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狙击手,百步穿杨百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m.39.net/pf/a_4461437.html

把史实当故事看,把故事当史实掰。真实的历史其实很狗血。且看:华夏箭神之养由基(1)

今天我要读史分享一下中国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位狙击箭神。

他的箭术或许比后羿更神,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百步穿杨、万箭穿心、一箭封喉等均因他而得。

狙击手是现代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兵种,源于二战期间一位俄国士兵偶然陷于敌后对德国军官的点杀,随即各国竞相仿效。在今天的许多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狙击手的斩首行动,他们身藏身高楼、草堆……相距两三公里,轻轻扣动板机,便能悄无声息地杀敌于无形,取上将之首。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狙击手早就由来已久,古人手中的箭就是远距离杀敌的利器。一枝轻飘飘的箭被冠以一个“宝”字,就是在褒扬箭在双方交战中能起到扭转战局、取万军上将人头的关键性作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曾经显赫一时的宝箭让位给了现代高性能的狙击步枪,箭手变成枪手。

天下事,没有最神的只有更神的。

前面我分享过箭神后羿的故事,但若要论实战派,公元前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位狙击箭神,他就是养由基。他的实战记录在惜字如金的史书也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史官们对他的武功备加推崇。

图片源自网络

1.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养由基自小苦练,终成箭术传奇

养由基,他是谁呀?有人或许会说,你吹牛吧,木得听说过。

这不怪你,要怪就怪这位箭神的名字太抽了。

姓养的,百家姓上恐怕都难翻到,姓氏太偏门了吧。

不过,在先秦时代养氏部落还是很有来头的。养氏大概在咱们现在的安徽省临泉县一带,它是我们熟知的秦始皇赢姓家族中的一个分支部落。

没听说过养由基,但你一定听说过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一箭封喉、万箭穿心吧?这些成语咱上小学时就记得了。

可是,这些成语最初都因养由基而来,你恐怕就不一定知道了。

图片源自网络

养氏部落到了养由基这一代已经很没落了,养由基差不多成了大字不识的穷光蛋。但穷光蛋也有梦想呀,养由基就老想着当一名光宗耀祖的将军。在冷兵器的撕杀年代,靠绝世武功常能坐上“高铁”,连升n级,运气好还能坐上“火箭”直接封侯拜将。

箭术就是当时的上乘武功。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射”就是射箭,这有点象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必须学习语数外物化政一样。

图片源自网络

于是,那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没事就会找个靶子,射上几箭;就连乡下的财主老爷和文人,搞一个大型聚会也会有乡射礼表演,娱乐一把。这在《左传》《战国策》,甚至《论语》里都有记录。例如:

看看原著怎么说:《论语.八佾篇》记载: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按原著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没有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射箭。开始比试箭术时,大家首先相互作揖谦让,然而再上场比试。比赛结束后,大家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回到堂屋饮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射箭,不在于能否穿透皮革作成的靶子,因为人的力气有大有小。这是古人的道理呀。”

关于古人的射礼,史书中还有大量的记录,大家可以去翻翻看。

图片源自网络

养由基从小没有啥爱好,读书伤脑筋,玩玩射箭还符合大众口味,挺好的,说不定还能当上将军呢。

养由基玩箭术,还真玩出了当时人类的新高度。

看看原著怎么说:《战国策》中记载了关于养由基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一段史料:“苏厉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

按原著解释:这段史料的意思是说,苏厉对秦国大将白起说,楚国有一位叫养由基的人,非常善于射箭,他把柳叶挂在百步开外,弯弓搭箭,百发百中。周围的人见了,都说他射得好,真是天下神箭。苏厉之所以要介绍养由基百发百中的神奇箭术,是为了给后文埋下伏笔,劝说秦国大将白起知足而乐,称病罢兵,以保护苟延残喘的东周。(关于战神白起,我们会在读史分享中另文述说)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2.一箭封喉杀敌首,养由基平步青云

不论古今,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人要平步青云,往往需要贵人相助,这是自古以来的常识。

没有贵人相帮,作为一名小卒的养由基想当将军只是痴人说梦。但是逆袭的机会一直存在,只是这样的机会需要机缘巧合,也往往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养由基就是这样的人,他在等待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巧,公元前年的楚国出了大事,令伊斗越椒乘楚王外出打仗造反了,这令伊相当一个国家的宰相。这次叛乱对于斗越椒和楚王来说都坏事,对于养由基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

好事与坏事,就看你从哪个方面去看待。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斗越椒还要造反,这脑子估计抽风了。

不过,这一记闷拳,当时就把楚王打得找不到北了。要知道当时的楚王可是大名鼎鼎的春秋霸主楚庄王呀,人家也算是帝王中的人精了。可是他遇到这事,脑子还真的一时短路了,拿这个斗越椒没有办法,双方交战了好几个月,难分胜负。这是为什么呢?

庄王问鼎,图片源自网络

原来,这个斗越椒也不是好惹的。他出身太显赫了,斗氏家族是若敖氏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这个若敖氏的祖宗斗伯比是东周时期楚国第一位国王若敖熊仪的小儿子,跟楚王原本也是一家的。从东周第一位楚王至楚庄王这年间若敖氏家族先后有八位令伊,里面贤能居多,斗越椒是最后一位反角。可见,若敖氏在楚国就是小半边天的豪门巨富。(斗氏的崛起源于老虎乳婴,这也够传奇的,我会在读史分享中另文述说)

斗越椒本人也是一个狠角色,自小长得虎背熊腰,狼眼豺声。(对于狼眼豺声的人一定要提防,后来的越王勾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成就了越国的一代贤相范公为此弃官,远走他乡,躲过杀身之祸,我会在在读史分享中另外述说)

图片源自网络

看看原著怎么说:《左传》对斗越椒的武功也有记载:“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着于丁宁。又射汰輈,以贯笠毂。师惧,退。”

按原著解释:这段史料的意思是说,公元前年的秋天,七月初九日,楚庄王率领王军和斗越椒带领的若敖军在皋浒作战。斗越椒在超远距离瞄准楚庄王,满弓搭箭,超远距离放弦,飞箭直奔楚王而来。飞箭力量巨大,箭尖锋利,飞过众多兵卒,越过楚王帅车前面的两条横木,穿过立在帅车上的战鼓鼓架,直接射在了战鼓后面的铜钲之上。斗越椒随即射出第二箭,再次飞过帅车前面的两条横木,透过楚王头顶的车盖。两支利箭都离楚王很近,差点要了庄王的老命。看见斗越椒射出的这两支超大型宝箭,又狠又准,楚王的士兵害怕了,开始向后退却。可见斗越椒力大无穷,箭术高超。

看见士兵们纷纷后退,战况急转直下,楚国真的就要改芈姓中的熊氏为芈姓中的斗氏了呀。

楚庄王也不是一般的君王,当初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作法至今成为楚史绝唱。庄王立即派人到军队之中四处传达两条命令,第一条鼓劲,宣称若敖氏从前从楚王那里偷走了三支从息国缴获回来的宝箭,现在斗越椒已经射出了两支,气数将尽,让将士擂鼓前进。第二条重赏,诏告谁能擒杀斗越椒,楚王将赏他作帅车的车右。

图片源自网络

车右和车左相当于今天领导身边的司机和贴身保镖,自古就是平步青云的捷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图片源自网络

战车示意图,源自网络

战车示意图,源自网络

就这样,历史的聚光灯第一次打在了养由基这样的小人物身上。

面对楚王重新发起的攻势,斗军开始溃退。擒贼先擒王,才能解决叛乱。奖赏诱人,但插满尖刀。谁也不敢轻意去阻挡斗越椒这头插满了尖刀的凶狼。

小人物的死轻如鸿毛。

正因为卑贱如土,无名小卒养由基豁了命冲了出去。

根据《东周列国志》,养由基射杀了斗越椒,一战成名。《东周列国志》类似于《三国志》,属于古典小说,略去情节,看结果有七分真实性。

看看原著怎么说:《东周列国志》记载了养由基与斗越椒的对话与心理活动:“乐伯军中有一小校,精于射艺,姓养名繇基,军中称为神箭养叔。自请于乐伯,愿与越椒较射。乃立于河口大叫曰:‘河阔如此,箭何能及?闻令尹善射,吾当与比较高低,可立于桥堵之上,各射三矢,死生听命!’越椒问曰:‘汝何人也?’应曰:‘吾乃乐将军部下小将养繇基也。’赵椒欺其无名,乃曰:‘汝要与我比箭,须让我先射三矢。’养繇基曰:‘莫说三矢,就射百矢,吾何惧哉!躲闪的不算好汉!’乃各约住后队,分立于桥堵之南北。越椒挽弓先发一箭,恨不得将养繇基连头带脑射下河来。谁知‘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养繇基见箭来,将弓梢一拨,那箭早落在水中。高叫:‘快射,快射!’越椒又将第二箭搭上弓弦,觑得亲切,嗖的发来。养繇基将身一蹲,那枝箭从头而过。越椒叫曰:‘你说不许躲闪,如何蹲身躲箭?非丈夫也!’繇基答曰:‘你还有一箭,吾今不躲,你若这箭不中,须还我射来。’越椒想道:‘他若不躲闪,这枝箭管情射著。’便取第三枝箭,端端正正的射去,叫声:‘著了!’养繇基两脚站定,并不转动,箭到之时,张开大口,刚刚的将箭镞咬住。越椒三箭都不中,心下早已著慌,只是大丈夫出言在前,不好失信,乃叫道:‘让你也射三箭,若射不著,还当我射。’养繇基笑曰:‘要三箭方射著你,便是初学了。我只须一箭,管教你性命遭于我手!’越椒曰:‘你口出大言,必有些本事,好歹由你射来。’心下想道:‘那里一箭便射得正中?若一箭不中,我便喝住他。’大著胆由他射出。谁知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那时养繇基取箭在手,叫一声:‘令尹看射!’虚把弓拽一拽,却不曾放箭。越椒听得弓弦响,只说箭来,将身往左一闪。养繇基曰:‘箭还在我手,不曾上弓,讲过‘躲闪的,不算好汉。’你如何又闪去?’越椒曰:‘怕人躲闪的,也不算会射!’繇基又虚把弓弦拽响,越椒又往右一闪。养繇基乘他那一闪时,接手放一箭来,斗越椒不知箭到,躲闪不及,这箭直贯其脑。可怜好个斗越椒,做了楚国数年令尹,今日死于小将养繇基的一箭之下!”“庄王嘉由基一箭之功,厚加赏赐,使将亲军,掌车车右之职。”

图片源自网络

按原著解释:这是一篇白话文古典小说的章节内容,就不一一翻译了。但是,大家可以从文中看出,斗越椒看见一个毛头小兵挡住去路,还敢挑逗他的箭术,要和他单挑。斗越椒一定感到万分惊讶,他斗越椒出自名门望族,不敢应战一个无名小卒,那脸面就丢到瓜蛙国去了。哪知这位无名鼠辈。斗越椒的人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再说,我斗某的箭术也算名贯全军,这年头还从来没有人敢质疑,斗越椒可能隐隐地有了点好奇心,他想瞧瞧这人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胆儿也太肥了。同时,也丝毫没有把养由基放在眼里,也就轻松答应了他的要求。

好奇心会送死,狂傲和自负更是致命。

养由基没有读过书,但不等于没有智慧。

他很清楚,面对斗越椒率领的千军万马,如果直冲过来,他养由基就是螳螂挡车,直接被辗成肉泥归于尘土。

于是,养由基抓住了斗越椒的弱点,让他答应与自己单挑,而且在斗箭中又很会制造机会。前两次虚射,让斗越椒放松警惕,第三次实射。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三箭也够准够快,养由基欠身、取箭、搭箭,满弓射出,前后不过二三秒。箭走直线,疾如流星,箭带着风声,箭尖闪着冷光,从斗越椒气门鱼贯而出。斗越椒连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就象一头笨象轰然倒地,砸起一车尘土,气绝而亡。

两军阵前的将士这时也看傻了,个个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约莫一分多钟,养由基身后才传来“养一箭,养一箭”的震天吼声,吓得斗越椒的家兵们抛下武器,来不急逃散的就跪倒在地。

从此,养由基有了名号,一场看似要变天的叛变竟被这一箭平息。

狙击的力量让楚国的车轮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

《左传》也写了养由基与潘党军中斗武,可以直接找楚王邀功,可知养由基确实由无名小卒成为楚王帐前大将。

看看原著怎么说:《左传》记载了养由基比武邀功:“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

按原著解释:这句史实的意思是说,公元前年6月28日,潘尪的儿子党和养由基把皮甲重叠而射它,穿透了七层。拿去给楚共王看,说:“君王有这样两个臣下在这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当时正值鄢陵之战,这是晋国和楚国第三次争霸盟主之战,也是两国的主力最后一次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源自网络

读书分享:自古布衣无捷径,一技精通胜百技。万般苦练为哪般,只为化茧飞上天。百步穿杨只等闲,一箭封喉天下闻。

小人物也能决定战争的胜败,这是历史上偶然中的必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