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哪个皮肤病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52392.html

还记得年被清华录取的国民才女武亦姝吗?诗词大会上,她出口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拥有首的诗词储备量,在节目中,她自始至终从容应对,以气定神闲的姿态,散发出超越年龄的大气与修养。

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不少人感叹:“她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其实,她不只对诗词感兴趣,她的涉猎范围早已延伸到汉服、云锦、缂丝等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上。比丰富的学识更重要的,传统文化的浸泡还练就了她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和一颗清醒通透的心。

节目播出后,她迅速走红,彻底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不断有媒体要求采访她,甚至还有人想签她做模特。在不少学生未来的梦想是“成为网红”的今天,走红,的确是一条快速捞钱的捷径。但她放弃许多出名赚钱的机会,拒绝采访、关掉手机,回归普通学生生活,沉浸在自己的诗意小天地里。

武亦姝的走红,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传统文化滋养下长大的孩子,竟有如此美好的模样!她不但内心世界充盈,不追逐名利,也拥有独立的意志,乐观且从容。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面对利益抉择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胆魄,一旦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到哪里都会充满自信,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真正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豁达。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带领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典。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中国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的教学心血,书中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是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却深入浅出地讲透了经典古籍和传统文化。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要知道我过经典没有经过整理,非常难读,让一般人望而生畏,从而敬而远之。这样就浪费了经典存在的意义。过去孩子从小接受经典训练,因为是学习项目,让孩子没有兴趣,也没有更多精力。新式教育读经渐渐废止,但是还是很多人推崇经典的学习,所以就有了民国的失败的读经运动。再到现在,初中的国文课程标准就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到了高中课程,更是很多经典内容被选录国文教材,所以经典不会被废止,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传承下去。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经典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它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读了这本书,再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一样能头头是道。

《经典常谈》的第一篇经典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作者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他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五百四十个部首,将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分别归入其中。朱先生首先跟我们讲述了中国文字的来源,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据说他有四只眼睛,看到地上兽蹄、鸟爪的印迹,就有了灵感要造字。

造字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让人们更智慧,仓颉被认为是泄露天机,把人教坏了。所以文字曾经被认为是巫术。仓颉造字是传说,文字后来经过不断演变,肯定不是某个人所能造出来的,而是古人大家的力量。朱先生将文字的发展一一娓娓道来,识字是教育的初步,相对于过去的繁体字,现在的白话文已经好学多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研究经典,而且不只是这一篇,还有书后的其他十二篇。

关于朱自清先生,我们对他最熟悉是那篇《背影》,但他实际上却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家,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年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言辞研究等课程。抗日战争结束后,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代表作:《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语文零拾》《背影》。

如何带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朱先生的《经典常谈》作为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已经入选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与其读许多无关痛痒的书,不如多读经典,所以这本《经典常谈》非常值得我们一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