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甘茂陷害别人的恶毒的计策,被后来的

秦王爱公孙衍,与之间有所立,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对曰:“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以上引用自《战国策·秦策·甘茂相秦》

《战国策》

秦武王宠信公孙衍

每个人都有私心,有感情,有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古代的君王,作为一个人,也不例外。比如说,他有他自己宠信的大臣。然而,回往历史,很多被君王特别宠信的大臣,往往总是奸臣。比如说,赵构宠信秦桧,乾隆宠信和珅,等等。为什么受宠信的多是奸臣呢?那当然是因为奸臣喜欢溜须拍马,拣好听的说给君王听,满足了君王内心的某种欲望。于是,君王也就觉得自己很高大。当然,君王也许知道这是拍马屁,但是为什么不拒绝呢?那是因为比如说,我知道我自己长得不漂亮,但你依然夸赞我长得漂亮,那我依然会很高兴,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人性。

战国时期,甘茂在秦国做相国。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就是那位只当了三年君王、喜欢举重、结果最后举鼎要了命的那位大力士君王。他的名字很带劲,叫嬴荡。这个秦武王啊,非常宠信手下的大臣公孙衍。所以呢,这君臣二人,就经常喜欢聊一些秘密,聊一些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事情。

这有,有一次,这君臣两个人又坐一块聊上了。聊到高兴处,秦武王就对公孙衍说:“找合适的机会,寡人将提拔你做相国。”当时的相国是甘茂啊,也就是说,要是再多一个相国,那甘茂的处境就不妙了。那甘茂能心甘情愿分享权力、或者说让出权力吗?那肯定是不能的。

秦武王

甘茂设计陷害公孙衍

然而,很不幸,这个消息被甘茂手下的家臣听到了。家臣啊,那肯定要把这个惊天雷人大消息密报给主子甘茂了。说是家臣,其实估计就是甘茂派的卧底、安插的亲信耳目一类的角色。一般情况下,像这类高级别的绝密消息,那是绝对不允许对外泄露的。也就是说,此消息只有你我咱俩知道,绝对不允许第三个人知道。甘茂能撬到此消息,估计网没少撒,防范措施没少做,这真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啊!

那甘茂得到这个消息后,不可能会心如止水、无所动静。他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甘茂的处理方法出乎人的意料。

甘茂来到了宫里,直接找秦武王来了,难道他是要正面对战、讨要说法吗?对战是有必要的,但就不能是正面的了。甘茂拜见了秦武王,面带微笑,假装向秦武王贺喜,说:“大王啊,恭喜你啊,恭喜你得到一位贤相!”

甘茂

秦武王怒逐公孙衍

秦武王一听甘茂这话,就知道这个风声是谁走露的。但是秦武王还是只能装作糊涂,便说道:“寡人都已经将国家大事托付给爱卿您了,怎么还会另找他人啊?”

甘茂顺势而为,急忙说:“微臣听说,大王准备提拔公孙衍先生为相国。”说完就看着秦武王。估计甘茂心里在想:看你接下来怎么说,我就等着接下句呢!

秦武王微笑的问道:“爱卿,你是从哪里得知这个消息的?”

秦武王正中甘茂下怀啊,甘茂就等着这一招呢!于是,甘茂便诬陷说:“是公孙衍先生亲口告诉我的啊!”

秦武王一听,那还得了,大怒啊!你想,一国之君给你的消息,你就随便泄露出去,这就等于是泄露国家机密啊!于是,秦武王不由分说,就把公孙衍赶出了朝廷。估计公孙衍到列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把领导得罪了。

公孙衍

秦武王为何不核实真实情况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在心想,既然秦武王那么宠信公孙衍,为什么不把公孙衍叫来核实一下呢?那是因为,在秦武王看来,实在没有那个必要了。首先,聊这个事情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在场,没有第三个人,那么如今这个事情居然被除了你我之外的第三个人知道了,那就只有你泄露了,没有进行核实的必要。其次,此事的走露,说明你嘴不牢靠,如果是这样,以后还怎么用你?还敢用你吗?还会闯出什么大祸?说白了,秦武王之所以不核实真实情况,是因为甘茂诬陷得够彻底。

甘茂估计学过心理学,对人性的研究够透彻,也深入研究过公孙衍和秦武王,所以,他也吃准了这两个人。我们回头,看看今天的职场上,实诚的人是很容易吃亏的。

时间过去了多年,在大明王朝里,甘茂这条恶毒的计策被照搬挪用。计谋也会穿越啊!

甘茂

甘茂之计明朝照搬

在明朝的朝廷里,徐有贞和曹吉祥,这两个同为皇帝跟前的人物,却是弄不到一块去。于是,曹吉祥就整天想方设法,想解决掉徐有贞。终于,经过苦心研究,曹吉祥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经过多日的观察和苦挖,曹吉祥发现了徐有贞的破绽。这天,曹吉祥进了宫,拜见了皇帝朱祁镇。这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聊得不亦乐乎。聊了一会,曹吉祥看机会成熟了,就转过话题,看似很轻松地说起了宫里的一件事情,并且说得有滋有味。可和他聊天的朱祁镇却脸色大变啊。为什么朱祁镇会有这变化呢?

那是因为朱祁镇就这件事,只告诉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有贞。皇帝坐不住,于是就问曹吉祥是怎么知道此件事情的?估计曹吉祥和当年的甘茂一样,心想:嘿,我就等你这句话呢!就怕你不问!

曹吉祥直接回答道:“皇上,是徐有贞告诉我的。”曹吉祥回答完,还不忘补上一刀:“皇上,你还不知道吗?外面的人全都知道了!”

再宠信的臣子,泄密和背叛,是皇帝无法忍受的。徐有贞彻底完了,曹吉祥复制甘茂的计策,结束了徐有贞。估计曹吉祥是深入研究了《战国策》。

《战国策》

甘茂之计给予我们的启示

历史上的很多东西,其实都可以搬过来用。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怎么过去古人都在玩手段啊!其实,智慧和狡猾的区别,只在于道德。当然,这一类的策略,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另外一些东西的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那个时代、或者说是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任何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原因的。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制度下的儒家礼乐之治已经退场,各国为了寻求生存发展,进行改革,新的社会制度平民官僚政治制度登场。在这个政治制度下,国家及人民为了竞争及既得利益,坚守的底线已经有所松动。国与国之间尚且相互欺诈,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孔子当时就批评礼崩乐坏。当然,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在今天,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学习其中的智慧,吸收其中的精华,了解古人的生活。对照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真善,坚守底线,合理使用计谋,比如说,利己不损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