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公孙起谁更厉害他一生究竟杀了多少人

白起和公孙起谁更厉害?逗你玩呢,白起和公孙起其实是一个人。白起,秦国名将,赢姓,白氏,按照古代贵族称氏不称姓的传统,所以被人称为白起。大家也看出来了,白起的出身虽然成迷,但他姓赢,又是秦国大将,所以是秦国公室之后无疑,又按照古代传统,公室的儿子、女儿称为公子、女公子,而孙子辈以后,则一律要称为公孙,没有公重孙、公玄孙以及公灰孙的说法,所以呢,在《战国策》等一些很老很老的典籍上,白起又被称之为公孙起了。白起是秦国将军,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传说因杀人很多,又被称为人屠,那么,他这一生究竟杀了多少人,才被人称为人屠的。大家都公认的数字是: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共斩杀楚军35万;多次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其中包括长平之战45万;攻韩魏歼灭30万。总计下来,一生攻城70余座,斩杀甲士余万。还真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啊,余万,这是真的吗?白起自尽于公元前年,据《史记》所记录的有关史料统计,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这余年的时间里,秦参加的大规模战斗或者战役有15次,这15次,伤亡数都在2万人以上,其中有4次达到惊人的10万人以上,然而就将这些数字全部统计下来,整整余年的时间,秦国杀死敌国士兵,也就约万人之多。秦国年才杀死万,而白起一人就杀了余万,显然这两笔数字里面是有人造假的,那么,究竟是谁造假呢?长平之战余年的战争无法一一考校,我们只能管中窥豹,用史书上记载比较详细的材料举例说明,就拿将白起推上巅峰的长平之战而言。长平之战,开始于公元前年,结束于公元前年,历时将近1年,而有关长平之战的伤亡数字,最起码在赵国彻底失败之前,损失也不过5万余人。后来有40万向白起投降,于是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除留了名年轻的士兵放回去给赵国报信外,其余40万人全部坑杀。长平之战损失45万的数字就这样来了。也就是说,赵国45万的伤亡数字是突然升上去的,升上去的原因就是白起挟诈坑杀,用欺骗的手段杀了这40万人。然而据史料记载,长平之战,秦国出动人马也就50余万,就算前期杀死四五万赵国士兵后他们没有一点损失,那这时候,50万秦兵对40万赵国降卒,几乎是1:1的人数对比。数字游戏虽然好玩,但问题是,这40万都是活蹦乱跳的活人,而且还都是赵国的精锐之士,以当时的技术手段,白起是怎么用这50万人马,一下子把40万赵国降卒全部杀死的。有人说用秦弩,像机关枪一样扫射,可这种手法,杀一群猪他们也会反抗,逃跑,更何况是活人;或者像成吉思汗对付蔑儿乞人一样把他们灌醉了再杀,秦国没那么多粮食;用欺诈的手段把他们全关起来烧死,哪里找那么大的监狱;分别诛杀,谁能保证没一处意外;况且,人都不傻,投降是为了求生,当秦国士兵已经向赵国降卒举起屠刀时,在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之下,赵国的军人就没有丝毫反抗?假如有,兵力对比为1:1的情况下,秦国为这次滥杀付出的伤亡到底有多少。遗憾的是,这些问题没人回答,也没有资料予以说明。而且更加奇怪的是,秦赵两国经历如此大战,仅仅九个月后的公元前年,秦国就有能力兵出多路,合围邯郸;而赵国呢,还能发兵抵抗,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时间走国际外交路线,否则,哪会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当时,赵国不过是百余万人口的国家,在面临长平之战这样巨大的损失之后,他们也只是惊恐,并没有带来经济或政治上毁灭性的后果。死亡将近一半人口,而且还都是精壮劳力,这样的损失别说放在两千余年前的古代,就是放在现在,有哪个国家能马上缓过气来。可秦赵两国呢,都像没事人似的,兵马说来就来,比地里的庄稼长得还快。其实类似白起这样的记载并不是孤例,古籍上记载战争,尤其是兵力数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史书就拿《史记》、《汉书》等举例。战国时期的战争,动辄出动十数万甚至数十万人马好像是家常便饭。长平之战,双方出动兵力万;再如秦始皇时期,王翦伐楚,就是李信20万人马失败后,又给王翦60万部队,人还是那么不值钱。那时候诸侯国就能派出这么多军队。可公元前年至公元前90年,即汉武帝征讨匈奴时期,那时候战争也比较频繁,可整个帝国能派出去的军队才有多少,说出来能吓人一跳:骑兵13万,步兵30万,这笔数字是同时代人统计出来的,应该比较准确。如此看来,汉武帝时期的兵力合计下来,还没有王翦一次伐楚出动的士兵多,与长平之战时秦赵两国出动的兵力大致相等。统一六国前,无论秦国还是赵国,不过是个地方诸侯国,却能一下子出动五六十万人马,而且打输了之后还能很快凑出十数万乃至数十万部队;汉已经拥有全国政权,而且还是最巅峰的时候,人口是秦末总人口的10倍有余,却仅有军队45万。这两笔数字一对照,白起所谓斩杀甲士余万的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那么,白起一生究竟杀了多少人呢?白起白起杀人多是肯定的,否则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名将,但至于说杀了余万,或者就按古人重文轻理的用语习惯一样,一些大规模战役上记载的数字只是个虚数,用以表明人数之多,其中水分很大,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战国策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