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禹讨伐三苗,为何东夷族句芒神会突然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m.39.net/disease/a_x8nw8h8.html
古史传说中,大禹在征伐三苗的时候,有一位人面鸟身的大神突然降临,而大禹在得到了其鼎力支持后,从而大破苗蛮。那么,这个人面鸟身的大神会是谁,又为何要帮助大禹讨伐三苗?(一)尧舜禹伐三苗在夏代之前的古史传说时代,中国古代部族主要可分为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集团,而其中苗蛮最有名的便是三苗,是居于南方的部族。从文献的记载看,三苗族属可能为炎帝或蚩尤之后,“三苗,炎帝之后,诸侯共工也”,以及“烈山氏,炎帝号”,而其活动范围可能主要是在两湖平原地区。比如《战国策·魏策》中,其中的“彭蠡”就是现在的鄱阳湖,而“洞庭”就是今天的洞庭湖。“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而三苗的来源,在神话中很有意思,将其附会于古之圣人的三不才子,如《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云:“三苗,盖谓帝鸿氏之裔子混敦,少昊氏之裔子穷奇,缙云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故谓之三苗。”而当三苗不断壮大之后,势必会与华夏集团发生剧烈冲突,最为激烈的三次,基本都出现在了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第一次是在尧帝的时候,《吕氏春秋·召类篇》:“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这可能是尧对于苗蛮集团所控制的西北边缘的地区的征伐。第二次是在舜帝的时候,《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四罪而天下咸服”虽然帝舜“迁三苗于三危”,但是也只是取得了局部胜利,甚至舜帝之“崩于苍梧之野”可能也与苗蛮密切相关,所谓的“南巡狩”可能就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因为郑玄做注就说:“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第三次则是在大禹之时,而这次,可能才是对于三苗的彻底征服:《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征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毫无疑问的是,大禹的这次征伐,也是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二)神秘的人面鸟身神关于大禹征伐三苗的这场战争,有一些特殊的地方非常值得注意,比如那个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一个“人面鸟身”的神人,他究竟是谁,又为何要帮助大禹?在《墨子·非攻下》中: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拆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袛,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而这样的记载,在《随巢子》中也有,虽然没有《墨子》中“一箭射敌酋”的神奇行为,但也是亲自为其降下福祉。“昔三苗大乱,天命殛之,夏后受于玄宫。有大神,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如果熟悉神话的话,你肯定会猜到这个人面鸟身的大神,应该是东方春神“句芒”。正如前文所言,东方春神句芒是东夷族的图腾神灵,它为何会在大禹征伐三苗的时候现身,并且帮助其一举大破三苗?实际上,这就要从夷夏、三苗的关系来看,从历史记载来看,虽然有夷夏之别和夷夏之争,但是夷夏之间更多的是通过禅让和通婚等形式,将两族紧密联合在一起。其中属于华夏的集团有尧和夏族,属于东夷的则有舜和皋陶、伯益之族。虽然夷夏分立东西,但他们真正的敌人却并不是对方,而是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即南方的三苗地区。反映在考古学中就是,山东龙山时代两城镇出土玉圭的句芒神,也同时出现在了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中,这就极有可能是参与征伐三苗的皋陶族将士的遗留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