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笔记分享文言文断句题型答题技巧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

1、标出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例如: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分析:标出“周室”“诸侯”“仲尼”等名词,用斜线断开。

图示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

翻译: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恣意而行。孔子为礼乐崩废而担心

2、借助动词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常有省略主语的情况,而动词则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可以借助动词与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例如: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部分句子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泰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分析:①抓住“初”“已而”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②根据“高谈、谓、悟、焚、师仿、得力、不服”等谓语动词来断句。

图示

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翻译:王慎中写文章,一开始也喜欢该论秦汉时期的散文。说东汉以后的(散文)就没有可取之处了。不久领悟到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把旧作全都焚毁了,一心一意师法模仿他们的写法。尤其得益于曾巩的写作手法。唐顺之一开始不信服他的说法。

3、找出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等,它们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纵、向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表示疑问的词:“何、安、易、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这些词出现,一般可构成疑问句,联系上下文意可断句。

(5)其他虚词:“以、于、为、而”等。这些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特别提醒:“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如: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分析:①借助其中的虚词进行断句,如复句中的关联词“故”和句尾词“也”。②“行善者”“为恶者”等等名词作主语,应在句子开头。

图示

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翻译:社会安定的时候,行善的人获福,为恶的人得祸;等到社会动乱的时候,行善的人不能获福,为恶的人不会得祸,这是不合常规的现象。聪明的人不因为不合常规的现象怀疑正常的法则,所以遵循致福的道路,防止祸患的到来。得福还是不得福,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志向就行了。

4、观察对话

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

例如: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分析:①标出作主语的名词和代词“武王”“扁鹊”“如此”等等。②找出虚词“也”“而”等进行断句。③借助对话标志词“曰”进行断句。

图示

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翻译:医师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扁鹊请求彻底治疗。武王的近臣(对武王)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还可能让耳朵失聪眼睛失明。”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信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像这样就可以知道秦国的政事了,您只要在一次重大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5、借助特殊句式

借助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等可进行断句。具体特殊句式如何分辨,请看之前的笔记。

例如: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选自《左传·崤之战》)

分析:①借助名词作主语进行断句②借助谓语动词进行断句③借助判断句“……也”或固定结构“何……为”“谓……乎”等进行断句。

图示

答案: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翻译: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那么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长远利益考虑,也算是为了死去的国君吧!

6、明确修辞

运用修辞手法来断句,注意对称句式。

例如: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分析:①根据句意可知,“贵诈力”与“贱仁义”相对,“先”与“后”相对,“富者”与“贫者”相对,“国强者”与“弱国”相对,借助对称句式断句。②借助虚词“故”“而”进行断句。

图示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翻译: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使它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

文言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