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资治通鉴》是一部可以与《史记》相媲美的独特的史书,与《史记》堪称双峰并峙。如果说《史记》是滋养蕴涵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源泉,那么,《资治通鉴》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高度自信的集大成者,是一部专注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经史合流的政治教科书。
今天,让我们跟随河北省委党校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系列节目主讲人丁万明,学习如何阅读资政第一书《资治通鉴》。
尽管《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一直好评如潮,然而也一直“号为难读”,且容易读偏了。有多难读?司马光自己说,在其问世的头十七年里,只有一个叫王胜之的人通读了一遍。对一般读者来说,这部书有两个“难读”。
第一,阅读困难。
为什么?由于编写体例的缘故。《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这种写作方式最能够给读史者呈现全方位的历史景象,对于汲取历史借鉴最为合适。
但容易将同一件史实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记录在不同的卷册中,割裂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于是产生了史事纪录支离破碎的缺点。
第二,不容易读透彻。
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的语言看似平实无奇,初读往往让人觉得过于平淡,只有细细品位,才能读出妙处。《资治通鉴》起初书名叫《历代君臣事迹》,更强调史学资治、借鉴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