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子,百度网络的热点几乎都是集中在几个母亲身上。
有一个母亲,突然发现自己养了二十八年的儿子不是自己亲生,为寻找真相而不懈奔走呼号;有一个母亲,大病刚愈,刚认的亲生儿子就已经病逝,养了二十八年的养子在渐行渐远,自己还天天在迎接着一片谩骂和口水;有一个母亲,年纪轻轻,刚死了丈夫,余痛未消,又不得不拿起自己的笔,为自己的生存和年幼无知的孩子不受伤害而摇旗呐喊;更有一个母亲,抱着未成年的儿子的遗像,一次又一次晕厥在儿子生前就读的校门口。凡此种种,一片伤心母亲的悲哀。
原本,这些母亲,都因拥有着自己的孩子而幸福。但事实是,如今的她们,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而悲哀。这些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最终都发生了。所有的悲剧,都是美好的毁灭。所有的悲剧发生,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自古以来,母亲这个词都是天地下最温暖的字眼,母爱的伟大,更是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歌颂。母爱,不仅是普通人所热衷的话题,更是文学作品经典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有一篇名为《母亲》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位叫尼洛夫娜的了不起的母亲形象。尼洛夫娜最初是一个饱受醉酒钳工丈夫殴打,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勤劳的家庭主妇。后来,和儿子一起走上革命道路,懂得了真理的力量,把自己献给了俄国革命事业。尼洛夫娜这个母亲,和她革命的儿子巴威尔一样,是世界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文学形象。很难说,尼洛夫娜身上没有高尔基自己母亲的影子。高尔基能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母亲给他的营养是显而易见的。
朱德元帅戎马一生,到年老之时,还在饱含深情地感念着自己的母亲。在他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里,他这样感恩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看得出来,无论是尼洛夫娜还是朱德元帅的母亲,她们留给孩子的,都不只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用自己的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作人的根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里,有一篇选自《战国策赵策》的经典篇目《触龙说赵太后》。文章说,赵太后刚执政,秦国就攻打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王说,帮你可以,但得用你的儿子长安君来做质子。古代所谓质子,就是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吃苦受累,赵太后一万个不愿意。当大臣们争着进谏时,赵太后放出狠话来:“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意思是,谁再提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事,我要把唾沫吐在他脸上。是老臣触龙耐心巧妙地劝说,才终于让赵太后明白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解除了国家的祸患,也成就了赵太后母子在历史上的美名。
是啊,普天下的母亲,谁能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怎么爱孩子,却有高下之分。
我深切同情目前热点里所有母亲的悲哀,她们所经历的悲剧确实不堪其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事实甚于雄辩。因为对事件本身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无法去评判事件本身。但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工作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想说一点对于母亲与孩子的看法。
不能不佩服有些网络朋友对错换或偷换之事超长时间的热情不减,更佩服他们各种分析、揣摩加想象之后荒谬的推理结论。
他们说,两个母亲,面相上看就一个好,一个坏;他们说,两个孩子,一个懂事、孝顺,说话彬彬有礼,一个抽烟、喝酒、叛逆,都是因为基因。
诚然,很多好人,都长了慈善的面容,但这一个世界上,也不乏长得像加西莫多那样面相难看,而心地绝顶善良的人啊!面相不能是评判好、坏母亲的标准。寓言故事里的狼外婆,就专们吃这种有幼稚病的人。
确实,基因的力量会很强大,所以中国有老话说:“龙生龙子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但是,一个人的成长,又不仅仅只是基因的作用,还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关,环境还能让强大的基因有产生变异的可能。
春秋刘向的《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就有这样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意思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个典故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我们不能说,能教出懂事、孝顺、彬彬有礼的孩子的都是好人,但孩子能懂事、孝顺、彬彬有礼,一定是生长在一片能滋长懂事、孝顺、彬彬有礼的土壤之上。能教得好孩子,说明爱孩子,但是,那个教了孩子二十八年的母亲,你为什么又要给你的孩子留下那么多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疑问?
所有的孩子生下来时,都是一张崭新的白纸,要成为最新最美的画,是需要父母来构思和配色的。你用的是七彩画笔,他就会五彩缤纷;你用烂泥或随意泼墨,他的底色就会灰暗、杂乱、沉重。
那个抽烟、喝酒、叛逆的病孩子,也许他生下来就带有病基因,但他一生下来就抽烟、喝酒、叛逆吗?当第一次发现他抽烟、喝酒、叛逆的时候,父母又做了些什么?
总看到那个委屈的母亲在八问、十问,不知道她有没有问过自己:孩子两岁半就检查出肝病,据说你又成长在有医学背景的大家庭,为什么二十六年之后,你才发现孩子和父母的血型不匹配?如果,在那时候就能发现这种错误,还能有今天这样惨痛整个世界的悲剧发生吗?
那个为了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利益而勇猛孤独战斗的年轻母亲,你把“女子本弱,为母则强”的金句使用得很完美。只是,你的战斗仅仅是为了孩子吗?你知道你把她当成敌人的对象是含辛如苦养了孩子爸爸二十八年的恩情深似海的人吗?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做,是在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仇恨的种子吗?
还有那一个正经历着丧子之痛,一次次晕厥的母亲,我很心痛你现在的痛苦。但是,人死不能复生,生活还得继续,所以你该振作,更应该冷静来思考,为什么孩子会不顾一切后果地纵身一跃呢?你说孩子一切都好好的,孩子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是一切都好好的吗?孩子说:“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他有那么多愁,你怎么一愁都没看出来呢?孩子说:“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楼,割过腕”,孩子每周哭三次,你真的天天看到的是他的笑吗?你说临出门还给他买了很多吃食,亲自送他到学校,你知道你做的这些事,对一个男孩子来说,都是永远长不大的事吗?也许你很忙,也许你不懂,但更主要的可能是,你根本没想。
所有的悲剧,留下的都会是痛;但所有的悲剧,能给我们的,还能有痛之后的领悟。
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自不觉,爱就成了悲剧。说明,真爱也会有伤害,我们得学会用最好的方式来爱。
时代早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早已经不再是只管穿衣、吃饭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人的时代。如果您有幸做了母亲,一定要记住,母亲是孩子品格的标杆,一定得想方设法搞清楚:当今时代,孩子们最需要怎样的母亲?
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喜欢这样的母亲:她不一定漂亮,但一定知书达理,向上而生;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勤劳忠诚、善解人意;不断学习,努力行动;以身作则,引领示范;是母亲,更是朋友。拥有了这样的母亲,就是孩子们人生的大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