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秦惠文王车裂之前,商鞅为了保住性命到底做了什么?
虽然在历史上商鞅不仅名声不太好,被司马迁评价为“残暴少恩”,还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对于秦国来说,这个之前被秦孝公自嘲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蛮夷国家”之所以后来能够把那些所谓的“文明国家”踩在脚下,绝对离不开商鞅的功劳。
哪怕被嬴虔诬告,受到了秦惠文王的追捕,商鞅也没有主动谋反的心思。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是秦军的对手。
面对困境,商鞅也知道嬴虔和秦国的旧贵族势力不会饶过自己,而且继位的秦惠文王嬴驷本身就和自己有仇,因此自己就更没有了“活路”的可能。
PS:《商鞅变法》之后,按照“告奸”的规定,只要是作为被告人,无论情况如何,都要被抓起来,接受审问。
如果是被诬告的,那么告发的人就需要受到惩罚。
但看嬴虔和秦惠文王的态度,商鞅应该不会有好果子吃。
而且商鞅在秦国之所以能够混的风生水起全靠秦孝公的信任,秦国的旧贵族对他可是恨之入骨。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所以秦孝公死后,商鞅不能也不敢去赌秦惠文王会不会放过自己。
因为就算秦孝公活着的时候,那些旧贵族对他的暗杀活动都从未消失过。
为求自保,商鞅每次出门甚至上朝都要带着一大堆“保镖”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虽然商鞅确实使得秦国实现了“脱胎换骨”,但是他本人却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拥戴。
“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那商鞅真的就没有办法“活命”了吗?
1.不是不想逃,而是逃不掉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完全成型,再加上各国之间的差异,所以产生了大量的商业人口。
这些人的流动性很大,对国家的赋税是很大的麻烦。
为了增加赋税,商鞅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人口流动的“凭证制度”。
没有这个“户籍”和“凭证”,你在秦国基本上是寸步难行的状态。
因为为了维护治安,商鞅他老人家还创立了“连坐法”。
一个人犯罪,周围的人都要跟着遭殃。
因此商鞅出逃之后,在秦国是没有落脚之地的。
就算他有钱,但哪怕给再多的钱,也没有酒馆敢收留他们。
不仅不敢,甚至还要报官,捉拿商鞅,这样才不会受到连累。
天下之大,真的就没有商鞅的容身之所么?
也不尽然,毕竟当时的“天下”不只有秦国。
商鞅于是决定率领全家老小逃亡魏国。
但由于之前商鞅正是靠着卑劣的手段欺骗了魏卬,才迫使魏国割地求和。
所以商鞅在魏国名声更不好,魏国人都很恨他。
见到魏国不愿意收留自己,商鞅就想去别的诸侯国。
但没想到魏国不仅不收留,还派人把商鞅送回了秦国。
商鞅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2.为求自保,只能“违法”。无路可退的商鞅当即决定凭借自己在封地的势力,攻打郑县,据险自守。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如果商鞅一开始的“畏罪潜逃”,还不算什么大罪,但他率领军队想要对抗国家,这可就是“谋反”的重罪了。
商鞅当初为了推行法令,连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都不愿意放过。
如今他自己触犯了法律,秦惠文王自然也没有了“放过”他的可能。
之后商鞅还没有攻下郑县,就迎来了抓捕他的秦军将士。
最终,商鞅一败涂地,在渑池被秦军杀死。
他的尸体运回秦国都城后,那些仇恨他的旧贵族们也没有放过他,而是车裂了商鞅的尸体。
那商鞅也明白自己没有好下场,他有没有想过留个退路?
答案:有的。
商鞅变法成功之后,秦孝公对他极度信任,甚至在生病的时候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商鞅。
商鞅也因此惩治了许多想要报复自己的人,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那秦孝公就对商鞅这么放心吗?他就不怕商鞅造反?
答案:不怕。
秦国当时的军队是由宗室牢牢掌控的,商鞅之所以能在里边“呼风唤雨”,最重要的就是秦孝公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风光无限的商鞅会在秦孝公死后的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那商鞅明知道危险,为什么还是要为了变法奋不顾身?
商鞅是卫国的边缘贵族,不受重视,是秦孝公的《求贤令》给了商鞅改变命运的机会。
商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也为了报答秦孝公的知遇之恩估计早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当太子嬴驷和太子太傅嬴虔犯法的时候,商鞅也丝毫没有顾及个人利益,而是以雷霆手段维护了法律的威严。
也正是商鞅这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做法,才使得秦国实现了“焕然一新”。
哪怕当时的所有人都不理解商鞅,甚至都痛恨商鞅,但历史是公正的。
商鞅的名字会随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一同载入史册。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文:小昭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