来,秦齐联军夹击楚军,楚军大败,屈匄被俘遇害,八万多将士阵亡,还丢掉了丹阳、汉中之地。楚王不死心,再次出动全国军队袭击秦国,在蓝田和秦军激战,结果败的更惨,只好向秦国求和,割让了两座城池,秦国才肯休战。

楚怀王有眼无珠,未能认识到陈轸是一位重量级人才,也是一位忠直之士,对陈轸的远见卓识置若罔闻,当进不进,当退不退,丢了朋友,又败军失地。从怀王开始,楚国在和秦国的较量中大伤元气,逐渐走下坡路。怀王的教训再次表明,战国群雄角逐,说来说去,国君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命运。

知识资源、内容产业、商务经纪,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